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国个人作品

《司法审查与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版;

《哈特的一生:噩梦与梦想》,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

罗伯特·马那加贝拉·昂格尔:《自我觉醒:实用主义的解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3年、2005年版,担任1、2、3系列主编,* *撰写6万字;

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与编辑,* * *写了6万字;

《法理学》(新世纪法学基础课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7年;哈特《法律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学术论文集《法律人的自我救赎》,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1版,《法律能做什么:关于婚姻与性的法律思考》,《法学》第4期,1999;

2.《法律信仰的理性之光——托克维尔法律信仰观引论》,《法律现代化研究》(第7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3.《法律思维:思维方式述评》,《法学》2003年第2期;

4.《法庭调查周报》,《法律与生活》2003年第8期;

5.《边沁的法律语言观及其对科学立法的追求》,《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3年第2期;

6.《门槛内与门槛外的叙述——读冯翔《政法札记》,载《法律评论》2005年第3期,第16页;

7.“我是谁?——读《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第3期第二章,第281页;

8.《爱世界: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关怀》,泛读,第1期,2006年,第58页;

9.“缩短人大会期?”《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第29页;

10,《这片充满爱、斗争与希望的热土——以吴《超越东西方》为个案看中国宪政的历程》,2004年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论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收入《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与改革》年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419页。

11,《生而为死——评电影《死刑168小时》,《法治方圆》2006年第8期;

12,《法律实证主义的功利主义自由观:从边沁到哈特》,《法学》200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

13,《暂缓审判——评电影《纽伦堡审判》,《论清华法治》,2006年;

14,《透过语言观察法律现象:哈特与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比较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15,《厌选与民主:中国选举遇冷原因分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6,《让法律抚平伤口——评电影《克莱默诉克莱默》,《人民法院报》(田萍周刊),2006年4月6日;

17,《排除合理怀疑》,《人民法院报》(田萍周刊),2006年4月27日;

18,《陪审团觉醒——评电影《十二怒汉》,法制早报2006年3月27日,本文被《律师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

19,《法律,另一个父亲形象:致电影《以父之名》,法制早报,2006年4月3日;

20.《从命令论到规则论:奥斯汀与哈特》,《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第10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1,《西北政法大学代表队参加全国高校第四届模拟审判比赛总结报告》,《政法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2.《文明秩序下的法治森林》,《西北法学评论》2007年第2期;

23.“从常识看法律因果关系”,邓正来版。:当代西方法律和哲学年鉴,第2期;

24.分离与结合的法官制度改革,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改革》2007年第11期;

25.天人之战的审判:哈特与富勒之争的再解读,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考》2007年第4期;

26.法治与传统的冲突与整合(《乔峰经验与法治建设工程》访谈),载《中国审判》2007年第6期;

27.《乔峰经验与中国特色法治的形成模式》,载《法学》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