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理论指导: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

-

(一)坏死的概念

以酶溶解度变化为特征的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2)病变和坏死类型

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细胞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质是嗜酸性的。

1.坏死的病理变化

(1)核的变化:这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改变:由于细胞质凝固或溶解,he染色呈绛红色颗粒状,如肝细胞坏死的嗜酸性小体。

(3)间质改变:由于各种溶解酶的作用,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膨胀、断裂或液化,与坏死细胞融合成红色染色的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由失水变为蛋白凝固,成为灰黄色、相对干燥、坚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

宏观形态:初期坏死组织肿胀明显,颜色较深,质地模糊。之后坏死灶逐渐变硬变黄,坏死灶周围常出现出血区,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光镜:坏死组织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嗜酸性染色,但组织结构轮廓仍存在。

(2)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较少,或坏死细胞和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细胞组织容易溶解液化,称为液化坏死。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含量少、脂质含量多的组织(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如胰腺)。

凝固坏死组织被细菌感染时,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由于其破坏,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可溶解组织,也可引起液化性坏死。

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①干酪样坏死:主要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为含有较多的脂质成分,所以比较软,看起来像奶酪。所述干酪样坏死;如:干酪性肺结核。

(2)坏疽:组织坏死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褐色的特殊形态变化。

干性坏疽:由于动脉闭塞,静脉仍通畅,坏死组织含水量少,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干燥,细菌不易繁殖,病变发展缓慢,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沟通的器官(肠、子宫、肺)。因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坏死组织富含水分,适宜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污黑。引起恶臭。

气性坏疽:由于深部肌肉开放性伤口并发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因气泡而呈蜂窝状,并依其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