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探索写作的源泉

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其重要性还在于学生对词语和表达的运用,对思想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知识和经验的升华,对情感价值的宣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兴趣,加强阅读,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第一,创新,提高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感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指南。在写作教学中,我不断创新思路,选择学生喜欢的题目。指导学生选择作文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主题时,往往会选择“捡钱包”等早已写得过分的东西。好像这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机械的写,没有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学者们因为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局限性,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视而不见。生活中的事情很复杂,但是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山那边看,远近不同。”所以我们提倡发散思维,把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延伸,多角度多侧面的对比分析,找出最符合学生写作的角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圆的想法。学生胸襟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有太阳、大地、向日葵、荷叶、洞穴、龟壳等。从吃的角度来说,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来看,有草帽、锅、果盘等。从体育用品来看,有篮球、足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作自然不受限制。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向名著学习,提倡学以致用。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规律可循,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初学者,我们积极倡导模仿和借鉴范文。哪怕一开始是机械的,也要肯定。主要是指导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感受,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原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准表达中心后,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的突出特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范文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逐步提高作文水平。第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泉是丰富的,取之不尽的。”这段话说明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本功。因为构图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很好地捕捉生活信息。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就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亮点。你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来丰富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心灵,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到兢兢业业。从高一高二开始,他们要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内容涵盖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观察各种景物、人物和事物,仔细体会个人感受。结果很多同学写了好文章。在《致董永舒》中,鲁迅先生曾说,“欲后世之学,必先观察,后看他人之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读这一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自然景物、身边的人和事,以及一些艺术作品或具体的事物,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感知,逐渐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比如通过春游,熟悉了“山光不同于春光”的自然风光,了解了“细雨中鱼跃,清风中燕子斜”的江景;举办夏令营,体验青蛙歌唱、昆虫呼唤野餐的田园生活;秋高气爽,观果;冬天是可爱的,欣赏迷人的雪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市场的繁荣、家乡的变化、助人为乐的新时尚、拥军优属的新鲜感,以扩大学生观察的范围,增加积累材料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我经常布置半命题作文,比如《我的第一次》,老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选择。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选择“洗碗”、“洗衣服”、“做饭”等主题占三分之二。我引道:“老师看了大家选的材料,洗碗,洗衣服,做饭,我就知道老师想看第一次有你特色的。”学生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我接着说:“人生充满了问题,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到达那里。”作文也是如此。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在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同学们终于体会到了选材的方法,兴趣浓厚,脑洞大开。于是,第一个相声,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创新素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三、读写结合,丰富语言“读万卷书,下笔如神”,“熟读唐诗三百首,还会唱”多读简明扼要的说明,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杆子就会开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要么没有素材可写,要么表达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结底,他们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个问题,我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教学生阅读方法。在这里,我主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做到“学法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补课外课”。看完整本书,我会理清思路,思考问题。最后,欣赏精彩片段,理解文笔。另外,积累也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笔记应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积累书,并让学生自己起名字。我坚持让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提炼出好的单词、句子、段落,写读书笔记,或者写读书感悟。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第四,规范语言,把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构思都表达得细腻。最后,我们必须使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准确而巧妙地表达它们。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很多孩子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东西要写,但是开始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妙语连珠跃然笔端”的思想境界。在训练中丰富语言。仅仅从课文中吸收现成的例子来积累语言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丰富词汇和句型,使学生掌握描述各种形象、标记不同形象和特征的词语。比如教“轻轻地”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效仿课本上的“风在轻轻地吹”,进行“轻轻地”造句训练。比如老师说“月牙儿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说:“像金钩”、“像船”、“像眉”...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连句成段、口语片段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缓和使用中的语言。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大胆运用。并鼓励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语言,精益求精。引导学生磨练语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让学生知道语言的选择要准确反映事物的特点或事件的过程,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模棱两可。比如“静”、“静”、“静”这三个词,都表达了“静”的意思,但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②语言表达的组织。要让学生明白,描述事物或叙述事件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打乱和拖延。③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语言的生动性是使文章生动、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视觉语言来表达作文的内容,如恰当地选择修辞手法,有意识地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等。第五,充满感情的评语鼓励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批准者和作者之间要联系感情,老师的批语是他们之间的纽带。在评语中倾注老师的希望、鼓励和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写作和批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坚持鼓励的原则,实行高分政策,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热情,才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无意为有意。写作热情也会水涨船高,写作天马行空。在批改差生的作文时,要注意优点,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之成为成功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作文中很好地使用了一个单词,我会在他的单词下面画一条红色的曲线,并在他的额头上写道:“这个单词非常棒!要不要这样的好字多出现?”这样这个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信心,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遇到一个抄袭粗心的同学,我用咨询的语气建议他。在评论里,我写道“你的字好看吗?如果你觉得美中不足,是不是‘打扮’更合适?”善意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有些作文有时候要批评,我会用不好的方式改正。如果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了十个以上的错别字。我并没有给它们标上很多错别字来伤害他的自尊心,而是把它们圈了起来,写下了下面的评论:“请改正圈出来的字。我相信,只要认真,你就能写出大部分文字;个别单词,查字典,可以改正。”往往学生错别字逐渐减少,同时也锻炼了查字典的技巧。如果有学生不努力写作文,我会这样写评语:“按照你的写作水平,这篇作文你没有充分发挥。要不你花点时间修改一下,跟我们班最好的文章比一比?”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结尾写得不好,我写了这样的评语:“结尾写得不好,真可惜。先表扬学生的优点,再指出他们的缺点。如果一个学生写得很快,但没有复习的好习惯。我写了这样的评论:“你快速思考的能力很可贵。俗话说‘一篇文章百看不厌’和‘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你在‘快速思考’之后,再做一次‘反复修改’。我相信你的笔下会有好作文的!”总之,生活、观察、阅读、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能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用激情的文字写评语,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也不会因为不懂写作而感到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