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赶一篇题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我不知道。希望有人能帮帮我。我会很感激的
摘要:人的教育由三部分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结构、家庭氛围三个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发展、家庭和睦,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推进国民教育体系优化的同时,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不教,是父之过。”从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加健康,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扮演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在《儿童教育讲座》中说:“你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东西。不要只当你跟孩子说话,教他,或者命令他,就认为你在教育孩子。”“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你不在家,你也在教育你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家人的尊重,父母的行为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尤为重要。父母应该从细节上做出榜样,比如遵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家族在它在家族中运行,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有秩序,给孩子留下一个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有影响。子曰:“若其正,则不可行;他的身体不对,虽然他不服从。”父母严于律己,事事为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要有效地抓住教育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和事,自然会受到所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别人或自己做出成绩,做好事的时候;当你对某事有强烈的兴趣时;当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做错什么而被误解,或者因为好心做了坏事而受到责备,等等。当他们遇到这些问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家庭的结构
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来,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达90%。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尽最大努力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智育和素质教育都投入巨大,这使得这些孩子智力上更早成熟,兴趣和爱好广泛,知识范围更广。同时,独生子女因为“独立”,一直被父母全力照顾,有时甚至被过度“娇惯”。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中,他的父母既不愿意打,也不愿意骂,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给他们应该懂得关心他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大量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傲慢自大,或者放学后不会穿衣打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谁都爱自己的儿子,但是要掌握好照顾孩子的问题,不能太计较。因此,独生子女的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利用有利条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家庭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幸福。家庭氛围在无形中对人起着感染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能让孩子认识到亲情的价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属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严格要求和积极鼓励,可以有效地进行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和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礼貌、文明、有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或使孩子抑郁,或使孩子自我封闭,或使孩子性格扭曲,或使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悲观消极等。许多罪犯大多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地位平等,温馨和谐,孩子和父母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做贡献。这是我们理想的家庭。只有努力,才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利弊,从而扬长避短,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
【1】武士英。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路捷。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