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要纸质材料

聚焦农村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来源于资源网。

你们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农村养老。自1990以来,失地农民人数已远远超过4000万。这些“失地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保障,因此不等于传统的“农民”,但也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养老保障最为迫切。(据Dahe.com 2008年8月25日报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给传统的农村土地和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加入城镇化行列的农民和家庭成员,迫切需要研究拿出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是他们的民生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农村养老一直是小农经济条件下以土地和家庭为核心的模式。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社会流动空前加快,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庭,到城市从事非农职业。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原因,进城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体现在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和农村子女进城打工的“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首先,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传统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社会,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和养老保障。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

其次,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农村“空巢家庭”挑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543.8+0.3亿人。留守父母成为空巢家庭,他们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慰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06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44%。中国将在20世纪50年代全面实现现代化,届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也将提高到75%左右。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即每年有13万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迁往城市。所以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来考虑农村养老问题。

显然,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用以地养老的方式来解决。必须探索新的养老方式,各地在这方面都有一些经验:完善“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土地换保障”是指从征地资金中确定一定数额,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国的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的。对于农民来说,失地是被动的,政府有责任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由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资金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不可行的。因此,政府、集体和个人应该共同承担责任。部分集体投入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征地过程中获得的部分土地补偿费。二是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包括集体资产改革中收回的价值形态资产、股权收益和租赁收益。个人投资主要来源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助费等征地补偿收入和农民日常经济积累。这种筹资模式符合当前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成为很多地方普遍采用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直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失地农民是不同于“农民”(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他们不再享受土地保障,也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农民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土地后,应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从根本上解除农民失去土地后养老的后顾之忧,可以大大减少养老带来的城市化阻力。同时,“失地农民”最终将被纳入城镇居民范畴,为其提供养老保障,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障的顺利衔接,为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铺平道路。

继续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条件比较完善,被征地前被征地农民已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被征地农民同意,可以继续纳入原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无论从传统还是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农村老人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依赖子女。然而,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了挑战。中国农村城市化带来的“空巢家庭”已经无法调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从长远来看,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空巢”老人不能再依靠家庭的支持,必须更多地依靠国家和社区的力量。社会化养老方式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并能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老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家庭的支持,子女外出打工往往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这意味着留守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靠家庭的支持,具有更大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十几年。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将是一个有效的制度保障。

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疾病保健、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目前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依然存在,政府一时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巨额费用。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较好的过渡形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保障功能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化”之间的桥梁,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在社区中,老年人对社区有地域归属感和参与感,有心理认同感。他们容易接受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如日常吃、住、行、定期体检、医疗保健服务、健身娱乐活动、精神心理健康活动、急救服务等。这些都可以在广大农村推广。

挖掘农村社区的互助潜力。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国的农村社区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同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密切。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自然形成的社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更好地动员社区成员开展互助养老,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因此可以在空巢老人的经济互助、生活照料、减少孤独感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应该看到,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农民失去土地和离开农村的速度将加快,农村“空巢家庭”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帮助失地农民和农村空巢老人解决养老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任务,对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远低于城镇。从1990开始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自愿缴纳养老保险费进入个人养老账户,这是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的一种不同模式。但由于长期未能解决养老保险费的保值增值和如何提高整体水平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险规模一直没有扩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74万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对全国城乡老年人口的一次性抽样调查,农村老年人中只有1.5%享受社会保险养老金。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救助由五保供养制度、特困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成。

正视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

今年,山东省将全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今年二季度前,各市要至少在一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年底铺开。据悉,纳入保障范围的对象包括依法被批准在城市规划中落实土地承包权、失去土地后人均农业用地较少的在册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城市规划区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区以外的独立工矿区纳入保护范围。对符合条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失地农民,按照当地测算标准一次性或分次缴纳养老保险费,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支付对象为年满60岁的男性和年满55岁的女性。(齐鲁晚报3月19报道)

山东省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金不仅体现了政府应有的善意,也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这样的制度规定,是农民期待已久的“福音”。

失地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消息,以前闻所未闻。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市政建设的需要,国家征用土地的传统做法往往是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后不再要求补助和救助,导致失地农民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拿到的补偿款被扣了七八次,一直是农民手里的一小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从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始上访,构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失地农民领取养老金无疑是化解这一社会风险的有效手段。这样做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爱民”这个题目的应有之义。我们的政府与人民息息相关,是一个“亲民政府”。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政府不会坐视不管。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困难。忽视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所采取的态度。正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建立这样的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建立失地农民养老金制度无疑给广大失地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过去很多地方在市政建设和拆迁中与农民利益有明显冲突,屡遭阻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土地是农民生存的物质基础。失去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农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他们不正视农民养老这方面的问题,征地的时候就会受挫。失地农民养老制度的建立,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的生计问题有了可靠的保障,以后执行政策时会顺畅很多。

第三,有利于社会稳定,制度安排合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去土地也没关系。关键是及时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及时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保障完善的社会。不仅城市人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农村人也应该享受社会保障,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时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未来的社会是保障各种人权的社会,未来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金制度是中国农民人权状况得到改善的有力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省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农民工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38岁的张建国是神池县东湖村的一名农民工,已经在太原的一家建筑公司当了七年的小工。虽然他的月收入只有800元,但他仍然认为城市比农村好,在那里他可能一辈子都要面对黄土。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现在年轻力壮,但是老了怎么办?习惯了城市生活,不想回农村,但是城市没有他养老的可能。

张建国的担心是农民工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隐忧——农村养老不起,城市拒养老。“养儿防老,积粮防饥。”农民养老主要靠家庭子女赡养或土地收益。而这两种传统方式是农民工难以养老的。由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和养育孩子真的让人无法忍受。农村有一大堆人,就算是壮劳力,完全靠土地也难以维持温饱,老人靠土地养老更是难上加难。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承包地,靠土地养老不现实。

近年来,我省部分市县制定政策要求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制度设计缴费门槛高,异地衔接困难。大多数企业主能避免就不买,不能避免就少买。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区域统筹与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存在较大矛盾。有的市社保部门规定,劳动合同终止后,城镇居民可以以个人名义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维持养老保险关系,农村居民不能。一些农民工不断更换工作地点和单位。只有不断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才很难跨过累计缴费15年的门槛,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即使他们在工作期间每月缴费再多。

外出打工的农民老有所养得不到保障,可能成为城市流浪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我省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05万。目前,全省46岁以上的农民工约占总数的35%,且因年老而逐渐回流农村,人数达数百万。如果现在不解决养老问题,它将成为未来财政不可承受之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记者建议,我省应尽快建立农民工劳动就业登记制度,制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利益,积极探索制定灵活的政策。让农民工在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顺利便捷地将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使养老保险得以延续。并适当降低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同时,要遵循统一城镇居民和农民工政策、强制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则,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省统筹。建立便捷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市县转移接续机制,比如实行全省计算机联网,像银行卡一样发放在全省流通的养老保险卡,让农民工无论转移到哪里,都能凭卡缴纳保险费、领取养老金,让农民工真正有安全感。

谁来关心农民养老?

“我终于进了看守所:我在这里很好,我已经长胖了10斤。”

一篇名为< 69岁老人抢劫入狱养老>的文章广为流传,但也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69岁的付大鑫在北京站广场持刀抢劫两名乘客。

与其他劫匪不同的是,他在抢劫后并没有逃跑,而是等着被抢劫的人大喊,以便吸引警察来抓他。接受审讯时,付大鑫要求办案民警把罪名写得更重;当法官宣布付达信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时,他其实认为量刑过轻,要求法官重新好好审理。

之所以想让法官多给几年,是为了赡养监狱里的老人!

最近,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城镇养老保险的新政策,减轻了城镇居民在养老保险问题上的负担,并且异地使用养老保险增加了灵活性,方便了城镇居民。但是在我们尽力通过政策解决城市居民问题的同时,谁会关心农民的养老问题呢?

农民仍然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仍然是一个基本问题。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还远远不够。以今天的政策为例。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不平等待遇。

第一,城镇居民在养老问题上可以退休,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和退休养老金,但作为农民,没有社保。他们只能靠子女和自己的积蓄度过晚年。有人说农民没有土地,但是当农民面临养老问题的时候,有多少人还有能力种田?再说,城市居民60岁以后可以退休,而农民60岁以后还得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不公平。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民很难改变传宗接代要男孩的观念。

第二,政府向城市居民提供低收入援助。按照现在的标准,最低月收入在500元左右,一年也有几千元的生活保障。而农民基本是空白,也就是有低保的人很少,而且还受益于政府的偶然行为。就像这个事件中的当事人,申请救助却一年只拿到600元钱,平均每天不到1.6元,怎么生活?

第三,这次事件的发生,再次说明政府的信访机制存在很大问题。目前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民生问题无法通过信访反馈,这是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或行动不及时,最终导致此类问题的加剧。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政府高层除非采取断然措施,否则是不会重视的,就像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农民工只有跳楼才能拿回工资,这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也会导致这样极端的社会问题。这个事件的当事人现在正在打击,他们显然是想让政府知道像他这样的农民的情况,通过这个事件得到关注。

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过着安逸的生活,即丰衣足食。生存是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单纯的提高农民收入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能只为农民兄弟画饼,要把这些惠农措施落到实处,真正让农民受益。

才是彻底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