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阿弥陀佛净土。

Buddhaksetra,佛陀格查罗罗的音译,是大乘佛教传说佛陀居住的世界,又称“清净刹”、“清净界”、“清净国”、“佛国”,相对于一切世俗众生居住的所谓“污秽土”、“污秽国”。佛教的净土思想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汉魏时期。佛经上说,诸佛无数,所以净土无数;不同的学校开设的经典不一样,所以追求的净土也不一样。hokke kyo(sad dharma-Pundar:Ka-sūtra)讲灵山净土,Buddhatamsaka-Mahavaipulya-sūtra讲莲藏净土,加纳-vy sha-sūtra讲严明净土等等。然而,在所有净土中,弥勒净土、妙西净土和托米净土影响广泛。其中,托米净土最受欢迎,它甚至成为净土宗后代的圣地。阿弥陀佛净土不仅以众多经典闻名于世(注:据估计,现存大乘佛经中约有三分之一赞美阿弥陀佛。参见任《中国佛教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版,第439页。),也因其精彩的故事传说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吸引了众生。大乘佛教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凡是自觉并感受到他的圆满的,都是佛。因佛国空间广大,故有三代十佛之说(注:佛分三种,即东方纯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母界的释迦牟尼佛、西天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立三世佛是过去的叶佳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未来的弥勒佛。四佛,一是四面佛,即东方香界的阿城佛、南方极乐世界的宝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的精微音佛;一个是过去的四佛:太阳佛的拘禁,那汉佛、卡耶佛、释迦牟尼佛的拘禁。)。西方净土宗的创始人阿弥陀佛。据《阿弥陀佛经》、《阿弥陀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原是国王,弃国出家。他从“Loke vararaja佛陀”那里接受了佛教,并颁发了第48号法身。(注:新修订的《郑达藏经》(以下简称《郑达藏》)第十二卷,台湾省佛教教育基金会印制,页268。据说法藏经过“无中枢劫,积德”,最后成佛,取名阿弥陀佛(或译阿弥陀佛)。因为他生活的佛国是一个完美的极乐净土,他的作用是吸引那些发愿赴西天净土的人,所以又叫“招佛”。

弥陀净土信仰发源于印度西北部,东汉传入中国(注:普会:弥勒弥陀信仰的兴起,2002年峨眉山中国民间信仰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待发表。)。晋宋时期,在中国受到僧侣和习俗的高度重视和青睐。据已出版十五年的《洪光明记》记载,东晋初年,般若六派之一的智道林,命工匠制作阿弥陀佛像,并写下悼词:“晋末五年,有拜佛者,讽刺阿弥陀佛经,誓住那国,不为诚者,命死,转之。当他看到佛时,他就明白了道。”(注:蒲辉:大乘涅槃与谢灵运山水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东晋末年,慧远继承了前代净土托米的遗志,在庐山联合名士贤人一起修行:“刘鹏程益民、雷慈宗、雁门周、新蔡毕应之、南洋、张、张继硕等。,并弃世遗,远游而止。远在精舍无限生命雕像前,简斋誓游西天。是刘的遗民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拍提格的时候才一岁,是七月初五,二十八日的最后一天。法师释慧远,感幽深,留白发。23个人,受闫妍同志之命,安心忠信,在庐山的阴影下,在般若波罗蜜多的阿弥陀佛像前集合,在香花的推荐下宣誓。(注:慧觉:《高僧传》卷六《慧远传》,唐用彤校对,中华书局,1992,第214页。惠远是东晋南方佛教丛林的首领,改信弥勒佛净土为师(注:《高怨传》卷五《道安传》:“安美及其弟子遇法舆等,并在弥勒佛前发誓愿生。”(唐永通校注,中华书局,1992版,第183页))倡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信仰,将净土信仰从菩萨(弥勒即菩萨)推向佛(弥陀即佛)的更高层次。慧远组织了西天净土的许愿活动,对南方朝野和森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著名学者、学者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托米净土信仰在社会上的传播。所以后人把慧远当成了中国净土宗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