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省节日习俗的作文,400字。
1.除尘
“腊月二十四,灰尘扫屋”。据《吕春秋》记载,尧舜时代中国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据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春节扫尘有“除陈不新”之意,其本意是扫除一切晦气和厄运。
2.贴春联
春联又叫门联、春贴、对联、对联、桃符等。它们以工整、对偶、凝练、细腻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到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种习俗始于宋代,流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的专著《春联诗》论述了对联的起源和各种作品的特点。
3.贴窗花,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气氛,还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中国非常流行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多贴在窗户上,所以又叫“窗花”。窗花以其独特的概括和夸张,将吉祥的事物和美好的祝愿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异彩纷呈。
粘贴新年图片
春节期间挂年画在城乡也很常见,浓浓的黑色和五颜六色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不少兴旺喜庆的气氛。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们淳朴的习俗和信仰,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门神等单调的题材,而是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年画作坊制作了福禄寿三星、天佑百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喜迎新春等经典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欢庆新年、祈求新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年画的重要产地有三个: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形成了三大流派的年画,各具特色。
5.保持年龄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地方志:除夕之夜,各方互赠礼物,称为“回赠年”;酒食相邀,谓之“不老”;当年轻人和老年人聚在一起喝酒庆祝圆满时,称为“分龄”;大家彻夜不眠,等待天亮,这就是所谓的“守岁”。
6.吃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民俗在明清时期相当流行。一般饺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包好,半夜吃。此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是“年少交友”的意思,“子”是“年少交友”的意思,与“饺子”谐音,意为“大团圆”、“吉祥如意”。
燃放鞭炮
中国有句民间谚语,“开门放鞭炮”。那就是新年到来,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声辞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