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有什么作用。。急需
一,环境技术政策的含义
关于政策的概念众说纷纭,国内外关于政策科学的文献报道有几十种,至今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定义。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政策是政治家即有立法权的人制定的法律法规,由行政人员执行;美籍加拿大学者大卫?伊斯顿指出,公共政策是“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策科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政策是“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规模计划”;罗伯特?艾斯顿认为,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托马斯?戴认为“无论政府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公共政策;詹姆斯。安德森认为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组行动者为处理某个问题或相关事务而采取的;“卡尔?弗里德里希认为,政策是“个人、团体或政府在一定环境下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或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而使用动机和克服障碍。
中国《辞海》将政策定义为“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政策学者孙光认为,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某种总目标而设定的行为准则,表现为分配和调节人们利益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王辅生认为,政策可以解释为“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和策略”,“简而言之,政策就是治党治国的规则和策略”;张金马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方针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是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和战略。“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战略、法令、措施、方法和规定的总称”;中国台湾省学者吴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公共和私人行为所采取的指导方针。"
科技政策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术语,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技术发达国家都采用。它始于1963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开发区应用科技大会之后。虽然科技政策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家控制科技活动的重要手段,但至今仍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东北大学教授楼成武认为,技术政策是“为发展某一产业(技术领域),调控技术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某一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构成的变化以及比例关系的变化”。许认为,技术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技术活动的投入、运行、产出和转化的技术政策和实现技术政策的制度”。原国家科委发布的1986《中国科学技术指南》认为,技术政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旨在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的第1号科技蓝皮书——《十四个重要领域国家技术政策要点》,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技术政策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宏观指导和调控经济建设活动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对科技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把科技政策放在与重大经济政策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实施。
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发展目标、产业结构、技术选择和技术进步的方式、路线和措施四个方面;技术政策体系是科技政策的发展和具体化,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技术活动的态度和对技术活动各方面的控制,以及国家对技术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控制。在制定某一领域的技术政策时,要根据该领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提出相应的措施。
原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屈认为,环境技术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行动指南。武汉大学蔡守秋教授认为,环境技术政策是国家机关为解决一定历史阶段的环境问题,实施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相关的人际关系,而制定并以特定形式发布的环境保护技术的原则、途径、方向、手段和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康教授认为,环保技术政策是指在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以多、快、好、省的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的集合。中国环境管理学院朱庚申副教授认为,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是指在产业政策范围内,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政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是企业制定污染防治对策的依据,是环境监督管理的出发点。由于行业和领域不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解决环境问题所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生产技术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有不同的环保技术。
环境技术政策也是环境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环境技术政策外,环境政策还包括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和环境外交政策,这些政策实际上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科技、科学管理、产业和外交活动交叉的结果,并与环境经济学、环境技术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产业和环境外交等交叉学科或学科相联系。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政策不仅包括环境技术政策,还包括其他环境政策和许多其他领域的政策(如区域宏观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发展政策、外贸政策、投资和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其他环境政策和其他许多领域的政策都与环境技术政策直接或间接相关,一些具体的政策是环境技术政策实施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因此,在研究环境技术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时,还必须考虑与环境技术政策相适应的相关政策问题,主要是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
环境技术政策通常是一个国家制定环境科技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环境保护规划、指导环境科技研究、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世纪的环境技术政策应在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和适时创新。
二、环境技术政策的全息特征
全息是指许多事物在部分与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相同的信息,或者说某事物的低级部分包含高级整体的全部信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的环境技术政策涵盖了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关系,其全息性特征明显。
1.政策的多元化和渗透
环境技术政策的全息性是由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息性决定的,首先表现为环境技术政策体系内部以及环境技术政策与其他环境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多元交叉和渗透。这种交叉和渗透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很多领域无法比拟的。例如,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生产管理方式,以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直接造成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大量浪费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宏观经济布局和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严重雷同,污染型乡镇工业和其他小、散、落后的加工业缺乏统筹规划,一些人口、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高的地区土地和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空气和水环境污染达到环境污染水平,危害城市居民健康,恶化生活环境质量。
这些多层次、多要素、多环节的复杂要素关系链,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结果,恰恰是以往实施的环境技术政策、其他环境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在许多方面不协调,甚至违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从反面证明了环境技术政策与其他环境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多重交叉和渗透的特点, 也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这些政策全面良性交叉和渗透的前提。
2.政策体系的多向相关性和完整性。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全息关系,决定了环境技术政策体系的多向关联和整体性,即环境技术政策体系内部的纵向和横向关联,部分环境技术政策与其外部系统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联,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例如,在研究和制定中国能源发展和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时,不仅要考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还要考察技术进步、科学管理、能源价格与能源消费总体下降、生产成本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还需要研究将更多的煤转化为电,发展水电和核能发电,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以尽可能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从源头上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发展和大气污染之间的矛盾提供保障。
可见,环境技术政策体系的多向关联性和整体性,既反映了环境技术政策的高度复杂性和政策调控的系统性作用,也反映了环境技术政策的深层次交叉和渗透。
3.发展观和价值观是政策思维的灵魂。
历史经验表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而且,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规模和强度、社会消费总量、资源和污染物消费总量超过资源环境最大允许承载量的严重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外部不经济,即资源环境损失的累积效应,根本原因是人们只关心发展,忽视资源环境,甚至滥用资源环境,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原始价值。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误解,但在过去200年的工业经济和“黑色工业”时代,这是历史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必然的。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的资源环境价值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为其服务的资源环境政策,从观念上革新了传统的发展观和错误的价值观,正在改变人们关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新观念正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
上述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是环境技术政策思想的灵魂。而且,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研究制定的新的环境技术政策体系能否有效付诸实践,能否在实践中发挥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取决于人们特别是各级决策者能否自觉接受和把握环境技术政策思想的灵魂。
4.政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并实施后,制定的环境技术政策相当稳定。同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会比人们预期的更快,而且,人们目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客观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环境技术政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具有本质的可变性。
环境技术政策的稳定性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唯一选择、需要当代人和后代人不懈奋斗的条件下,基本的政策框架、主要的和长期的政策内容将长期存在,在这个时间跨度内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环境技术政策的可变性是指政策制定的经济、科学和社会基础发生变化后,一些具体政策的正常变化,包括政策内容的调整和补充,部分条款的更新和替代等。正确理解和把握环境技术政策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包括提高理解和处理所研究和制定的政策稳定性的能力,把握政策变化的层次、内容和时机,变化后的政策调整或否定原有政策的适宜性,调整更新后的政策与继续实施的原有政策的协调性,等等。这些都是政策学者和研究制定环境技术政策的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5.政策执行中的连锁反应和涟漪效应
环境技术政策的多维交叉渗透、多向关联和整体性,以及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对政策实施的影响,都会在环境技术政策的实施中产生连锁反应和涟漪效应。比如在控制建设项目环境污染的政策中,规定项目立项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审查验收污染治理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及其治理效果;然后,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后,要进一步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按照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的基本方针,制定清洁生产计划,并逐步实施。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和采取这些环境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控制措施,那么这些污染性建设项目的生产活动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协调,从而使环境技术政策对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产生一系列活动、环节和后果的正向连锁反应,并在所有污染源都处于相关环境技术政策法规的控制和管理监督之下时产生涟漪效应;相反,恶性循环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逆向连锁反应和连锁反应,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了解了环境技术政策的上述主要特征后,就会从中衍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环境技术政策理论提供有利条件和科学依据。
参考
1顾海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技术政策创新。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兰生。应用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楼成武。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东北大学学报。2002;
4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以上是我参考的文献,相信写论文也需要文献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