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和文赋分别如何解释艺术想象?
至于佛教,他从小就和和尚生活在一起,最后决定出家,深受其影响。但在《文心雕龙》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偶有佛言。
《文心雕龙》成书于齐。就其原始意义而言,这是一个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入门。书名的含义,《文心》意为“写作之意”,《雕龙》取战国时期口头争论已久的典故,称为“雕龙”,意为雕龙花纹般精细。综合来看,《文心雕龙》等于“文章写作的精髓”。讨论的对象是一篇宽泛的文章,但侧重于文学。虽然该书的初衷是写作指导,但论点从一系列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出发,涉及面广,结构严谨,论述透彻,具有理论性。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全书五十篇,分为几个部分。上篇由《原路》、《成圣》、《景宗》、《郑伟》、《变骚》五章组成,“文学枢纽”是全书的总纲。第二部分,从《明诗》到《秘书》,论述各种文体的起源、特点和写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有“文”和“笔”。从明诗到谐隐的十首诗都是押韵的(两篇散文和谐隐是混在一起的),从史传到秘书的十首诗都是押韵的。第三部分,从《神思》到《宗书》,论述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以风格为单位,第三部分打破风格的区分,讨论一些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第四部分由五章组成:时间序列、寻找、故事、同伴和成器。这五篇文章彼此联系并不紧密,但都是独立于具体写作讨论一些与文学相关的重大问题。最后,前言是本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的缘起和目的。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传统观念和时代潮流的集合。作者通过折衷和衔接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中仍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个特点在前五篇关于“文学的枢纽”的文章中尤为明显。原道先说道:
文德也大,那么与天地同生的人呢?老公神秘黄,方圆分;日月叠在一起,挂出了美丽天空的形象;山川秀美,铺地。本文也涵盖道。抬头看曜,低头看章,定位高低,于是两器诞生。唯有人参,钟之灵,称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天地之心。心生而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各种产品旁边,动植物都写着。
.....老公懵懂,花花绿绿,心思细腻,却没话说?
“文”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它的本义是质感,引申为漂亮的装饰,华丽的选材,引申为物品。这里用数字和意义主要说明文章生于道,道是万物之源,所以文章具有崇高的价值;天地山川,甚至动物的羽毛,植物的花叶,都是美的,证明道有美的意象,文章也是道的表现,所以文章的美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显然是六朝文学风气的反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六朝文人所说的“自然”与通常所说的“朴质”是不同的。他们认为美也是自然的。《文心雕龙·李词》甚至说对偶句就像人的手脚自然配对,单行句就不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刘勰所说的“道”,与唐宋古代文学家所说的“道”并不相同。他指的是自然的“天”,而不是儒家伦理。天道自然,这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命题。由此可以衍生出遵循万物自然,反对人为束缚的理念。但刘勰接着又把自然之道与儒道揉合起来,认为儒家圣人经典最能“以本心补章”,“道随圣人垂文,圣人依明道”,所以一般人不能深刻理解道的神性,所以要“道而行之”。这其实就是玄学中的天人合一理论在文学上的应用。由此确立了以雅正为最高标准的文学要求。所谓:
文学作品中有六种含义:一是深沉而不复杂,二是纯洁而不复杂,三是忠贞而不出世,四是直而不背,五是克制而不亵渎,六是高雅而不淫荡。
在这一点上,刘勰不仅以“道”的名义赋予了六朝美文以崇高的地位,而且要求各类文章都要符合雅正齐名的标准。他又说:“楚言奢,恶有不还。”也就是自楚辞、汉赋以来,很多文学作品不够雅,要回归经典规范。原道、神圣化和景宗紧密相连,构成了刘勰文学思想的中心。但是,虽然是字面上的,还是有很多矛盾。儒家经典,原本平淡无奇的文字,他坚持说得很美;六朝美文与楚辞、汉赋的关系最为密切。怎样才能返璞归真又不失其美?
郑微和边骚也算是“文之枢纽”,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认为舒威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修辞有益于文章的写作,而后者更为重要。此处虽与景宗有相似之处,但首先承认楚辞代表作《离骚》有四点不符合经典,是断章取义的迂腐之论,但却背离了自身,高度赞扬了楚辞的文学意义:
看其骨之树,附其皮,虽取融经之意,亦铸其大言。故《骚经》《九章》,郎礼哀;《九歌》《九辩》太尴尬了,不忍心伤害;《征途》和《田文》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招魂”和“开导”高明而深刻;“不居”是口号,“渔夫”是特立独行。所以,我可以气过去,我可以切现在。我惊绝华丽,难以与之调和。
在这里,我欣赏楚辞作品的“美”、“伤”、“美”、“巧”、“艳”等不符合雅正规范的特点。后来,我充分肯定了楚辞在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今天创作中的价值。这说明刘勰虽然以景宗为大前提,但他仍然十分重视文学的艺术创造。而刘勰对楚辞的肯定主要集中在艺术的一面,他的理想境界是以古典的典雅、气节为主,同时考虑骚体之美:
如果能靠诗赞雅,挂控楚篇,好奇而不失贞,把玩中国而不堕实;向前看可以带动说话的力量,咳嗽和吐痰可以导致贫穷。
这个想法看似很好,但实际上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因为骚体之美,很大程度上是突破雅正规范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语言修辞之美。所谓“以义制奇”,即使能吸收一些骚体的优点,也难以发扬其原有的生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强调文学之美,与当代文学氛围相吻合。缺陷,像当代文人,简直华丽。第二,崇尚经典,崇尚雅正,原则上排斥一切离经叛道的文学,是一种保守的文学观念。但在处理具体作品时,态度就没那么狭隘了。尤其是下面的文章,并没有以是否高雅为标准,任意否定有成就的作家和作品。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刘勰的“景宗”是指以儒家经典为典范,而不是要求文学作为解释儒家的工具。他仍然承认文学具有表达个人情感的功能。这和后世极端的载道文学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第四,联系刘勰对六朝文学的批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脱离儒道,思想感情不纯,艺术风格怪诞等等。二是单纯追求修辞,缺乏饱满的感情。这些批评有些是正确的(例如,对后者而言),有些仍然是保守的(对前者而言)。但无论如何,回归经典作为文学发展的出路,总是弊大于利。
作为“文学的枢纽”,五篇文章意在给文学一个本质上的哲学阐释,同时赋予文学崇高的意义。这种理论上的努力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建立规范、高雅、审美的文学标准。在这里,作者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也反映了一种矛盾的心态。
接下来的《明诗二十首》是《典论集》、《文赋》等其他批评作品的延续,但要细致深入得多,每一首几乎都是一部风格简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比较刺激。如《明诗话》说,建安诗的特点是“慷慨大方,光明磊落,广纳贤才;开头的诗“惟清而精,故能标之”,感情敏锐,概括精确,对于文学史的研究具有引领意义。关于各种文章的风格特点,我们也可以给出它的要点。
第三部分的前几篇文章围绕具体的文章写作(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神思》这篇文章主要讲创作的立意,是从《文赋》继承来的,但也有精彩的新解释。比如文章详细描述了创作活动中“意虚而奇,言实而难巧”的现象,从而探讨了形象思维到语言表达的距离。《体用自然》一文指出,由于作者的才能和修养不同,形成了雅、逸等八种主要的不同风格,进一步发展了曹丕、陆机的观点。本文以上一代名家为例,总结其气质与文风的关系。风格要求文学作品要充满生命力(意义诉求,而非思想内容)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才能达到浑厚明朗的审美效果。在后来,“性格风格”成为文学批评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关于新变化的文章《通编》,“吕雯·周沄,新工业。变化的时间越长,一般的规律就越多。“顺应时代,乘势而不惧”的赞誉,表明了作者对文学的健康态度,但遗憾的是,他说的“仍活在圣旨中”、“指古法”,终究还是显得生硬。在情感与文采的关系上,蔡庆提倡文采,但要求“为情感而写”,反对“为情感而写”,并对六朝文学中“人才多而感情少”的现象进行了批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之后的《熔铸》《音律》等十篇文章以修辞为重点,对音律、骈偶、典故等当代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专门论述修辞学的文章,所以《文心雕龙》在修辞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部分脱离了具体的写作(只有“寻找”和写作),从更广的范围来讨论与文学相关的问题。时间序列论述了历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演绎了文学演变的原因,提出了“文学的变化取决于世情,兴衰取决于时间序列”作者主要从政治形势、社会风气、统治者好恶等方面论述了文学的兴衰,注重文学与复杂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是历史上第一篇具有文学史性质的重要论文。补充时间序列的《采录》历代作家论。《寻找故事》中文学与自然风景的关系是当代文学氛围的反映。“写气图外貌,既有物转;它附于声,也附于心。”
前两句讲的是对外物的感受和描写,后两句讲的是里面的故事,是对景物重建和文学作品如何写景物的精彩总结。知音致力于文学鉴赏和批评的标准。从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来看,也是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指责了诸如重古轻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知多好多等错误态度。,并要求批评者提高自身修养,理解作者,视野开阔,进行公正的批评,提出了几条客观的批评原则。虽然批评标准问题复杂多变,很难简单规范,但这种努力说明,刘勰对批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在思维方法上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文心雕龙》在坚持儒家经典的原则上表现出保守意识,但在文学创作、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许多问题上,它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提出了相当系统和创新的见解,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无前例的总结,成就十分显著。
《文赋》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创作专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作者是西晋著名作家陆机。
在《文赋》中,陆机以其亲身的文学实践经验,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育思想。主要包括:(1)“情以物为本,文以情为本”。文赋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冲动的起源和起点。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许多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感、理智、物象、文字接踵而至,要创造的艺术形象越来越清晰、鲜明。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起了重要作用,正所谓“想起来就笑,方言只会叹气。”(2)“在形式上糟蹋天地,在萧玉挫败一切”。《文赋》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的作用,认为在构思阶段,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沉浸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即“一瞬间观今昔,一瞬间济天下”,“以形执天下,以笔挫万物”(3)“情之会,是沟通之规”。文赋强调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指出艺术创作的成就等同于“情感的相遇,交流的训练”也就是灵感密切相关。认为灵感具有“来了停不下来,去深石”“我要么精疲力尽,后悔莫及,要么不愿意表白”的特点。(4)“其知也巧,其言也奸诈”。在艺术风格上,文赋崇尚华美,强调“美语”。这反映了六朝时期强调形式美的新时尚。(5)文赋将文学风格分为十种类型,并简要概述了每种风格的特点。可以说,《文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文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文学创作特点的专著,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