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情感和理性的议论文
“所谓理性,也是指心理个体从维护自身形象模式为中心的目的出发,通过对现实的感性操纵,参照现实来控制和支配生命冲动,在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寻求与环境的互动,以达到一种中介即与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把生命冲动的存在所引起的紧张感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心理过程。在理性构成中,也有感觉,其中包含了人类认知的部分。没有情感,理性不可能独立存在。情感唤起理性,成为理性的本源,发展理性;理性的力量来自情感。理智是为了帮助情绪,而不是阻碍情绪,并且总是试图满足情绪。但是,理智毕竟不同于情感。理性是为个人自身的形象模式服务的。理性最基本的核心是“过犹不及”。所以,理智的含义总是相当微妙,充满危机感。换句话说,理性受现实原则支配。理性不仅要考虑某种生活冲动在现实的外部环境中能否实现,还要判断一旦实现可能对个体自身的形象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理智,不仅是为了发泄心理能量,让生活冲动得到适当的满足,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当行为带来的痛苦,给自己带来遗憾和后悔。这就使得理智在某些情况下往往不得不小心谨慎,控制住生活的冲动,使自己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例如,在人类的活动过程中,人们总是逐渐消耗能量。如果不及时补充,人类的正常状态就会被破坏。在需要的形式上,身体感觉自己缺少一些生物物质(“饿”),当个体需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状态。当个体带着满足其需求的物体进入周围环境时,他们可能不会立即意识到一个目的来满足这种需求。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道德上的或者其他的障碍(比如果实不能在高树上摘,或者果实是别人的不能随便摘,或者刚刚撒过农药,要过好几天才能摘等等。),可能不允许个人完成此动作。情感绝对先于理智。本能绝对仅限于反思。如果说情感代表着余的希望和激情,那么理性则象征着理性和哲理。情与理相辅相成,人不能独善其身。情感驱动的活动总是倾向于无尽的困境和死亡;只有飞奔进理性的领域,才能指向无限的完美和永恒。情感用理性摆脱贫穷的困境;在情感的驱动下,理性实现自己的形象模式居中、直立,从而趋于完美、美好。有相对特别理性的人,他的理性远远高于普通人。但是没有绝对理性的人。人不可能没有感情。有了感情,才会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