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模式
世界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纯进口消费发展模式、产业依赖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1.1纯进口消费发展模式
纯进口消费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很多中小国家没有能力和条件自主发展汽车产业,或者因为国家政策、市场潜力等因素,不需要自主发展汽车产业,只能从其他汽车生产国进口汽车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1.2工业依赖型发展模式。
工业依赖型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相对落后,只能通过引进一些汽车大国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和资金来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通常采用与外资企业* * *联合经营或外资主导的模式,重大决策事项由外资主导或* * *联合决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1.3面向行业的发展模式
以产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通常被称为自丰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所有重大问题都由他们自己决定。但自治不是自我孤立,而是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虽然有外资股,但仍然是行业主导的模式,不影响企业的主导地位。
2.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因素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2.1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应的发展能力和条件。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问题更多,需要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条件,包括广泛的技术,巨大的资本,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广阔的市场。有了这个能力和条件,汽车工业才能有大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都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后来的韩国也有这个能力和条件,所以可以按照产业导向的模式让汽车产业得到大发展。而当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时,往往需要借助国外的能力,特别是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才能使汽车工业得到大的发展,所以不得不采取产业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缺乏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前两种模式被广泛采用。
2.2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
汽车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汽车市场的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产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一些国家纯进口消费模式和产业依赖模式的形成,不是或不仅仅是缺乏发展汽车产业的能力和条件,而主要是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比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了占领欧洲汽车市场,在欧洲设立合资或独资工厂,促进了欧洲产业依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比利时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因为地处欧洲中部,有利于向周边国家销售汽车。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等汽车公司在这个国家设立工厂或组装点,使汽车产量达到百万辆,促进了这个国家汽车工业的依赖型发展。西班牙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班牙的低工资水平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纷纷进入该国,发展该国汽车工业的产业依赖型模式;随着世界汽车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扩张,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争相进入发展中国家,这必将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依赖模式。
2.3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
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也对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各种车型都有可能让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发展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英国和法国为例,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汽车产业的能力,但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同。英国采用的是产业依赖型模式,而法国是单一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这与英国鼓励外资进入汽车行业的政策有很大关系,而法国限制外资进入汽车行业的政策。以巴西和韩国为例。他们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发展汽车产业时缺乏资金和技术,却采取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第四区在发展汽车工业时,鼓励外资设立独资汽车企业,为外资进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使巴西汽车工业按产业依赖发展;韩国发展汽车产业时,韩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自主发展的汽车产业,使韩国汽车产业沿着产业导向型模式发展。
3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和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发展模式对比如下。
a)美国:二战前,美国汽车工业是工业主导的发展模式。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建立和发展的。二战后,虽然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并相继在美国建厂,成立了大众、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公司,但这些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产量仅占美国总产量的1/5。所以美国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以产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b)德国:包括戴姆勒-奔驰、大众、宝马在内的各大汽车公司都是按照产业导向的模式建立和发展的。与此同时,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相继进入德国,通过收购德国汽车公司,成立了德国福特和德国通用汽车(欧宝),从而也发展了产业依赖型模式。形成了产业导向型和产业依赖型相结合的格局,近期相互产出比为7: 3。
c)英国:英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以工业主导模式为主,奥斯汀、罗孚等著名汽车公司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美国福特和同洲汽车公司进入英国,成立了英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促进了产业依赖模式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奥斯汀汽车公司并入罗孚汽车公司,罗孚汽车公司并入宝马汽车公司。与此同时,法国和日本汽车公司相继进入,相继成立了英国标致、英国日产、英国本田、英国丰田等汽车公司,从而使英国汽车工业从产业导向型模式转变为产业依赖型模式。
d)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和意大利基本相同。汽车工业的发展虽然有外国企业,但是规模很小,发展不起来。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基本采用单一的产业导向模式,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建立和发展的。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也是以这种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虽然通用汽车和菲亚特有过合作,并相互持有一定股份,但并没有改变其行业领先模式的格局。
e)日本: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初期,日本采取的是工业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丰田、日产等日本汽车企业都是按照产业导向的模式发展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资本市场的开放,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占领国际市场,各公司纷纷将通用、福特、雷诺等汽车公司的资本投入日本。但并没有改变日本汽车工业按照产业导向模式发展的格局。
f)韩国:多年来,韩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坚持以产业为导向的模式。韩国的现代、大宇、起亚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建立和发展的。韩国当时虽然不具备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对汽车工业的自主能力,同时限制外资进入,最终形成了工厂主导发展汽车工业的格局。
g)加拿大、巴西、墨西哥:这三个国家采用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相似,都属于产业依赖型模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分别在加拿大设立了汽车分公司,成为加拿大汽车工业的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田、丰田、现代等汽车公司进入加拿大,进一步发展了加拿大工业的依赖模式。福特、通用、大众、戴姆勒-奔驰、菲亚特、丰田等汽车公司相继进入巴西,在巴西建立全资分支机构,使巴西汽车工业沿着产业依赖型模式发展。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日产等汽车公司也相继进入墨西哥,并在墨西哥建立全资分支机构,使墨西哥汽车工业沿着产业依赖型模式发展。
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4.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式的形成与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国汽车工业是沿着产业导向模式发展的,但不同时期自主能力不同,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
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主要依靠前苏联的技术,如第一汽车厂,其产品技术和生产设备技术全部来自前苏联。到第二汽车厂成立时,中国的自主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全部来自中国,产品由工厂自己独立开发和设计。生产设备自给率达到80%以上。由于技术和管理落后,资金和人才匮乏,发展近乎封闭,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加强了与国外汽车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以合资、联营的方式建立了一系列合资汽车企业。尤其是车企,基本都是按照行业依赖模式建立的。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因此,我国汽车工业现有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产业导向和产业依赖相结合,其中解放、东风等商用车以产业导向模式为主,轿车以产业依赖模式为主。
4.2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中国是世界大国,汽车工业40多年的历史意味着我们只能选择后两种模式。走产业依赖的道路容易,政府负担轻,短期效益可观,但没有控制权的发展必然带来长期的被动。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同于英国和拉美国家,以汽车为支柱的制造业最为重要。一旦依附于他人,就很难保证经济安全。同时,亚洲不同于北美自贸区和欧洲,复杂的国家利益和历史原因使得中国不得不保持支柱产业的相对独立性和主动性。20世纪80年代,中国把汽车工业规划为支柱产业,90年代,我们确立了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十五计划中明确规定中国将“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汽车普及率”,这显然是把工业支柱交给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必然使汽车工业肩负起振兴中国经济的重任。汽车工业,有十分之一的利益贡献法和2。5倍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应成为当代中国实现跨越发展、走向世界的主导产业。其实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汽车工业近百年的生命周期曲线表明,现代汽车工业正处于新一轮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汽车工业增长速度的减缓甚至下降,一些跨国公司正在进行一场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竞赛。这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遇:传统技术向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融合转化中的技术突破机遇;外企对传统汽车行业巨大投入成本的担忧,带来了新一代产品推迟上市的时间契机;外国现有技术部分不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市场供应空缺机会;中国汽车工业水平和国民消费水平的市场进入机会。
因此,根据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发展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正视现实,把握未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自我发展、螺旋式前进的道路。重要的是政府不要再犹豫了(80年代的犹豫不决造成了“散、乱、差”的后果),应该坚决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坚定不移地执行汽车支柱产业政策。虽然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有着光明的未来。
4.3中国汽车工业实施产业导向模式的战略步骤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而我国约为1%,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追上他们。因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着力于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抓住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抢占新一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走汽车产业的领先之路。只有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工业才能有质的飞跃,成为中国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要走上领先之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经历两个阶段。
a)过渡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2001-2010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汽车工业一直在改革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汽车工业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成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如果这个问题不先解决,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
因此,在过渡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应走引进外资和资产重组相结合的道路。随着中国成功入世,中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扰将日益减弱,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将无力支撑,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企业也将无力单打独斗。因此,为了打开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大力推进国内企业之间以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公司、大集团之间的合作与联盟,练好内功,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中国汽车工业担当起产业主角。
b)独立发展阶段
2010以后,随着我国以一汽、东风、SAIC为中心的三大汽车集团的形成,以及一些国产化率非常高的汽车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将自主开发多种车型,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系统和各种零部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并有大量出口。到那时,将会表明。
中国汽车工业走领先发展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需要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历史证明,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应该支持汽车企业的发展。每当政府在发展初期采取正确的扶持政策,这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往往能健康发展。成功的例子是日本和韩国。相反,巴西在其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允许进口车大量涌入,不注重培养国内厂商,阻碍了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保护到发展,从汽车组装到国产化再到自主开发的过程。各国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将直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比如日本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到量产用了15年,韩国用了18年,台湾省用了23年。这与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