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将逐渐变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呼吸。让城市生态水系像海绵一样呼吸,告别“逢雨观海”的尴尬局面。佘念说,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化水;当干旱缺水时,储存的水就会被“释放”出来使用。他向记者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车多了,就会堵车。下雨也是一样。”\x0d\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何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讲,江苏年降雨量约为1100 mm,其中70%-85%需要储存,无法排出。这个在以后的规划中会有所控制,在土地出让的时候会把径流和透水路面作为重要元素写入,而且开发前后土地的位移必须是平的。这样既不会增加市政管线压力,又能达到留洪峰的效果,还能避免道路“开膛破肚”。\x0d\何凌俊表示,建设海绵城市将给传统观念带来冲击和挑战。过去城市排水依靠管道、水渠、泵站等设施,追求“快速排水”和“末端集中”控制;海绵城市以控制“缓排缓放”和“源头分散”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记者了解到,全国多个城市跃跃欲试,正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但真正建成海绵城市并不容易。\x0d\雨都去哪了?揭秘「城市样本」\x0d\如何打造「海绵城市」?镇江已经进行了试点测试。5日,记者跟随专家组来到镇江市金山湖路。道路两侧,没有传统的雨水管道和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由宽3.5米、深0.2-0.3米的草沟和植被组成的自然排水系统。\x0d\镇江市排水管理处主任胡建告诉记者,看似普通,实则植草沟下藏着玄机。在铺装层下,采用了透水铺装、凹型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槽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胡建说,雨水会通过路牙的开口进入植草沟,渗入透水盲管,再通过雨水穿越管排入水系。超渗的雨水会通过雨水花园的溢流井进入雨水管道,然后排入水系。排水、储水、净化,不仅是排水,还有排污,多种用途。\x0d\\x0d\图为镇江下沉式景观公园\x0d\镇江这样的“妙招”还真不少。周万路人行道和江二小区都在改造中。在观塘道上,记者看到这里的景观公园是“塌陷”的凹型,不像一般的公园是平行于道路或者高于地面的。“它不仅是一个公园,也是一个防洪和应对过度暴雨的储存设施,库容为60万立方米。”。\x0d\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院长赵江告诉记者,“他们不可小觑。渗透性材料、孔洞和下沉的“雨水花园”都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去年下了几次大雨,我们实地考察了一下,没有发现堆积。”雨最终去了哪里?赵江说,地下水一部分被渗透、补充、涵养,一部分在“海绵体”饱和后仍排入水体,但经过层层渗透,水量减少,水质得到净化。镇江市副市长雷志强说,目前,镇江因地制宜,已建成十多公里的生态公路。新建道路按上述标准建设,旧道路进行改造。与原有的膨胀管廊相比,生态道路的建设节省投资30%-60%。截至2017年底,镇江22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60%。\x0d\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执行董事肖恩?奥马利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生动的案例。2009年曾主持中国顺德水乡改造项目。他认为公司中标的主要原因是“尊重现状,挖掘当地特色文化”。顺德是岭南著名的水乡,水网密布。肖恩的计划是恢复顺德原有的河流水网,恢复原有的活力。水网打通后,不仅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将水网连接起来,恢复过去的生态和岭南水乡特色。工程完工后,市民们高兴地说:“岭南文化回来了!”谨防“简单化”,防止“到达”和“海绵城市”一蹴而就”。加州注册风景园林师、三藩市美术学院教授张志伟告诉记者,美国用了近25年时间,投入20亿美元,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挖几条沟,建几个景观”。佘念担心中国很多城市会变成“海绵城市”,陷入了一个误区。\x0d\郑潇,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在中国宁波和顺德做了很多项目。她告诉记者,“其实海绵城市的建设渗透了很多细节,要防止过于简单化,遥不可及”。\x0d\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江也有同感。他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说,镇江作为一个海绵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有的是细微的变化。”建设海绵城市不是推翻一切,而是结合传统,重新调整现有资源。”\x0d\郑潇感慨地说,“中国发展太快了,很多原有的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已经丢失了。太可惜了!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一个地方的‘灵魂’。" \x0d\把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好,要靠落实。郑潇经手过多个中国项目,最大的遗憾是“前期规划设计很好,但实施了,却因为造价和施工单位的原因,施工过程‘减半’”。在她看来,想要打造一个完美的海绵城市,还是需要严格监管,不留遗憾。肖恩。奥马利说,海绵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不仅仅是防洪排涝工程,还要增加城市的趣味性,让市民参与进来,提供新的休闲场所。\ x0d \ 20世纪90年代,肖恩在美国休斯敦主持了“海绵城市”项目。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重建后的河道:河道两岸都是树,到处都是房子,金发碧眼的女孩在奔跑,孩子在玩耍,河堤上长满了绿色的花草。谁能想到,项目改造前,“根本没人来这里,除了污水,基本都废弃了。”\x0d\该项目位于休斯顿三角洲,该地区每年都会遭受洪灾。休斯顿政府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将近500公里的河流将被加宽两次。但肖恩的SWA设计师说:“不要把它拓宽,要尊重它本来的样子。”\x0d\ "改造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市中心开始,一路向郊区延伸,近500公里的河道变废为宝。沟渠由直转弯,减轻了河道的压力,河道两岸成了四季风景线。在河底种植净化植物,软化河床,既吸水又美观,还减少了污染问题。\ x0d \"如果只从技术层面去做,当然可以实现防洪和雨水收集的功能,但很难开发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佘念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建设其实需要一个"中医方法",需要多部门协调,综合考虑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价值,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x0d\记者发稿前了解到,与会的中、美、英、德等国500多位专家通过了《海绵城市工程实践镇江宣言》,达成了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由灰色方案向绿色方案转变、加快实施城乡生态修复等6项谅解。记者相信,在强有力的推动下,未来的城市会像海绵一样“呼吸”,真正建成人与山、水、湖、林交融的生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