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贷款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字幕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客户竞争空前激烈。国内金融业普遍金融资产质量较低,把握客户能力较弱,尤其是吸引个人客户的手段基本都是被动和短期行为。外资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手段、成熟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产生巨大影响。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大众化的金融产品,必将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因此,客观分析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准确定位,冷静应对,保持主动,以适应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
本文在近年来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经济全球化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银行卡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对策,找出解决办法。
一、信用卡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中的风险
(一)信用卡的一般理论
1.信用卡的概念和特征
银行卡是指国内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现金存取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卡是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其客户提供的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和现金存取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它由特殊塑料特制而成,上面浮雕有持卡人的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持卡人可以用卡在特约商户直接购物或在指定的机构和设备上存取款和转账。
简单来说,信用卡通用、安全、方便、快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发卡行的角度来说,银行可以以此为手段,扩大门店销售,为持卡人提供服务,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和交易手续费。如果信用卡持卡人没有按时还款,还可以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
(2)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持卡人无需支付现金即可获得商品和服务,避免了客户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和风险,外出购物和旅游也极为方便和安全。
(3)从商户的角度来看,信用卡将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和代理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循环的链式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依赖于彼此提供的信用。商业公司或服务公司因为可以在银行信用的保障下及时向银行收回货款,同时扩大销售,避免商业信用造成的债务链,所以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向持卡人提供商品或服务。
2.信用卡的功能和用途
信用卡有五个基本功能,包括:
(1)直接消费功能,这是信用卡最基本的功能。持卡人可以在标有信用卡的特约商户使用信用卡代替现金,包括商店、酒店、餐厅、娱乐场所、机场、医院等场所。
(2)储蓄存款功能:银行会按照规定的利率计算信用卡账户的存款、备用金及其他存款的利息,视同储蓄存款。
(3)平时存取款功能,用一张信用卡,上班时间可以在任何一家银行的营业机构存取款,也可以24小时在ATM上取款。
(4)转移结算功能。持卡人凭该卡可以从自己在银行营业机构的账户中转出款项,也可以通过ATM、电话银行等方式将信用卡账户的资金转入其他账户。
(5)透支信用功能。持卡人可以在发卡行允许的限额内透支,但必须尽快偿还透支款。
(二)信用卡发展中的风险
“一卡在手,走遍中国”,一句话道出了信用卡的魅力。在社会高速发展、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风险总是伴随着便利而存在。人们在享受信用卡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信用卡带来的风险,包括以下五种风险:
1.信用风险,首先是恶意透支的风险。对于发卡银行来说,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信用卡风险之一。部分持卡人恶意透支、逃废债务、违约,同时对发卡银行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一些别有用心的持卡人搞恶意透支,达到抽取发卡银行资金的目的,比如1995。1200余人被某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透支金额850余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通过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追查56人未追回刑期;其他使用假证、伪造身份证件、担保材料等。骗取银行信贷;还有人用黑卡、伪卡盗取银行资金。其次,还有持卡人意外的风险。有些持卡人收卡时可能财务状况良好,还款能力较强,但由于时间或其他意外原因,持卡人可能无法履行信用卡业务中的义务,造成银行损失,如:持卡人死亡或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透支款;与发卡行联系中断,发卡行无法控制其信用卡的使用;单位卡因企业结构变动、企业关闭、财产冻结或诉讼保全等原因。这种非法占有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构成了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运营风险。信用卡业务属于电子化业务,需要业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是特约商户操作不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收银员未按操作规定核对身份证件和预留签名,导致信用失控;其次是银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以转账为例,如果收款人输入错误的账户,资金会被转到另一个账户,从另一个账户把钱转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某持卡人账户突然多了200多亿,一是银行操作人员的误操作,三是犯罪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内部。相关业务人员利用职权在内部实施犯罪,或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勾结实施犯罪,如伪造或修改凭证、非法授权、窃取持卡人信息打卡等。这些案件往往隐藏很深,数额巨大,所以才给了。可见,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3.技术风险。我国信用卡业务使用的硬件和系统软件都是进口产品,核心部分由国外掌握。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将面临巨大威胁。其次,我国信用卡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基本采取自行开发和程序外包两种模式。由于人才流动性大,这两种模式无疑都会留下安全隐患:开发者利用自己对应用的充分了解,出于某种目的破坏系统或盗取银行资金。第三,信用卡业务依赖于互联网,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给信用卡业务带来技术风险。
4.法律风险,即欺诈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他人丢失的信用卡甚至伪造的信用卡,骗取发卡银行的资金。事实上,信用卡一直是全世界犯罪分子的“猎物”。例如,在德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信用卡犯罪几乎与信用卡消费同步。主要表现在冒用遗失信用卡、冒用被盗信用卡、特约单位伪造采购订单、伪造信用卡等;在信用卡业务中,虽然“两高”(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人大已经下发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通知,但由于信用卡市场各方责权利关系的立法尚不明确,信用卡业务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目前一些业务规定和操作规范无法遵循。
5.市场竞争风险。信用卡业务凭借其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竞争者。参与信用卡业务的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风险。对于中国的信用卡机构来说,首先面临的是国内同行在市场份额、技术人才、服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竞争。其次,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欧美信用卡公司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专业人才和成熟的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可以预见,银行零售业务开放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将是空前的。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指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单位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遭受非正常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信用卡本质上是一种准信用卡,即必须“先存款,后消费”,但同时具有善意透支的功能,即持卡人急需用钱时,可以向银行申请信用额度,以解燃眉之急。由于信用卡覆盖面广,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风险,一般由以下原因引起:
1.信用卡业务与法律的关系是复杂的。
信用卡业务涉及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有时会发生变化。比如,根据信用卡相关规定,持卡人与发卡行的关系实际上是借贷关系。持卡人进行消费时,发卡银行提前垫付款项,然后收取持卡人的本息。但由于持卡人构成的复杂性,以及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风险较大。因此,如果在审批、管理、催收等环节不严格控制善意的信用卡透支,一旦持卡人可以免费还款,就会对银行造成风险或坏账。
2.持卡人没有妥善保管他的信用卡。
作为银行颁发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直接用其办理存取款或消费转账业务。如果被不法分子保管和使用不当,很容易给持卡人造成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保管不慎,未将信用卡与身份证件分开。信用卡要像现金和贵重物品一样小心保管,不能随意放置,给小偷可乘之机。在办理信用卡业务中,身份证是持卡人取现或转账时必须出示的凭证,也是银行确认持卡人身份的标准。持卡人只有信用卡没有身份证的,银行不受理该业务(彩色照片卡除外)。所以信用卡和身份证要分开保管,防止一起丢失,容易被不法分子冒用。
(2)随意出借、转让信用卡。根据信用卡章程的相关规定,信用卡只能由持卡人本人使用,这样发卡银行和特约单位就可以控制信用。但是,一些持卡人会将自己的信用卡擅自转借他人使用,这不仅给发卡银行和特约单位的信用控制带来困难,如果借款人或受让人别有用心地使用信用卡,也会给持卡人造成很大的风险。
(3)如果密码或文件保管不善,信用卡一般都有ATM取现功能(公司卡除外),每张信用卡都有特定的密码。信用卡业务中的单据是记录持卡人业务的单据,记录了持卡人的相关信息。如果持卡人保管密码和证件不当,被他人窃取,会给持卡人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造成更大的风险。
3.发卡机构管理不完善
信用卡业务科技含量高,覆盖面广,风险大。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表现在对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和审批流程把握不严或不可能,导致信用失控;商户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无法办理正常业务;授权业务中粗心大意或内外勾结,导致不可估量的风险;在业务处理中,存在清算不及时、交叉账单导致的风险,例如存取款、转账业务中的交叉账单,甚至是会计金额的误读,导致本应有余额的持卡人无法签单,而已经透支的持卡人却照常取钱。
虽然风险的存在有其偶然性,但人们只要提前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就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第三,信用卡风险防控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作用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指发卡机构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在风险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维护发卡机构的存在。为了防止发卡机构、个人和家庭因事件的发生而遭受毁灭性损失,维持生存成为损失风险管理后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在风险和意外的突然袭击下,我们可以在经济上、物质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风险出现时维持生存。只有维持公司的存在,才有未来的恢复和发展。由此,我们说生存是发卡机构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
(2)尽快实现发卡机构的稳定收入和持续增长。风险出现后,通过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补偿帮助发卡机构恢复业务,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机构提供额外的资金,弥补风险损失带来的各种不利后果,有助于发卡机构在风险出现前恢复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的实施不仅能使发卡机构在风险损失后恢复到原来的经营水平,还能促使发卡机构在受损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迎头赶上,实现持续增长。
(3)减少焦虑,增强持卡人的安全感。信用卡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不仅会给发卡机构造成损失,也会给持卡人、特约单位和收款人带来后顾之忧,严重阻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实施风险管理可以给人们提供心理安全感和有利于信用卡经营的宽松环境。因此,减少人们对信用卡风险的担忧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2.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意义
有效防范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损失,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信用卡业务的稳定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信用卡风险管理是保证发卡机构资金和客户资金安全,降低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率,提高经营效率的需要。只有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堵塞各种漏洞,才能确保国家财产、企业财产和客户财产的安全,降低损失率,提高收益率。
其次,信用卡风险管理是维护信用卡及其发卡机构信誉的需要。只有加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才能保证业务的稳定发展,为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信用卡风险管理有助于强化正确的风险观念。信用卡风险不仅可能使发卡机构无法收回款项,还可能造成其他信用卡特约单位或持卡人的资金损失。其危害的程度和严重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加强正确的风险意识。
(二)信用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快立法进程,严厉打击信用卡犯罪。
65438-0999,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然而,当涉及到法律问题时,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政府必须加快银行卡立法进程,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银行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要与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伪造、盗用、冒用、敲诈勒索银行卡等各种犯罪活动,净化银行卡市场环境。
2.提高技术防范,加强信用卡技术管理。
(1)加大硬件投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犯罪手段日益高明。发卡机构必须紧跟最新技术,提高技术防御水平,加大技术防御投入。
(2)加强银行卡监管,规范业务操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银行卡业务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人民银行作为银行卡业务的监管部门,必须依法监督发卡机构严格执行银行卡技术标准,推进银行卡联网和资源共享,加强对银行卡业务操作规范的监管,督促银行卡①严格按程序操作,避免和防范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3.打造品牌,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用卡环境。
(1)强强联手,打造银行卡品牌。经过17年的发展,我国银行卡市场仍处于分散经营、碎片化管理的状态。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表示:“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时,最有可能的是它们将与中国的同行在银行卡业务上展开竞争。”。要下大力气改善用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优化受理环境,疏通服务营销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重点客户特色服务,提升银行卡服务专业化水平;建立国内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为发展信用卡消费信贷做准备。联网成为中国银行卡在加入WTO后规避风险、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各发卡银行都参加了VISA或MASTER国际组织,并依附于国际组织的名义,但并没有达到统一商户、产品性能国际化的目的。相反,在国内市场开发和运营体系中存在无序竞争的散打局面。各地各行各业都在从事
①银行卡:
追求小而全的技术装备,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合作。随着“银联”识别卡的推广,已逐步实现全国100个城市的银行卡通用,“银联”识别卡已在40个城市全面实施。中国的银行卡只有团结强大,创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深化银行卡改革,引入市场机制。过去,中国的银行卡属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发展银行卡业务,必须深化银行卡管理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深入研究银行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银行卡业务集约化经营和集中管理,促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发展。
(3)营造信用环境,调整银行卡结构。发展信用卡是促进消费、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信用卡的发行和使用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尽快实现业务发展方式向集约化、效益化转变,实现业务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做好迎接外资发卡机构挑战的各项准备。目前,中国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目前的信用观念是单一的、静态的、相当片面的。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高等院校中的处级以上干部或在我行有5万元以上存款或有大中型国有企业担保的人员,经济信用等级可列为A”,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其他较低等级可类推。面对交易类型、交易频率、还款能力、消费增长能力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客户真实信用的动态评价标准,却被忽视,尤其是能够作为评估师操作依据的客户综合信用状况数据库几乎是空白,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对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信用把握程度。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很难把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调整我国银行卡结构,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有了良好的信用环境,银行可以加大授信力度,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判断每个客户的信用程度并规避风险,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品种和方式,进而选择掌握优秀的客户群,有赖于客户信用状况数据库的长期、广泛积累。
信用卡业务因其交易更加灵活方便的优势,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我国银行卡产业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逐渐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信用卡业务是典型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大,风险大。因此,我们必须识别信用卡发展中的风险点,并加以防范、控制和清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服务网点、机器和终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电子机器和工具是信用卡业务渠道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拓宽使用渠道,享受服务终端,有效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所有发卡机构最重要的。2002年3月,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商业银行银行卡普遍联网的进程,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①张明,《银行卡业务手册》,北京:中国银行卡中心制,2002年9月~ 10。
②史艳娟、夏:信用卡业务管理与运营,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7,256 ~ 273。
③曹启祥:谈中国信用卡的发展前景,www.qqrtvu.com.cn。
④曹启祥:《信用卡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26 ~ 28。
⑤宋: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国际比较与发展策略,中国金融,2002,5: 53 ~ 54。
⑥毕蔓: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与回顾,国际金融,2002,1。
⑦齐,李莉:信用卡产业发展与个人信用机制建设,国际金融,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