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被拒,如何修改?
文章进入审核程序后,结果不外乎大修、小修、驳回、验收四种情况。小修和接待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等同于接待)。40%的论文是大修后收到的。然而,相当多的论文会被拒绝。SCI论文退稿怎么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研究者的问题。大量作者收到退稿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意见合理,但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其他期刊。这很不合理。你要知道,被拒绝的论文,经过其他审稿人的尝试,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不如收到拒绝信后开始修改,尽快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评论者的观点不太合理,可以适当地为自己辩护。所以大部分SCI论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退稿:1。如果文章因数据或分析中的严重缺陷而被拒绝,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者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把修改后的文章投给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再次接受。有些作者心存侥幸,认为审稿人换了期刊后可能发现不了数据或分析上的不足。这个概率很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2.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文章缺乏数据或分析,而是缺乏重要性或创新性。然后,作者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尽量转投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创新性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作者在投稿前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发表要求,从而缩短收到论文的周期。3.如果因为审稿人在审稿时不公正而退稿,作者可以委婉地求情。审稿人有时会犯错,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时期刊编辑可能找不到作者领域的专家审稿人。即使他们的评审意见看起来不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为他们辩护。如果作者不同意否定,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你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下去。这就是学习本身的意义。在回复中机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观点,论文可以重新进入新一轮的同行评议。4.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真修改。作者的拒绝大多源于文章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文章缺乏突出的意义。退稿后,重点调整文章结构。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都是对结果的重述,但其实写讨论应该和逛街一样,注意货比三家。只有将我们自己的数据与以前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才能突出这项研究的优势。这就需要作者多阅读相关文献,探索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