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十个代表
从65438年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产生了内容心理学。费希纳和冯特是内容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1801-1887)是一门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功能关系或依赖关系的严谨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受赫伯特的启发,费希纳认为心理学是可以测量的。经过多次实验和推导,他将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总结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每一种不同感觉的常数;R-刺激强度;R0-阈值处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费希纳曾经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方法:最小可感知差法、对错法和平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定量测量方法带到了心理学中,为后来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工具。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史来看,费希纳应被视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冯特(1832-1920)是现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直接关系到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费希纳(1801.4—1887.11)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从哲学上讲,费希纳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万物有灵论者。他认为万物皆有灵魂,心与物不可分。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表象。他对思想和事物进行了精确的数学测量,并试图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1860年他的《心理物理学大纲》的出版,奠定了他作为心理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
结构主义
心理学派
建构主义心理学学派,又称建构主义心理学学派,是在内容心理学学派形成近20年后,由冯特最忠实的学生铁琴娜在美国创立的。它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然而,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绝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两者在时间、地点、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差异。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铁琴娜的个人努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在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铁琴娜
铁骑儿死后没落了。并在与功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争论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
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功能主义心理学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争论
在结构主义心理学流派中,只有铁琴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坚定而好辩的学者。铁琴娜于1927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
建构主义心理学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与局限
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运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学派。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西方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当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
理论基础是纯经验主义。
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学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讨论它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极其狭窄。
-
机能心理学
心理学派
广义的功能主义心理学从19的5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心因论学派、维尔茨堡学派、日内瓦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哥伦比亚功能主义学派。狭义的功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功能主义心理学派(实用主义心理学派)。出现在19年底,20世纪初。
时代精神:
自从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出现以来,宗教和神学都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詹姆斯和杜威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和经验主义批判结合起来,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创造了一套实用主义哲学。其基本观点是“存在即有用”,真理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唯一的标准是成功。
功能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作用,不局限于意识经验的研究。
关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功效和应用,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行为主义
心理学派
学术背景:行为心理学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反叛者,是以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受动物心理学和功能主义心理学影响的现代心理学流派。
行为心理学的本质是把意识和行为绝对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驱:
笛卡尔:动物只是占据空间的机器,它们的动作只是机械的动作;人也是一台机器,但在他的身体上增加了一个有意识的灵魂。
1913-1930是早期的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抛弃太多意识、图像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观察到的刺激和可以客观测量的反应。不考虑中间环节,沃森称之为“暗箱操作”。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获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正常行为和病理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增加或消除。他认为,如果找出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可以根据刺激来预测反应,或者根据反应来推断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在他看来,行为是生物用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有的表现在外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有区别,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65438年至0930年,新行为主义理论出现,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的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指的是个人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是动机,包括性、饥饿和面对危险时对安全的需求。认知变量是能力,包括物体感知、运动技能等。
新行为主义中还有一个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己做了一个“剥皮盒”。他在盒子里放了一个特殊的装置,按一下杠杆,食物就会出现。他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在盒子里,它会跑来跑去,自由地触摸。
行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偶尔按一下控制杆就能得到食物。从那以后,老鼠越来越频繁地按压杠杆,也就是说,它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食物是强化。利用强化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发生频率的过程,称为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身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时代精神:
客观主义的趋势。18世纪以来,科学的大发展打破了很多以前想当然或者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有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强调可用于客观观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它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化研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重视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也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美国出现了行为主义,自然科学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物,也就是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是不可预测、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无非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就是要找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从刺激中推断反应,从反应中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的目的。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沃森(1878 ~ 1958)和斯金纳(1904 ~)。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行为的部门,要求心理学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并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区别;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无法用科学术语解释的概念,如意识、精神状态、心理、意志、形象等等;(3)我强烈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方法来反对和代替内省方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一是不用仪器的自然观察和用仪器的实验观察;二、口头报告法;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试方法。斯金纳属于新行为心理学派。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并试图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他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事物,应该排除。斯金纳认为,意识的问题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情况下得到解释。[3]
-
完全形态
心理学派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运动的实验研究》一文,这标志着一个学派的兴起。
一些理论上的先驱: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被动的印象和感官因素的组合,而是将这些因素主动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组合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凝视物体的空间方向可能改变,但其对物体的视觉或听觉感知保持不变。比如,无论从哪一面或从顶部或从一个角落看,桌子在我们的感知中仍然是桌子。同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首曲子,在我们的感知中仍然是同一首曲子,即使它可能会改变速度。在我看来,即使音阶变化或者有错音,也不会影响人们对这个曲子的感知。)
Erlengfeld:经验的某些特质是无法用传统感官的组合来解释的。这些品质被称为格式塔品质,或形式品质。感知是建立在个人感觉之外的东西上的。曲调是一种形式,独立于组成它的特殊感情。
时代精神: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认可并接受了力场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少使用原子论的概念。比如磁、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同时具有空间的广泛性和完备性或模型性。它们被视为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单个元素或粒子的总和。
魏特曼相似运动实验
随着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考夫卡
考夫卡和科勒是实验对象,魏特曼用一个速度指示器通过两个狭缝投射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与垂直方向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通过狭缝显示一种光,再显示另一种光,并且两种光之间有很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会看到相继出现的两种光。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受试者将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然而,两条射线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时间间隔(约60毫秒),受试者看到射线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回来。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说明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存在于部分之前,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客观事实。格式塔心理学家从这个角度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露心理学中机械论和元素论的错误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感知领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科学成果。目前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关于知觉规律的一些知识,如类运动现象的发生、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科勒的“顿悟”和韦特莫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使人们对意识经验产生兴趣,至少把它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法律研究领域,继续推动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学派的公正而坚定的批判也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
直接经验的世界被认为是唯一真实和可知的世界。
把所有的心理问题简化成数学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
心理分析
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1856-1939)。这个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自身无法实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和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类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操纵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原始欲望;自我与本我分离,在本我与外界之间,控制和调节本我;超我是一个“道德化的自我”,包括良心和理想,其主要功能是引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和心理治疗,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精神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H.S .沙利文、k .霍尼、e .弗洛姆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普遍性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新的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仍然保留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虽然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但归根结底,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潜意识驱力和先天潜力。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1856 ~ 1939)、阿德勒(1870 ~ 1937)、荣格(1875 ~ 191)。[4]
旧精神分析学派
前正统(强调生物因素3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新学校(侧重于社会精神和文化):
荣格:
阿德勒
亲爱的:
弗洛姆:
沙利文:
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局限性:1,普遍主义倾向;2.生物化趋势;3.这个理论是主观的。
-
人道主义
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次思潮。
明显受到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影响。
时代精神:
反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ow)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 Rogers)。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庸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次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需求层次理论,即马嘶·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犹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的《人类动机论》一书中提出的,将人的需求像梯子一样由低到高分为五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个人至少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第一种需要属于缺乏需要,但可以由缺乏激发,人和动物都有这种需要。一旦他们满足了,紧张感消除了,兴奋感降低了,他们就失去了动力。第二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可以产生成长动力,是人类特有的。是一种超越生存满足,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发自内心的渴望。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满足了个体进入心理自由状态的这种需求,体现了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了深深的幸福感。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固有的本性,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实现人的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自知力”或自我意识,使人实现内在的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的概念,和他(她)和他(她)在一起
心理错觉图
随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区分自己与非我。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后,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开始被激活。在自我实现的力量驱动下,孩子们在环境中尝试各种活动,产生了很多经验。通过身体的自动评价过程,有些体验会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有些则相反。满意和快乐的经历会让孩子寻求维持和繁衍,不满意和不快乐的经历会让孩子极力回避。在孩子的积极体验中,一种是被别人关心的体验,一种是被别人尊重的体验。不幸的是,孩子对关心和尊重的需求的满足完全依赖于他人。别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决定是否给予关心和尊重的,所以别人的关心和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个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地体验这些价值条件,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这些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内化,成为自己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照自己的身体评价过程进行评价的经验,而成为带有自己内化的社会价值规范的评价经验。于是,儿童的自我与经验之间就出现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发生冲突时,个体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从而产生焦虑。当感觉到体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利用防御机制(扭曲、否认和选择性知觉)对体验进行加工,使其在意识层面与自我一致。如果防御成功,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如果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目标是摆脱不属于自己的内化自我,找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就是“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人本主义的本质是使人了解自己的本性,不再依赖外来的价值观,使人重新信任和依赖身体的评价过程来处理经验,通过内化消除外界环境强加给自己的价值观,让人们自由表达思想感情,以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与局限
反对只把有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当作本能受害者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当作物化对象的行为主义学派。它提倡研究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忽略了时代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力的制约和影响。
-
日内瓦
心理学派
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心理学学派,由瑞士日内瓦大学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创立并领导。
受康德影响。
时代精神:
开放的理念。兼容并包的精神。
日内瓦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心理学流派的整合与发展。儿童心理学。
西方学者将皮亚杰、巴甫洛夫和弗洛伊德视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
-
认识
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始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正式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奈瑟于65438年至0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
它与冯特心理学有着相同的继承关系。受格式塔心理学影响。这是行为主义的反应。
认知心理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属于认知心理学。目前西方心理学家通常所说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指的是用计算机进行类比、模拟和验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接收、编码、储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概括为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四种系统模式。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最显著的成就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看作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处理系统。
短期记忆中有三种代码:
(1)听觉编码是声音编码;
②视觉编码是形码;
③语义编码就是意义编码。
人们认为,人们把事物分成三种代码,根据它们的各种属性,分别存储在三个不同的位置,然后就可以用声音、形状和意义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检索这种记忆。
时代精神: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智能研究。
人本主义
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中国特有的心理学。它认为,只有从人性,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地阐述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机、人格及其发展、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正。只有抓住人性,才能进入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其代表人物是郭念锋教授。
其要点如下:
1,人性是三种基本属性的结合。
2.人的心理动机是需求。
3.人格是人性在个体中的具体体现,人性是人格的抽象。
4.人性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