浅谈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水平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它是最适合小班儿童的游戏,也是小班儿童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相对简单。因此,教师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及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玩偶之家》,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并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乏语言交流,因此游戏氛围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
第一,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为扮演一个角色打好基础。
1.参观大班里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游戏。
小班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最熟悉,所以从引导孩子玩玩偶之家游戏开始,带孩子去大班看哥哥姐姐玩玩偶之家游戏。阅读前询问,让孩子了解娃娃玩具的使用方法,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学会正确操作游戏素材。参观结束后,让孩子自己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玩具材料的操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和动作的发展,玩偶之家游戏的语言得到了丰富,所以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应为儿童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并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过了一个阶段,游戏有了动作,却没有了游戏的剧情。为了丰富角色游戏的剧情,首先让孩子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模仿。每天下午孩子离园前,我们都会提醒他们回去观察父母在家做什么。第二天早上说话的时候,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把观察到的内容转移到游戏中。慢慢的,孩子知道如何做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知道在家里该做什么。其次,邀请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带领小班小朋友游戏,让小班小朋友模仿。过了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角色游戏就会有一定的情节。3.根据儿童日常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洗漱、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出去玩。根据主题活动和游戏剧情的发展,对孩子进行分类引导。比如“上幼儿园”的情节,我先问:“你想对送你上幼儿园的老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我来接你,要你跟老师说什么?”然后让孩子观看情景表演《送孩子去幼儿园》,最后安排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孩子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分类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我一次不会问太多问题,同样的问题提很多次。目标达成后,提出下一步要求。4.为孩子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上午的接待和下午的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孩子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了。比如在“妈妈怎么做饭”的交流中,有的小朋友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幼儿说,妈妈会先把米挖出来,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种说法更准确?我让孩子们回去观察。经过观察,孩子们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中很少有常识性错误。
第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应该观察和理解儿童的游戏,并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要深入游戏,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认真倾听,研究孩子的游戏语言,洞察孩子的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孩子容易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孩子一样的角色参与游戏。举个例子,如果都是“娃娃屋”的妈妈,孩子只会哄孩子睡觉,而我把他们放在床上,一边摇着小床,一边唱着“摇篮曲”。很快,我的动作就被小朋友模仿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之家”里的物品太乱,不整齐。小圆桌上有电话,锅碗瓢盆,新买的饮料。我没有直接指出来,玩“娃娃屋”的客人说:“我们家怎么这么乱?我应该把炊具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在厨房。”然后他们把炊具单独放在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孩子理解角色,学会扮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在小班开始的时候,我建立了一个一人家庭,就是让孩子扮演一个照顾孩子的角色。老师也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让孩子模仿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间,我开始组建两人家庭。这时,老师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和帮助孩子扮演角色。比如孩子是爸爸,老师是妈妈,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的孤独感,还可以帮助孩子随时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小课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比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老师就扮演了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孩子去联系这些场景。比如老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去幼儿园。如果孩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看医生。
3.细心观察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引导空间。
角色扮演是孩子自发的游戏,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有选择、交流、表达和创造的自由。角色扮演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及时、适当的引导,而观察是引导的前提。观察就像老师工作的探路者,为了更细致具体地了解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和引导,使教师走进盲区,走上武断的道路,与自由和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所谓没有观察的游戏指导,其实就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干预。当老师在不知道孩子想说什么的情况下盲目指挥孩子,必然会抑制和挫伤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点评。
评论的时候,我让每个角色都有发言的机会,比如每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说说自己为孩子做了什么。老师通过表扬那些关心和照顾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来鼓励其他孩子。对于一些语言能力差,不会表达行为的孩子,我会让他们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评论强化了孩子的角色意识。
第三,适当的材料激发孩子角色扮演的兴趣。
1.主题运营资料交付。我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的必备素材——玩偶,激发孩子扮演家长角色的欲望,然后放入主题操作素材。比如自制的铲子、炉子、锅,这些自制的器具比较大,摆放平稳,方便孩子操作,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大型插花件,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随意插入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浴缸、电风扇、洗衣机。上述主题操作素材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扮演角色的兴趣。
2.提供标记材料。我以形状和颜色作为“娃娃之家”的标志。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的孩子挂上一个与“娃娃家”标牌相对应的标牌,让他们根据标牌上的标牌找到自己的家,确定游乐场。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为扮演父母的孩子挂了一张写有角色头像的小卡片。比如扮演父亲的孩子挂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他的头像。用马克笔提醒孩子,让孩子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自己扮演的是谁,进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孩子角色扮演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建。孩子的角色扮演总是会体现一些社会活动,所以我会安排一些场景,比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中提供一些素材,让扮演父亲角色的孩子送孩子去幼儿园,扮演母亲角色的孩子去逛街。孩子们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渐扩展和丰富,对扮演角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角色游戏成为小班幼儿全面发展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资料:
1.成功的“小班角色区游戏”(教育版)2011(4)
2.《创设小班角色游戏情境的指导策略》金陵展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考研周刊2007(39)
4.“如何在小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的教学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9(1)
5.《如何评论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功之路201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