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在《管子》中表达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管子》一书以黄老道为中心,既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又主张以民为本,促进农工商均衡发展;既有豪迈霸道的谋略,又有正义的理想;它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政治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管子》这本书本来是86篇,到了唐代就损失了10篇。现在这本书有76篇,是春秋时期管仲写的。其实《管子》和先秦时期的很多古籍一样,既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也不是一时之作。是黄老道家的一部散文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这一观点。
《管子》总览,内容庞杂,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轻重等数百门学问。但其思想的主流是黄老的道家思想,其思想特点是道家与法家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法治找到了哲学基础,而且将道家思想有效地贯彻于社会人事之中,与三晋的法家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韩曙把《管子》归入道家,而《隋书》以后的著作却把它归入法家。不同的归属恰恰显示了《管子》的思想特色。同时,黄老陶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儒、墨等学派的思想力量,将礼、序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主张礼法结合,主张建立严格的等级和等级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些都适应了战国中期的时代需要,反映了齐变法时期的政治实践。[6]
《上心》、《下心》、《白心》、《内功》、《水陆》、《形势》、《周贺》、《晏殊》、《九寿》、《郑》、《形势解》、《版解》、《管子》中的形势。体现了黄老道学的学术特色,是黄老道学思想继《黄帝四经》之后的又一大发展,促进了黄老学派的进一步成熟。[6]
水陆提出水是万物之源的观点。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管仲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这是夏姬的唯物主义。
《心经》、《白心经》、《内功》提出了精是万物之源的朴素唯物主义精论,认为万物和人都是由精而生;精是一种精气。正所谓“万物之精为一生,下辈为一粒,上辈为一星”,“精也是气之精”。文章还谈到“道”,认为道是“空的、无形的”,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嘴巴不会说话,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道与精的关系并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