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作品
上海现代,中国新城市文化1930-1945(修订版),2006年。香港:牛津出版社。ISBN: 0195964918
世纪末,2001。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0195933656
世故与天真(舒菲编辑),2002。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ISBN:962042171X
音乐的记忆,2002。台北:方毅出版有限公司ISBN:9868028493
范柳媛的自白,1998。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7086063
东方猎人,2001。台北:麦田出版社。国际标准书号:9574693767 .
《在铁屋子里喊:鲁迅研究》,1995。台北:风云时代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6456002,香港:三联书店ISBN:9620408810。
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李欧梵口述,陈建华采访,ISBN:9570910380。
过正常的生活(李欧梵和李子玉),2002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9937751 .
恢复香港文化,2002。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0195957121
交响乐:音乐笔记,2006。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0195488906 .
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批评文选,1996。台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7083692
《漂浮城市中的爱情》(李欧梵和李玉英),2007年。香港:天窗出版社。ISBN:9789889929381
苍凉与世俗:张爱玲的启示,2006。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0195964950
我的哈佛岁月,2005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0195974999
浪漫与偏见:李欧梵作品选,2005。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ISBN:988211153 x
西潮彼岸,1981年(第八版)。台北: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音乐幻想,2005。邢家坡:全方位的文化工场。(由香港管弦乐团演奏)
《一起看海的日子》(李欧梵和李玉英),2005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8275735
清水湾的假设,2004。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0195974905。
都市漫游者:文化观察,2002。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019595713X
节日漫步狂想曲,2006。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0195483697
“未完成的现代性”,李欧梵;金骥,2005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8157X
色戒-文学、电影和历史,2008。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 9780195498684
我自己的空间:我看电影的自传,2007。油墨印刷出版有限公司,ISBN:9866873285
音乐笔记,2008。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0195499995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73。国际标准书号:0674779304
来自铁屋子的声音:鲁迅研究。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7。ISBN:0253362636
《上海现代:中国新城市文化的开花》,1930-1945.1999,哈佛大学出版社,ISBN:978-0 674805518
世界之间的城市:我的香港。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国际标准书号:978-0-674-02701-5
《现代中国思想史》,梅尔·戈德曼和李欧梵主编,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年。ISBN: 0521801206
从十九世纪中期到现在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由R. David Arkush和Leo O . Lee翻译和编辑。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89。ISBN: 0520052566
抒情与史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者:雅罗斯拉夫·普实克;李欧梵编辑。印第安纳州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0。ISBN: 0253102839
文化资本的挪用:中国的五四工程。米莲娜·多莱泽洛娃-韦林格罗娃、奥德里奇·克拉尔和格雷厄姆·桑德斯编辑,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2年。ISBN: 9 78-0674007864李欧梵:狐狸般的生活。
文/孤云
李欧梵作为“他者”
读书就像坐地铁,你必须一站一站地经过,才能到达目的地。李欧梵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网站。绿茶,曾经暗恋过李欧梵,素未谋面的老朋友,送了一本小说《范柳媛的自白》。在家乡书房的硬木沙发上,我被这本小书的文字迷住了。如今,想想那些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公寓里安静学习的岁月,仿佛是上辈子的事。虽然那只是在2001。
后来只要看到李欧梵的书,我都会毫不犹豫的买,包括《铁屋子里的呐喊》、《狐狸洞》、《东方猎人》、《上海现代》等。学术论文、文化随笔、小说无所不包。还多买了几本《狐狸洞》作为礼物。其中一张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杭州女孩。她在网上留言找这本书,于是要了地址发给她。她从黄磊那里退回了一套正版CD。来回几次邮件,都在茫茫“网海”中徘徊。
这也是和李欧梵里老先生的一个书缘。现在想来,有点莫名其妙。你喜欢这个老人什么?其实他买的第一本书就是《现代性的追求》,代表了他对现代文学的认真研究。也许是因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才看了《貂皮》续集范柳媛的《自白》?找出当时的读书笔记,却只有一条评论:TMD,多说文学就多文学!范柳元的《自白》写得再好,也和他的第二部小说《东方猎人》一样,被他嘲讽为票房毒药,但那只是他的“玩物”。可见,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认真了解李欧梵。
我想很多人也是这样。李欧梵(Leo Oufan Lee)一直能够在美国大学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确立自己的地位。除非他是专业人士,否则很多读者都不感兴趣。有多少人读过他的研究鲁迅的巨著《铁屋子里的呐喊》?但他的文化散文在大陆很受欢迎,一本书接着一本书。他本人根本不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一分钟他出书(过着正常的生活)暴露个人隐私,一分钟他和无厘头的影星周星驰谈心,他甚至被称为“小资偶像”、“时髦教授”。就连这本新书《我的哈佛岁月》,一打开就着手写《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样的畅销书,让人苦笑。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来形容李欧梵是“他者”,是想说明他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被“简化”了。现在有了自传《我的哈佛岁月》,他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有了清晰的脉络,接下来我们应该对他的学术生活和个人兴趣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福克斯教授”
我的哈佛岁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他在哈佛的八年学习经历,另一部分是关于他在哈佛的十年教学经历。此外,还有“附录”来凑数,被吹捧,但不必看。尤其是他老婆的回忆词,多愁善感,读不下去。
作为学者的一生,研究成果是生命之花,灿烂辉煌,而人生经历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表面平静,方向明确,偶尔有暗流涌动。李欧梵(Leo Oufan Lee)从美国留学到从哈佛退休(2004)的大半辈子。1939年出生,1961毕业于台湾省立大学外语系,后赴美。他先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了一年的国际关系,后转到哈佛专攻中国现代思想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并在1970获得博士学位。从1969开始,李欧梵(Leo Oufan Lee)先后在达特茅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最后一站是哈佛大学,历时30余年。看似不起眼,却很刺激。
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对于李欧梵来说比较合适。李欧梵(Leo Oufan Lee)对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刺猬和狐狸理论非常信服。根据以赛亚·伯林的原著,它的意思是:
“一边的人总是属于一个单一的中心知识,一个或多或少连贯的、组织良好的系统,并基于这个知识或系统去理解、思考和感受;他们把一切都总结在一个单一的、具有控制组织功能的普遍原则中,他们的人和他们的言论必须基于这个原则才有意义。彼岸的人追求的目的很多,往往互不相关,甚至相互矛盾。即使有关联,也属于某种心理或生理原因造成的‘事实’层面的关联,与道德或审美原则无关;他们的生活、行动和想法是离心的,而不是向心的;他们的思想是分散的或弥散的,在许多层面上运动,捕捉到数百种经验和事物的现实和本质,而没有有意无意地将这些现实和本质整合或排斥成一种恒定的、包罗万象的、有时矛盾而不完整的、有时狂热的内在知识。前者的思想人格和艺术人格属于刺猬,后者属于狐狸。”(以赛亚·伯林,俄罗斯思想家P26,译林出版社2001)
狐狸狡猾多变,刺猬专一深刻。李欧梵(Leo Oufan Lee)经常称自己为“狐狸”,所以他在学术上总是“喜新厌旧”,“触须西方”。
其实李欧梵对“狐狸”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基于他多变的性格。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人生经历和学识与此密切相关。从这本书的“序曲”部分可以看出,李欧梵(Leo Oufan Lee)大学毕业的时候,决定去美国留学的原因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的,而是“在美国留学是当时的一种氛围”,以至于到了美国之后,对于学什么无所适从。所以我去了芝加哥大学学国际关系,然后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去了哈佛大学学历史,然后又去跟施瓦茨教授学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最终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作家浪漫派)考虑到了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这样一系列的“变量”。
抓住这个关键,就能对李欧梵的学习、教学、治学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他学生时代,为什么早上去一个图书馆,下午去另一个图书馆,晚上去另一个图书馆,都可以从这个小细节看出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前前后后教了7所以上的大学了。
总之,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哈佛生涯可以用费正清教授所说的他来形容——自由精神。这是指他在学习中的自由思想。于是,在博士资格口试的时候,费正清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第一次考出了他历史上的具体日期——据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他在考试中被彻底打败,失去了斗志。但费正清还是让他通过了口试,并反过来安慰他“男人考博士口试,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他生前有痛苦,痛苦过后能生下来就好了。
让人羡慕的是,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一个又一个大师的陪伴。从就读于台大的英美文学著名学者季夏安,到进入哈佛的费正清、史华兹、杨连生,甚至对他有实质性影响的普什克教授(书的附录里有专门的文章),他们大多是一代学术巨擘。在一般人眼里,恐怕连想都不敢想。然而,李欧梵似乎并没有步上述大师的后尘,而是转向了另一条道路。
至于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教学生涯,书中也有详细介绍。他在中国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时,这方面的专家在美国屈指可数。但总的来说,李欧梵(Leo Oufan Lee)在具体教学上并不是很突出。尤其是教本科班,我承认自己的失败。只有在五六人的小班里,他才能因材施教(也是一种“狐狸式”的教学方法),所以有“狐狸教授”的美誉。
《我的哈佛岁月》这本书如上所述是正确的。不过李欧梵(Leo Oufan Lee)似乎想写一本畅销书,所以书中也用了一些章节来介绍哈佛的典礼、系里的实力以及申请哈佛的十大“秘诀”。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翻到书的后半部分。李欧梵(Leo Oufan Lee)在哈佛游荡了近20年,他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当然,他做这样的事,比“哈佛女孩”权威多了,也算是对努力上进的大陆孩子的一种善行。
二流学者和一流作家
学者王德威称赞李欧梵(Leo Oufan Lee)“却不为人师”,“处处努力,什么都不管”。这个说法确实准确,李欧梵这位自封的“狐狸型”学者可谓精妙绝伦,遥相呼应。在研究上,李欧梵多方出击,屡战屡胜。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作品纷繁复杂,作为一只“狐狸”竭尽全力。
不用说,他的现代文学研究的老本行,一句《铁屋子里的呐喊》就把鲁迅变回了“人的形态”。在文化研究方面,一本《现代上海——中国新城市文化》集现代都市文学、报刊杂志等诸多文化元素于一体,奠定了其大陆文化研究先驱的地位——尽管有人说毛健女士的翻译不好,从中找出的毛病不下50处。但至少在我读的时候,还是让人感到振奋和启迪。尤其是《子夜》对小资产阶级的揭露,将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城市文学的终结者,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李欧梵(Leo Oufan Lee)去美国留学时很孤独,就靠看电影和听音乐来打发时间。于是乎,他闯出了一条新路,对电影行业,尤其是香港流行电影进行了独特的研究。此外,他对从琼瑶到汪文华的流行小说也有看法。就连日本动漫《风之谷》也被用作卡夫卡教授的“道具”。可谓大俗而雅,雅俗有赏。这些都可以在他的新书《清水湾边的假设》中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欧梵并不愿意拘泥于研究学院中的传统知识分子,而更像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当然不止这一把,而且“狐狸型”学者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上的刀多),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守旧派,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大众文化是他的“爱好”。在这方面,他已经是一只老“狐狸”了,当然,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反思李欧梵(Leo Oufan Lee)的一生,可以直接参考《我的哈佛岁月》的“结论”部分。这一段我几乎全部认同,除了有人说他是“二流学者”,他却变本加厉地自嘲自己是“二流学者三流作家”。我的意思是,我只同意前半句,不同意后半句。就目前而言,如果把李欧梵和他的老师们相比,他将被认为是一个“二流学者”(也就是说,他遭受了“狐狸”的折磨)。但就写作水平和数量而言,李欧梵绝对可以算得上一流作家,包括他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