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国内战役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举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放军总兵力从开战之初的654.38+0.27万,增加到300多万。国民党军队人数从430万下降到290万。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已经占有优势。
鉴于上述情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出,华东野战军的首要任务是阻止第二兵团和13兵团的东进,歼灭第七兵团,然后再设法诱歼第二兵团和13兵团的几个师。中原野战军应妥善准备南方第6、第8、12兵团的对策,保证华东野战军作战。
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以4、6、8、9、13纵队的炮兵和特种兵纵队为主力,举行碾庄圩战役,包围7兵团。以大徐家地区的第7、10、11纵队,从正面阻击徐州东援的第2、13兵团;中原野战军1、2、3、12纵队、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11纵队从徐州东南向徐州挺进,威胁2、13兵团侧翼,确保主攻群包围7兵团。中原野战军决定以第9纵队、豫皖苏区独立旅和豫西军区第2团部署在固镇至宿县之间,阻止第6、第8兵团北进。1、2、6纵队部署在杨过蒙城、涡河、贺飞一带,准备阻击12兵团;随3、4纵队进入苏仙县西南待命。
6月165438+10月11日,负责围攻7兵团的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发起猛攻。在7兵团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各纵队从运动中冲向村庄进行攻击。由于准备不足,炮火未能跟上,导致连续进攻三天,进攻进展缓慢。随即,华东野战军调整部署,采取先破弱敌,后攻强敌,攻其首领,乱其部署的战术。进攻进展迅速。至20日拂晓,第44、100军全部歼灭,第64、25军各1个,并攻占第7兵团司令部所在地碾庄圩。黄把调到碾庄圩东北大院,并指挥残部进行反击。华东野战军连续突击,于22日黄昏歼灭第7兵团。黄自杀了。
165438+10月12日起,国民党军第2、13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沿陇海铁路两侧由徐州驰援。华东野战军第7、10、11纵队坚决停止进攻。到22日,已有1万多人被消灭,使其领先不到20公里。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分别在贺飞以北的任桥、化庄集、赵霁地区,停止了第6、第8、12兵团的行动。这些阻击战有力地保证了第7兵团的胜利。
消灭东进的12兵团,包围向西撤退的杜集团。当第七兵团被包围时,中央军委、毛泽东、淮海前线指挥员设想下一步歼灭目标,或诱敌歼灭徐州东援的第二、六五四三八+零三兵团,或歼灭第六、六五四三八+零二兵团。6月119年10月19,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分析战场形势,认为华东野战军歼灭7兵团后相当疲惫,不休息再打战斗力强的2、13兵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中原野战军以现有兵力也难以阻止6、8兵团和12兵团援敌。因此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徐州以东、以南,同时监视徐州之敌并稍作休整,同时配合中原野战军歼灭第6、12兵团。
第七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决定收缩到徐州的第二、六五四三八+零六兵团沿津浦路南下,第六、八兵团从蚌埠、固镇沿铁路北上,六五四三八+零二兵团从赵霁向苏仙县方向进攻,三路在苏仙县会师打通津浦路徐浜段,从而改变不利局面。165438+10月23日,徐州、蚌埠的国民党军未动之前,12兵团向浍河南岸的南平集地区发起进攻,形成孤军挺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即建议,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全部中原野战军和一个华东野战军,先歼灭12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为主力,阻击徐州、固镇之敌援军,力争歼灭第六、第八兵团。第二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回电:“我们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即12兵团)”;同时授权,“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处理,无须请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随后命令南平集地区的第四、第九纵队后撤,诱敌深入,然后与1、第二、第三、第六、11纵队一起,在浍河以北布下袋状阵地,直至12兵团到达。
12兵团下辖四个军,分别是10、14、18和85,下辖* * 11师和1快纵队,约12万人。是蒋介石。165438+10月24日上午,12兵团渡过浍河,钻进中原野战军预设的口袋。黄维发现形势危急,即命令部队退至浍河西,向固镇方向转向,企图与第6兵团一起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中原野战军各纵队当晚全面出击,发起双堆战役。到第二天,12兵团将以双堆集为中心,在纵横7.5公里的范围内实施合围。27日,黄维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突围,被击退。85军110师师长、地下党员廖运周在突围时领导起义。此后,黄维调整部署,以该村为据点,用坦克、汽车和大量装备修建了许多碉堡,形成圆形防御阵地,转而坚守。
中原野战军及时改变战术,采取坚决围攻、稳步进攻、攻占一个村庄、巩固一个村庄、逐个歼灭的战术。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近压作战,逐渐形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65438+2月6日开始,全线出击。豫皖苏区的第4、第9、第11纵队和独立旅编为东集团,由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在双堆集以东出击,歼灭第10军和第14军残部。以华东野战军1、3纵队和13纵队,组织西部团,由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指挥,在双堆西北向10、85两军进攻歼灭。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7纵队和山南军区12旅编成南群,由第6纵队司令员王金山、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向双堆集以南的85军等部进攻。经过激战至12,12兵团被进一步压缩在双堆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狭长地带。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20个师(旅)部署在徐州以南夹沟至富里集之间宽50公里、深30公里的区域,在孤山集、孤山集设置三道阻击线,阻止国民党军第2、16团于10月26日从徐州向南推进。另五纵队于10月25日165438南下,寻求在固镇地区歼灭第六、第八兵团。但由于两个兵团已先南渡贺飞,后方仅歼敌二千余人,占领了蚌埠北部的曹老集站。
蒋介石精心策划的打通津浦铁路的三路会师计划失败后,决定放弃徐州,由杜率领第2、13、16兵团避开华东野战军的正面阻击,绕过萧县、永城至、蒙城以南,先救出12兵团,再一起撤至淮河以南。刘智率徐州“总剿”组织乘飞机转战蚌埠,指挥第六、第八兵团北上协同。与此同时,华中“剿总”出动20军、28军增援蚌埠。165438+10月30日晚,杜带领三兵团及徐州地区党政官员,对部分青年学生进行威胁。约30万人沿萧县和永城公路逃离。人多,车辆拥挤,一片混乱。65438年2月2日,我们在萧县西南的纪萌地区扎营整风。
对于国民党军队放弃徐州,中央军委早有预料,淮海前线的解放军应未雨绸缪。徐州以南的华东野战军纵队发现杜团已向西撤退,立即追击,并报告野战军司令部。65438+2月1日,华东野战军以10纵队和两个独立旅进行多路多梯次追击,平行追击,迂回拦截。3日拂晓,我们在地区追上了杜团。迂回部队出到永城东北,封闭了该团向永城的退路。
正当杜团准备天亮后向永城撤退时,蒋介石命令其向永城以东绥溪口方向进攻,配合第6兵团南北夹击中原野战军,以解12兵团之围。杜虽感不妙,转而向濉溪口接连进攻。华东野战军从北、东、西三面出击,从南面封锁。4日拂晓,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包围杜团,6日歼灭向西突破的16兵团。只有孙带领几个人逃走了。
经过近20天的激烈战斗,中原和华东两个野战军分别在相距60公里的地区包围了12兵团和杜团。但是,要想一举歼灭,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兵力。徐州华中增援的两个国民党军已到达浦口。鉴于这种情况,总前委决定从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抽调第3纵队南下,与中原野战军一起集中力量首先消灭12兵团。继续以华东野战军10纵队包围杜群,阻止其突破;另外用两个多纵队在蚌埠以北阻击第6、第8兵团的北援。刘伯承说,这叫吃一个(12兵团),扛一个(杜团),看一个(6、8兵团)。
12 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使黄维立即投降》,敦促黄维停止拼死抵抗,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同时,华东野战军第3、13纵队加入南下集团,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驹指挥,以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准备以南组为重点,结合东西组直奔双栈核心位置。黄维拒绝投降,仍试图为援军做最后的抵抗。解放军各攻击群向13发起攻击,一直打到15,歼灭12兵团,活捉黄维。
全歼杜集团,战役胜利结束后,在国民党军12兵团被歼灭后,第6、第8兵团仓促撤至淮河以南。1“绥靖”地区的部队也于65438年2月9日放弃淮阴、淮安南撤。杜集团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外面没有援军,里面粮草弹药都短缺。此时,在华北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已经发起了平津战役。为了防止蒋介石迅速决定将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南运,中国中央军委命令淮海前线的人民解放军在不作最后歼灭安排的情况下,围攻杜集团一段时间。据此,华东野战军以八个纵队纵深部署,边围边轮番休整;在夏邑、永城、濉溪口部署七个纵队准备作战。中原野战军各纵队分别在苏仙、蒙城、地区休整,作为歼灭杜集团的总预备队。与此同时,集团对杜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并多次播放为淮海前线指挥部撰写的《敦促杜投降》。一批批国民党士兵向人民解放军投降,20天内达到1.4万余人。但是杜仍然拒绝投降。
1949 65438+10月6日,华东野战军举行陈官庄战役,向杜集团发起全面突击。第3、第4、10纵队,渤海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为东集团,由10纵队司令员宋、政治委员指挥,自东向西进攻。1、9、12纵队为北群,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由北向西南进攻。2、8、11纵队属于南群,由魏国庆、吉罗指挥,由南向东北进攻。7日攻占了13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等20多个据点,迫使13兵团退入2兵团防区,从而打乱了杜团的防御体系。9日,该团在飞机释放的毒气掩护下向西突围。华东野战军加强西线兵力,四面出击,师徒穿插,迅速攻占陈官庄之敌核心阵地。战至10,全歼杜集团,活捉杜,击毙邱清泉,变相逃跑。至此,淮海战役结束。
战役期间,华东局、中原局和中央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前期支援工作。强大的前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民工(包括军队民工、二线运输民工、后方临时民工)* * * 543万人、20.6万副担架、881万辆车、30.5万根扁担、76.7万头牲畜、8539条船、257辆车、654.38+04.6万斤弹药从后方运到前方(。有效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持续了66天。在战场总兵力小于敌时,人民解放军及时把握决战时机,精心选择主攻方向,把大规模运动战和大规模阵地战结合起来,把敌人分割成几大块,逐步转移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分批歼灭,实现了中国中央军委在淮海地区歼灭国民党主力刘智的决心。消灭并争取起义投降国民党军,包括5个团,22个军部,56个师,55.5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65438余+30万。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使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之下。
2.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西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战略进攻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仗。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中国五大战场中第一个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取得战争主动权的战场。因此,* *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先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留敌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当初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意打锦州,想办法回长春。在毛泽东批评纠正了林彪进攻金(州)、大源的犹豫不决后,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12纵队和1炮兵纵队,连同53个师和独立师70多万人,发起了辽沈战役。
9月1948,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开始向金进攻。蒋介石迅速从华北、山东调集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以沈阳为主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人民解放军在塔山、红螺线前线英勇阻击了敌人的东进兵团;敌人的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地阻挡在黑山和大虎山东北。10 6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歼灭守军近9万人,活捉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的一些敌军起义,其余的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进入山海关的退路被切断了。蒋介石仍然命令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包围辽兵团,包括国民党军精锐的新一军和新六军。10年10月26日,辽兵团分割包围完成。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消灭了十万敌军,活捉了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65438+10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整个东北都解放了。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也占了国民党军队的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第三,平津之战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后,敌人在华北的“剿总”傅团,面对我军在东北、华北联合进攻的威胁,成了惊弓之鸟。由于美、蒋、傅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还是守,是南逃还是西逃,现在还不能确定。傅错误地估计东北野战军入关至少要三个月,于是下定决心立即逃跑,采取暂守北平、天津、海口,扩大兵力,静观局势变化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基础上,傅把蒋、傅的四个团共十二个军减少到五十五万人左右,以平津为中心,东起汤山,西至张家口,排成五百多公里的长蛇阵。它自己的军队部署在从萍萍到张家口的平绥路,蒋介石的军队部署在北平及其以东。如有必要,他们可以离开蒋介石军队,自行逃往西方。
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集团留在华北并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于是,中央军委决定乘敌尚未决定逃跑之机,抽调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和地方武装* * *百万人发动平津战役,歼灭华北傅集团。敌人是一只受惊的鸟。能否抓住敌人,防止其南逃或西逃,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回绥远,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谈判,麻痹敌人。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主力于11月下旬秘密快速入关。在华北我军的配合下,首先采取夺取西线,稳定东线,不战而围西线之敌,不围东线之敌的方针,完成对敌人由西向东的包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先遣兵团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在平章段统一行动。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吸引东来之敌西进增援,切断平章段,再分割包围平金-漳地区之敌。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北第3兵团于11月29日开始包围张家口之敌。为了继续向西逃窜,傅催促35军率3个师增援张家口,并在怀来地区以310师增援宣化,在长平地区以269师向西转移怀来。为夺取西线之敌,中央军委于十二月二日命令华北第二兵团急下花园,东北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挺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无线之敌。由于东北先遣兵团11纵队于12月5日歼灭密云守军一个师,傅以为我东北野战军已入关,误判我军要进攻北平,遂慌忙决定将35军迅速调往北平,怀来、南口地区的104、16两军,将13军从怀柔、顺义撤至通县;101军从涿县撤至丰台、门头沟。敌人的这种收缩,对我军把敌人留在战场上非常有利。12月6日,敌35军(两个师)突破我张家口包围圈,向东逃窜。8日在新保安区被我华北第2兵团包围。10日、11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11纵队配合下,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歼灭敌16军、104军主力。至此,傅部队主力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张家口和新安,敌人西进逃跑之路被切断。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越过长城进入冀东,尚未完成对平金塘要点的包围。所以,“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就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走。”为了不使敌人决策失控,尽快完成对平金塘各点的包围,毛泽东于12月11日及时下达了关于平金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使西部各部在两周内“围而不战”张家口、新安之敌,东北野战军主力不惜疲劳 不怕减员,不怕饥寒,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切断天津、塘沽、天津三地的敌人联系。 同时指示我淮海前线部队“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安排”,以稳住敌人,使其难以下决心渡海;并使我山东军控制济南以北的一段黄河,并在吉焦路做好准备,防止敌济南逃至青岛。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以1、2、7、8、9、12纵队,以11、冀中军区3、5、6、10纵队,包围古天、塘沽之敌。到12月2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已提前完成了对平金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堵死了平金之敌从海上南逃的道路。至此,傅集团已被我军“完全包围”。
我军完成对敌分割包围后,采取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方针,先打新安、塘沽。新保安发动前,军委估计敌35军被歼灭后,张家口有可能在防守上突破,华北军区3兵团不占优势。为增加张家口周边兵力,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西调到张家口,划归第三兵团指挥。12月20日,第三兵团到达张家口附近。22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攻克新保安,歼灭守敌35军(两个师)。23日,张家口守军5万余人突围逃跑,24日在张家口以北被华北军区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全部歼灭。
为了统一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中共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由于塘沽地区地形不利,不便于歼灭敌人。东北野战军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改取天津。1月14日,东北野战军集中1、第2、第7、第8、第9纵队22个师,采取东西对峙、中间封锁、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安排,向天津守敌发起攻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15日天津解放,守军全军覆没13万人。抓获津塘防区副司令员兼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7日,塘沽的敌人从海上逃跑了。至此,北平之敌被彻底孤立,陷入绝境。除东北野战军1、2兵团(即原兵团)外,我军于12月底向北平增派华北2、3兵团,对北平之敌形成重围。1月14日,毛泽东总统发表了“关于当前局势的声明”,提出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十六日,我京津前线指挥部向傅发出最后通牒,指出:第一,放下武器;第二,和平重组;否则“我军将以精确的战术攻城,不要毫无征兆的说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傅接受了的和平改编。北平守敌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出城整编。
1月31日,我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布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北平守军,是我党落实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范例,被称为“北平方式”。平金战役持续了64天。除塘沽守敌5.8万人从海上逃跑外,* * *歼灭敌50个师52万人,解放华北大部分地区。
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是战略进攻阶段我军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歼敌一百四十三个师,地方军一百五十四万人。至此,在战争第三年的七个月中,* * *歼灭敌军232万,使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部丧失,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