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4000字的钢琴教学与表演短文!!!!!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需要哪些方法?翻翻钢琴教学法的书籍,方法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有手臂的x光照片,钢琴演奏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是成百上千。但是我们培养了多少优秀的钢琴家呢?另一方面,在十八世纪,虽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有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他们是天才,那为什么那个时期有那么多天才?这就涉及到教育方法的问题。其实弹钢琴有技巧也有没技巧。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了。没有技术,也就是说,手没有技术。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技术给人用。一个人钢琴演奏技巧的好坏,跟乐谱、钢琴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跟弹琴的人有关。因为弹钢琴需要手和胳膊,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都是训练手和胳膊的技术。但是让我们都想想。什么控制手和手臂?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只注重手和胳膊的训练,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其实也可以寻求更深层次的根源。什么能影响思维,意识,心理?也就是人的性格,情绪,教育环境。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与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教育方法有关。

学琴的训练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身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

一、肢体控制:演奏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演奏动作的训练就是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其实弹钢琴需要的动作,正常人不需要训练也能做到。连奏中的抬指和落指动作就像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中的抬手和落手动作就像我们懒洋洋坐下时手的自然下垂,跳音的抬手动作就像我们受到惊吓时迅速收回手的动作。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平时都是无意的,现在是有意的就有一些不自然的动作。速度练习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明显的感受。学生练的越快,玩的就越少。相反,他们的手会因为快速练习而变得僵硬。就算速度能快,也大多是翻滚爬行。如果你慢慢练习一定的时间,你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原因是当速度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施术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熟练,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情绪和心理稳定性差。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慢练可以让动作更加协调,从而提高表演速度。(心理问题后面再说。)我们要明确的是,练琴不是为了获得手指前所未有的运动幅度,也不是为了练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作用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收缩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与肌肉关系不大。所以对四肢的控制,其实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刺激肌肉去运动。反复练习的作用是让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让你的肌肉完整真实地表现出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有意自然”。关于弹钢琴的动作,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类。一个是连奏,一个是断奏,第三个是跳跃。连奏指的是音符之间用连线连接的演奏方法。断奏是指音符之间没有连接线,也没有其他记号的演奏方法。跳是指音符之间没有联系,但有跳痕和停顿痕的演奏方法。这是仅有的三种播放音乐的方式。比如伊尹,波音等的情感印记。可以概括为连奏和间奏,主要区别是音符之间的衔接。相信只要我们仔细分辨,很快就能分辨出所有乐谱的演奏方法。下面我介绍一下弹钢琴的几个要求:

1.手型:首先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地保持手下垂的形状,在琴键上抬起。这是弹钢琴需要的手型。也就是说,弹钢琴的手型就是让手保持在最随意最自然的状态。此时的手型也符合空掌、平腕、能站立的手指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键上。因为弹钢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状态,所以在弹钢琴的过程中,无论曲子有多难,曲谱有多复杂,跨度有多大,都应该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考验。玩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是五个琴键的位置,没有特别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不是把手指分布到五个键上,必然会导致手的僵硬。结果就是演奏者还没开始弹琴就变得僵硬,相当于人为制造了弹琴的障碍。而且如果手保持自然状态,可以让手指顺着重心的方向掉键,所以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其实重心的移动本身就是寻找手最自然的状态。......

2.断奏:在保持手腕和手形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匀速下落。弹断奏的关键是保持手腕和手型不变,尤其是手腕,绝对稳定。(容易加速下落,落到琴键时突然减速,这是心理紧张造成的。)

3.连奏:在保持手腕和手形不变的状态下,只动掌关节,抬指,匀速下落。注意手指的关节保持不动。同时要保持一个手腕绝对稳定。(连音键也容易出现与断奏相同的问题)

4.跳跃:主旨与断奏相同,但动作相反。在手腕绝对稳定的情况下,弹键,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人是一种情绪动物,反映出人类无论从事何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肢体的行为,情绪和情感在具体表现上的差异称为人格差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性格外向的人开朗大方,感情容易暴露。在弹钢琴的表演中,动作太大,容易用力。性格内向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绪相对内向。在弹钢琴的表演中,动作太小,容易偷懒。这只是性格对弹钢琴的影响。同时还有个人情绪问题影响弹钢琴。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所以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人就开心,不喜欢的人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着弹钢琴的效果。无论是情绪还是情感,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弹钢琴,一个是弹钢琴的动作,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来说,情绪和情感是通过影响弹钢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音乐的表现力的。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演奏速度不稳定,音量和音色不均匀,也会直接影响对音乐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钢琴的动作,就相当于控制了情绪和情感对弹钢琴的影响。对于情绪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节:

1.通过心情和情绪的调节,可以改变性格。无论情绪和情感如何变化,无非是急躁、激动、兴奋或懒惰、沮丧和麻木。学琴初期,可以通过慢慢练习,大声数拍子来调节。慢练的目的是稳定情绪,大声数拍子的目的是振奋精神,让人兴奋。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数拍子,而是兴奋地数拍子,但是人在大声数拍子的时候容易兴奋。在最初的练习中,要不断调整,达到稳定的情绪状态。如果过于激动,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来稳定情绪。如果你太沮丧,你可以通过喊叫来振奋精神。最终的状态是和平、稳定、积极和专注。而且演奏出来的音色和人的心境平和也有一定的关系。越安静的人,声音越深沉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大。如果学生每天都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不仅能稳定弹钢琴的状态,而且经过长期的练习,对学生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

2.通过控制钢琴演奏来稳定情绪和情感。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钢琴演奏的变化,如果统一了动作标准,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一个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能统一演奏的声音,还能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是指连奏、断奏、跳跃的固定,升降的高度要固定,升降的速度也要固定,需要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

三、思维意识的控制:人的任何行为都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策划和实施。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有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之分,还有感性和理性之分。而且这两种人差别很大。趋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强,身体控制能力强,但感官能力弱。易感性的人比较感性,容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身体控制能力差。理性的人,由于四肢控制能力强,刚学钢琴时学得快,动作也容易规范,所以比较容易上手,但一定时期学音乐感觉比较费力。而偏感性的人因为四肢控制能力差,第一次学琴时对音乐的识别速度慢,动作极难做出标准,学习进度也慢。但是涉及到某个时期的音乐感受就比较好学了。思维意识的不同造成了人们对感性和理性的不同偏向。感性和理性对钢琴演奏的主要影响在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演奏的精神。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钢琴的影响最明显。如果你不集中注意力,你演奏的声音就会失去美丽的色彩...这里将分别阐述注意力和活力的内容。

1.通过弹钢琴的训练,可以达到专注力的效果。其实每个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才让我们没有太在意。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严重的病理状态,这是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和“多动症”等。,最初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严重时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情绪控制能力差会形成心理疾病,严重时会失去注意力、情绪和四肢的控制能力,形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专注力的训练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内容。专注力怎么训练?人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行为上。人脑就像一个指挥官,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命令以及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是指大脑具有控制和管理所有器官的能力,如果大脑控制和管理所有器官的能力减弱,我们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什么东西,想让手和鼻子配合,就先把信息送到大脑,大脑再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有记忆能力,而且器官的行为也协调同步。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没有通过大脑进行器官间的协调动作,那么这种行为本身的记忆效果就是模糊的,甚至是没有记忆的。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不够协调,以至于不同步。在弹钢琴的动作中,需要涉及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和嘴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同步运动,就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弹钢琴的时候,要求眼睛要盯着手腕保持不动,嘴巴要在手可以活动的同时数节拍。在讲弹奏动作的时候,我反复提到要保持手腕稳定。手腕稳定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注意,认真,细心。但是怎么才能认真仔细呢?其实通过手腕稳定性的训练应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稳定来防止用力摔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稳定来寻求专注的情绪状态。其实专注、认真、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谨慎、兴奋的状态。如果你能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稳定,那你一定要极其小心,甚至恐惧地控制手腕的稳定,从而达到求专注的目的。当这种状态在一定时间的练习后稳定下来,弹琴的时候不一定要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你能找到一种专注的细心状态就可以了。

2.通过练精神来削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完成的。这两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肌肉紧张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放松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放松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肌肉放松。弹钢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音尖锐刺耳,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音柔和。这就像用硬物击打和用软物击打在声音上的区别。而且肌肉紧张会降低演奏的速度和灵活性,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柔和、优美、灵活、快速的声音。如果不使劲弹,仅靠手臂重量获得的音量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弹钢琴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用力。怎么可能刚刚好?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肌肉,这也是弹钢琴所必须的。人越专注,越能集中精神,精力越旺盛,神经系统越兴奋。这时,演奏的强度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增加,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的话。演奏的强度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降低。

四。总论: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此外,我还提到了情感标记的演奏方法和真实音乐的情感表达。比如变强是某些情绪越来越激烈的标志。如果只是在手中加大力度,音量加大了,但情绪变化却没有,导致弹钢琴没有情绪,进而让学生很难找到乐感。且不说有多难找,就算目前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很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同学,经常得到国外专家的评价:“技术一流,感情不真实,缺乏个性”。所有的情感符号都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感内容。不仅要从表演方法上进行划分,还要明确其情感内容,让学生通过情感变化直接产生表演效果。在没有明确的情绪之前,我们只是简单的按照接、断、跳的动作来划分,并没有刻意去划分手指跳、手腕跳、手臂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稳定后,学生可以直接从情感和声音的角度进行演奏。只要他们能表达正确的情绪,弹出正确的声音,演奏方法一定是正确的。手臂协调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绪体验与音乐是一致的,那么情绪的变化自然会带动演奏者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与音乐的音调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