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与创作篇约1000字。
关键词:艺术创作者;艺术修养;形象思维;创造性表达
荣格说,艺术归根结底是个性。无论一个艺术家有怎样的思想尝试,只有找到可行的表达方式后,才能完整呈现。这种可行的表达方式是艺术家素质和智慧的综合。
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的诞生,不仅仅是自始至终的创作过程,它离不开创作者自身的素质、文化素养、审美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技艺。这属于我们所说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创作者多年的刻苦学习,还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社会背景等等。艺术创作是在此基础上的外在表现。同样的表达,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低,表达的结果是肤浅的。个人艺术修养高,表达的结果有意义。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分析创作者的艺术素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艺术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包括美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磨砺和学习获得的,是从创作者的生活、学习和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的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第一,美感能力
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从素材的积累、创作主题的确立、作品的构成、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周密的考虑。虽然艺术有时候不一定要经过严谨的思考,有时候只是伴随着成功而来,但是艺术创作必然是受意识形态——美感能力支配的。一个没有美感能力的创作者是无法创作出深层次的艺术作品的,作品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种美感能力是指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知审美对象外部的能力(如颜色、形状);二是感知审美对象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如情感体验)的能力。在这两种感性能力中,要求艺术家不仅要彼此相似,而且要在外在的形象中反映出内在的精神,从而体现出作品的内在价值。这和中国文人画类似,都是通过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物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席勒指出:“美感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不仅因为它是提高人类对生活的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能唤起观察力的提高。”如果一个画家缺乏对美的感受,他就不可能把美升华到作品中,也就不可能创作出高水平的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生活,在实践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美感能力去发现和挖掘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创作者在深层生活中,在实践中收集和积累素材,通过自身的美感能力,挖掘出能够表达真善美审美理想的创作主题。一个好的创作意图,一个优秀的创作主题,体现了作者很高的审美能力,必然是现实生活中美的外在反映。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和手段,把这种美通过作品展示出来,启迪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
第二,形象思维能力
什么是形象思维?人类的思维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思维;一个是形象思维。前者使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理性的。后者使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外在实际形象,是具体的、感性的。当人们通过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时,就应该进行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在形象化中得以建构,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中。
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作用是间接的启迪和影响,而不是直接的推理和启迪。它想通过图像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所以,只有用形象唤起欣赏者丰富的联想,才能感染和启迪。既然图像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我们就必须认识它,捕捉它,运用它。无论在构思阶段还是制作阶段,都要把形象放在第一位,始终站在形象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掌握艺术创作的特点,加强艺术感染力,以形式代替精神,体现作品的内在价值。
即使是抽象或怪诞的作品(如达达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形式),其素材依然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再怪诞,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幻想中可能存在或将要存在的部分,其实是从已经存在的东西中提取出来,重新构建的。无论是抽象派、写意派还是写实派,说到底,都没有完全脱离生活实际。是对生活和当前事物的高度概括,或者说是感性的幻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并不完全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