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
中国的经济思想有自己的渊源和悠久的历史,曾经在世界经济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国的经济学,则是近代以来受外国经济学影响的产物。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演变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旧经济思想与从西方传入的新鲜经济思想之间存在着较量和斗争。其总的趋势是传统经济思想被外来经济思想所取代,退出其主导地位。而舶来的经济思想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其在中国的不断传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即从最初的一般经济知识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量和斗争的结果是外国经济思想战胜了传统经济思想。传统经济思想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的消失。它基于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将显示其传统力量。但是,经过外来经济思想的冲击,中国人在思考和讨论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理论问题时,已经逐渐完成了从传统的古风形态向新的科学形态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舶来经济思想的传播实际上为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学解除了枷锁,扫清了障碍。
近代舶来经济思想的传入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在外国列强炮舰的威胁下,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开放。最初,人们是通过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和来华传教士的异国印象或零星的新闻报道,接触到一些肤浅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知识。到19的80年代,中国学生开始用他们所学的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也有外国人为了办西学课程,代笔引进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著作。但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19年底,基本上还停留在零敲碎打地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机械地用传统经济学概念和术语来解释和套用理论的阶段。直到20世纪初,以1902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巨著《国富论》的正式出版为标志,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引进才突破了以往局限于一般经济学知识的格局,形成了西方各种经济学学科的系统理论,并以翻译或国人自编的形式大量传入中国。1903年还出版了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的书籍。一本书是梁启超写的《生计理论演变简史》,另一本书是美国人c .兰德写的、陈昌旭翻译的《集学平邑》。这两本书分别介绍了英国正统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它的出版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其理论渊源的了解。五四运动后,我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