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标准成本推广应用论文写作提纲
企业产品成本不仅影响国家积累,而且与企业自身和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中,改善成本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
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有关的一切资本支出。既包括财务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所需的现在和未来成本;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部的资本消耗,还包括参与行业价值链整合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本消耗。
成本管理的对象最终是资金的流出。但具体到每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的对象还是不一样的。简单加工型小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仅限于简单的成本计算,其成本管理对象也仅限于企业内部的资金消耗。但是,激烈竞争的大企业为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其竞争对手和所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其成本管理对象已经突破了企业的界限,所有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本消耗都属于成本管理的范围。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但在不同层次上又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
1.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具体包括提供企业内外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所需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各种经济、技术和组织手段控制成本水平。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不同的,而在竞争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取决于竞争战略。在成本领先战略的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在差异化战略的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管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2.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可分为: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成本计算的目标是为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包括由外部和内部用户提供成本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主要是关于资产价值和损益的信息,所以成本计算的目标是确定损益和存货价值,即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财务成本,以满足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需要。内部信息使用者除了解资产和损益外,主要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经营管理,因此成本计算的目标是通过向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来提高人们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差异分析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促进管理者采取改进措施;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管理成本信息,有效满足了现代企业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水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目标经历了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浪费来降低成本、通过提高成本效益比来降低成本、通过保持竞争优势来降低成本等几个阶段。时至今日,在竞争的经济环境下,成本目标因竞争战略而异。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生产成本和营业费用的控制。另一方面,差异化战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是在保证差异化战略实现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持续的成本节约,表现为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的成本的控制,如R&D成本、供应商零件成本、消耗成本的关注和控制。
3)成本管理环节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经济环境制定的,也是成本管理的计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通过经济、技术和组织手段,达到降低成本或提高成本的一系列活动。绩效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价,旨在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激励和约束员工和群体的成本行为。
(四)成本管理的功能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也在变化。但总的来说,成本管理主要有三个功能:以定期财务报告为目的,计算销售成本,估计存货价值;估算和预测成本对象如活动、产品、服务和客户的成本;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提高经营效率,进行战略决策。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成本管理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与改革前相比,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步,但成本管理研究的系统性较差。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一的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对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无法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在实践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并不衔接,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引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原有方法的废弃,从而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增加了管理成本。
传统的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的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产品设计的成本管理和生产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只关注产品成本本身的高低,忽略了性价比的高低。只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宏观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和手段上的偏差。许多企业仍然把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和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仅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的角度看成本的有效性。降低成本的手段主要依靠节约的方法,不能适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成本的发生来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一是规模效益;二是加强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谈判能力,以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但是,规模的大小受到需求大小的制约,更何况现在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越来越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趋于萎缩。简单的将企业成本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经销商,并不能降低产品的最终售价,甚至会增加成本,降低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过度的成本转移会让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三)过时的成本管理方法
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试行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整体上看,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
据调查,57.1%的企业采用品种法,41.5%的企业采用分步法,其中22.9%采用平行结转法,16.8%采用分步结转法。目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买家的喜好不完全一样。随着生产的发展,采购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求工厂设计生产出自己最满意的产品,工厂也可以保证采购商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获得理想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个相同的产品,甚至没有两个相同的产品。这种生产模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目前我国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这说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相应地简化了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成本和成本管理中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根据对企业的调查,51.4%的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然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计划方法尚未在企业中推广。
(四)建立内部成本管理的误区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偏差:人们把成本管理视为财务人员和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和效益应该是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责任,而各个车间、部门和班组的工人只被视为生产者,这导致了对技术和财务的无知,广大员工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过问哪些成本应该控制、如何控制,成本意识淡漠。工人认为做好和做不好一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浪费现象严重。当然,没有庞大的管理群体,企业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
(五)不良利益动机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偷税漏税、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集团利益等不良利益的驱动下,随意调整、编造成本信息,使得成本信息失真日益严重,导致各种成本管理活动效率降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当然,成本信息的失真也可能是由于成本信息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差造成的,这也是成本管理系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六)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合作管理,导致企业管理的合作调整成本很高;另外,过于精细的分工使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给企业带来一些低效成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由于分工协作环节的增加,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时间延长,增加了不必要的停留环节,导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丢失和失真,信息反馈困难。这可能会增加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导致企业管理失误的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