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宗禄的《向宗禄》与王的《利器》

作者:刘乔,四川大学校史陈列馆

向宗禄(1895-1941),原名永年,后改名成州,重庆市巴县龙凤乡人。从小聪明好学,有“神童”、“上书柜”的美誉。向老师在1931应聘到四川大学中文系当教授,不久离职。1937年再次受聘为四川大学教授,直至1941年在峨眉去世。王启立(1912-1998),重庆江津人。因为他整理出版了2000多万本中国文学古籍,被人戏称为“2000万富翁”。王先生1937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44从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回到四川大学文学院任教。向宗禄和王启立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启立先后两次师从向先生,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了古籍整理与考证之路。师生情深厚,尤其是项先生去世后,王启立随导师灵柩回乡之旅更是传奇。项宗禄死了,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书。王启立以导师未竟的事业为己任,继续收集整理。在帮助将老师的灵柩送往小湾时,王将遗作《硕园校证》送给了前来吊唁的重庆学子。后来重庆学生做生意不行了,就把硕园学校证明还给珍妮了。在珍妮的同意下,王启立将这部作品交给了后来成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的同班同学曲完成。中华书局7月出版此书1987。项先生的代表作《蔡氏月令训诂录》是由王启立在导师的帮助下编纂完成,商务印书馆1943出版。与此同时,还有王启立和他的同学屈编纂的另一部教师手稿《学校学》。这两本书的出版都是在向先生去世仅一年之后,可见王启立的用心。早些年,王启立还在峨眉川大读书时,就用两幅拓片给宗禄鉴定王启立,并请他在作文中论证。王启立忙着写毕业论文,没有完成工作。他的老师去世后,他仍然不忘老师生前的指示,所以他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拓片研究的后记,并就此询问了他的导师傅斯年。王启立后来担任四川大学文学院的老师,也用这个后记请教过很多四川大学的大师,如林善佐、庞士祯等。王启立一生追随老师的脚步,进行着向先生没有完成的事业,严谨踏实地走在古籍整理的道路上。王启立一直以项先生给的“藏用”二字为词,摒弃功名功利,平凡扎实地开展研究,硕果累累,为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留下了许多瑰宝。王启立写过30多种作品,发表过100多篇古典文学论文。其作品被港台出版机构重印出版10余种,古籍整理校对总字数超过2000万,被称为“2000万富翁”。在王启立的墓碑上,有这样一段话:“出自川中著名学者宗禄先生之门,学有所源,功底深厚,勤勤恳恳,学识渊博,记忆力强。”这是王启立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两位大师深厚师徒情谊的最真诚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