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认知和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性认知和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性生理发育完全但性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首次性交时间提前,性行为发生率增加。然而,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并没有随之增加,意外怀孕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性教育还不完善,计划外怀孕后的救助还不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性教育。为了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和行为状况,探讨医学教育在性教育中的作用,为制定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性教育方法提供参考,特进行本次调查。

1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8所高校本科生2026人,其中中医专业559人,占27.6%;其他专业学生1467人,占72.4%。男性占53.9%,女性46.1%;平均年龄20.3岁,年龄从17岁到25岁。经2-检验和T检验,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所医学院校和6所非医学院校,从每个院校随机抽取1所院校的所有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大学生性相关问题自填式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和收集。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受访者在他人回避的环境下独立匿名回答。数据复式录入采用EpiData3.1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异同。

2个结果

2.1对安全性行为的认知

本研究中的安全性行为主要指婚前性行为的避孕措施。85.4%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前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医学生比例为92.2%,高于非医学生(8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1.1常规避孕措施中,避孕用具名称知晓率最高的是90.1%,其次是避孕套(87.8%)。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知晓率最高,达到45.8%,其次是避孕药具(35.2%)。医学生对各种常规避孕措施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生。2两组在避孕套、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安全期避孕法、体外排精、阴道隔、皮下埋植法和避孕针的名称知晓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40.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如何使用任何避孕措施,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无显著差异。

2.1.2紧急避孕措施知晓率被调查者紧急避孕措施知晓率较低。除左炔诺孕酮外,其他方法知晓率很低。阴道冲洗知晓率为14.4%,米非司酮知晓率为11.5%。其中非医学生分别为58.8%、13.3%和8.9%,医学生分别为62.3%、17.4%和18.4%。法医专业学生均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阴道冲洗与米非司酮经2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的大学生不知道任何紧急避孕方法,非医学生比例(34.4%)高于医学生比例(2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2.1.3避孕知识认知过半大学生能正确回答相应的避孕知识。医学生的正确率高于非医学生,各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婚前性行为的现状

2.2.1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自报率为18.1%,其中非医学生为19.4%,医学生为1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850.22)岁,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基本没有差异。

2.2.2自述婚前性行为现状在自述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有47.7%的人积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伴侣;17.7%每月发生性行为5次以上;30.3%的人偶尔采取避孕措施,从未发生过性行为。18.3%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性伴侣意外怀孕。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意外怀孕率、性伴侣数量、性行为频率和避孕措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大学性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大学性教育的情况。只有45.1%的大学生进行过性教育,其中56.0%的医学生在其大学进行过性教育,而非医学生只有40.9%进行过性教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3%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性教育,其中64.0%的学生是中医专业的学生,而只有33.9%的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3.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64.9%的大学生愿意参与性教育,医学生(73.7%)高于非医学生(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愿意参与性教育的学生中,半数以上希望以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课程等形式参与性教育,42.5%希望成立咨询机构,40.8%希望通过网络宣传接受性教育。

3讨论

3.1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知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在安全性行为方面,大学生对常规避孕措施的名称知晓率较高,但对避孕措施的使用知晓率较低。甚至有40.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如何使用任何避孕措施,可见当今大学生对避孕方法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在紧急避孕方法中,只有左炔诺孕酮的知晓率较高,可能与广告宣传有关。有32.7%的大学生不知道任何紧急避孕方法,与国外同类调查有较大差异,这可能是意外怀孕高发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普遍认为婚前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但只有50%左右的人有正确的避孕知识。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愿与其知识不匹配,避孕知识的缺乏制约了他们安全性行为的能力。

3.2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开放,避孕措施不足。

被调查者的婚前性行为自报率为18.1%,与国内其他研究报告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有关。首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为18.85岁,比以往的研究要早。近一半的大学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伴侣,而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性伴侣的比例仅为22.56%,这说明大学生的性行为已经越来越开放。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只有1.1%的人不知道任何一种避孕措施的名称,只有27.8%的人不使用任何一种避孕措施,远低于整体调查。可见,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高于整体调查。但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有30.3%的人在性生活中几乎不采取避孕措施,有18.3%的人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怀孕。可见,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并未有效影响其性行为。原因可能包括不期待发生性关系,避免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丰富的性经验,通过怀孕进一步增进两人的关系。

3.3医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性知识。

医学生避孕知识高于非医学生,说明医学教育对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知识有促进作用。非医学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医学生,这可能与医学生学业压力大、业余时间少有关。但在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性行为时采取避孕措施的差异不大,性行为频率和性伴侣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医学教育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发生和安全性没有产生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医学院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性知识,但不能促进学生采取更安全的性行为。如何促进学生性行为的改变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3.4大学的性教育发展仍需加强。

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这也能反映出大学生对性教育的接受度和需求度比较高。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学生进行过这种性教育或自己接触过,这说明目前高校开展的性教育还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高校应正视这一需求,如何进一步开展性教育值得思考。很难获得关于性安全的知识,这是中国青少年性问题的一个突出类型。父母和老师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父母一般尽量避免和孩子谈论性,优先教授青春期生理知识;学校性教育刻意追求禁欲,长期忽视性安全教育,以至于青少年对学校性教育不满,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大学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在生理上有能力进行性行为,但性心理尚未成熟,对性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大学的性教育有利于在这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学生健康的性观念和性知识。同时,以学校资源为平台,也是提高干预效果、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网上宣传等方式向大学生提供知识、方法和咨询服务,使大学生的性知识和性行为得到改善。

文/崔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