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如何写海权论文?大约1000字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脱离海洋,独立于世界之外,即使是内陆国。海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的财富和地球本身。”全球化源于近代海洋地理的大发现,海权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一个多世纪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海权理论时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1政治:实际上有100多个国家与海洋接壤,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最终表现为海洋和海权。对于重要的深水港、海上交通要道和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哪个国家就拥有话语权,这当然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价值。所以海洋的地缘战略决定了一个海。

2.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尤其是重要战略能源物资的运输,都必须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主要的石油运输路线,海面以下的管网运输,都涉及到对海洋本身资源的占有。发展经济就要发展海洋,促进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建立和竞争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长期发展经济,就要保证掌握制海权。

3安全:“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海权抵御敌人登陆,大的战略海权可以消除敌人的长期威胁,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所以可以说,掌握了多少海权,就掌握了多少国家安全。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海权相对于陆权有着特殊的优势,掌握海权的一方可以调动全球各种资源打压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海权可以凝聚分散的陆权,形成合力,所以是陆权的“倍增器”。所以,一个拥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没有海权的。二战时期英德为何在北非争夺激烈?因为一旦德国占领了北非,控制了中东,就会把英国本土从其庞大的殖民区中切断,英国就很难调动强大的海外力量参战。

趋势

与历史上最好的防御是攻击不同,全球化时代最好的防御是合作和预防。。近代以来,中国海防的悲剧一再重演,其根源就在于落后而不切实际的海防观。1874年,为应对第一次海洋浪潮的冲击,清朝推出海防大计,影响百年。结果是出于对工业革命的恐惧,自我孤立的战略思想做出了“以守为战”的决策,结果北洋水师自陷,不仅导致了自己家的覆灭,也造成了中国海防的崩溃。今天,经济全球化正在带来第二次世界范围的海洋开发浪潮,中国需要符合时代精神的海防观。与第一波海洋开发相比,历史条件和发展内涵都有很大不同。前者是海洋国家占据海道掠夺陆地资源,建立海外殖民地,海防的首要任务是击退海上侵略者;如今,新一轮海洋开发浪潮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海洋资源,海防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塑造和维护海洋开发的和平环境上来。海防理念需要新的历史定位,以应对新的矛盾。总的来说,海洋经济和海洋开发处于同一个充满局部冲突的利益集团,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维护海洋环境、海上航道和海洋经济安全以及处理海洋权益冲突的历史责任,决定了中国海防的使命将是发展合作和防范危机。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海洋防务面临着相同的发展命题,从周边安全合作、地区安全合作到全球海洋安全合作。另一方面,在防御性政策框架下,防止双边海上危机,防止地区海上冲突,遏制海上安全秩序崩溃,应对非传统威胁和挑战。某种程度上,走合作预防之路,也是对中国古典海防思想的回归。

海军决斗的时代即将结束,海战进入了远程联合防御作战的新时代。去年,当我访问美国时,许多人问我同样的问题。就海战能力而言,如果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甚至日本海上自卫队打一场,会不会又是一场中日战争?我告诉他们,这个前提很难成立,因为随着联合作战和远程精确武器的发展,从舰舰对决到海军单军种较量的海战将告一段落,未来的海战将不再是海军的独角戏,而是一线舰艇、二线空中、三线陆基、太空支持的远程联合作战。随着海战从近战体系向远战体系的转变,陆地面积大、战略纵深广的国家将获得占据优势地位的天然条件。对此,我们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握海上力量的发展趋势。

方法

全球利益需要一支蓝水海军。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控制海洋的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权(海军)的实力。总统和胡锦涛提出“要锻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有效执行任务”,这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蓝水”海军的发展,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改变了国人的这种尴尬局面。但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武器发展的选择要以系统匹配为基础,航母对未来最大的启发就是体系化建造的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武器发展的目标不是追求最强大的武器,而是追求满足任务需要的最优武器系统。历史经验也表明,高科技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武器也有最脆弱的一面。发展大型武器平台,需要具备与打击能力相匹配的预警、通信、指挥、机动、防护和保障能力。吨位增加一倍,风险可能会增加两倍。这个问题也是美国军方的热门话题。我在参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时,一些教授站在了航母的对立面,而将军们则坚守在继续发展航母的第一线。我认为,航母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战略长臂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海战武器,即它是一个作战系统,其他武器只能称之为作战系统。因此,通过吸收航母思想,系统化改造海上作战平台,使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在较短时间内,以更少的成本和更成熟的国有技术,改造成为具有远程侦察打击能力、立体防御能力和持久续航能力的轻型航母、微型航母和水下航母,有望实现海军武器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海权问题应该如何、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中国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为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方案可分为被动解决方案和主动解决方案。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钓鱼台是一个关键和象征性的岛屿。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有更大的压力迫使日本让步,同意在东海开发。即使在台湾省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也无意在钓鱼台附近进一步显示其存在,但它绝对不会允许日本加剧紧张局势。如果日本加剧对该地区的主权声索,中国应该采取比严正声明更实际的行动:比如钓鱼台被列入中国导弹试验场:日本除非登岛或设置建筑物,否则不会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会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等。至少做到了,近期不会有人想在钓鱼台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东海问题很容易导致不可控的冲突。在台湾省问题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将是最大的。东海问题,比如钓鱼台,应该是在中国真正强大了,台湾省问题解决了之后(以航母不强大为指标,航母基本上不会用来和实力相当的国家进行军事对抗,比如日本和美国)。南海问题牵涉到许多国家,有关国家也想找麻烦,制造麻烦。关于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只是抗议而没有行动。特别是对于不得不挑战中国让步搁置争议* * *共同发展的国家,要选一个合适的,在合适的时机给它好好上一课,以儆效尤。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话多雨少就会跟风。如果说东海问题在现阶段可以采取及时强硬的被动方式解决,那么南海问题,在一些国家挑起争端之后,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比如,对企图通过法律侵占中国领海的人,要让他们限期搬出所占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被占岛屿归零。在南海,要软硬结合,政治外交优先,划出红线,软的更弱,硬的必须采取行动;在东海问题上,应与台湾省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免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现。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检验我们自信和国家脊梁的指标。这也是展示我们解决包括经济和军事外交在内的这些复杂因素的智慧的最佳时机。解决这些问题,要防范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他们的表演,但绝对不能越过红线。我们不能害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军事麻烦,也不能迷信自己未来的军事实力。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什么时候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不能应对挑衅,我们不仅不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还会被历史真正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