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德育是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指导思想是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尊重理解,关爱激励,提高工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逐步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转变。

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一)校长秘书应率先履行德育职能。

学校的校长和书记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和书记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教育素质。校长秘书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克服实际工作中“两张皮”的做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把学校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中,特别要重视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激励教师。建立分级管理组织,实行逐级负责制。学校校长和党组织领导要亲自挂帅,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机构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和院系教师履行德育职责的监督检查,实行党政工团部负责人逐级蹲点年级、班级管理,形成院系教师—班主任—年级领导—政教处—校长、书记。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学校党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抓好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加强党内团结。全面巩固发展先进教育成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廉政建设,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教育管理,规范管理,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促进各级政府和学校依法行政。

(3)用党章规范和约束党员师生的行为,用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1.党员师生应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师生首先要讲党性,必须把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建议党员教师和学生要努力做到“四有”。第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的根本。坚定* * *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坚强党性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党员师生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生产主义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都不能有丝毫的犹豫、模糊和动摇。二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党员教师和学生的政治觉悟体现在他们的工作中,就是要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党员师生应自觉维护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局。一切工作都要在这个大局下考虑、部署和实施。要对工作高度负责,主动认真学习,勇挑重担,努力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个人行为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敢于奉献,勇于牺牲。第三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党员师生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质量观,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时刻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低级趣味的侵蚀,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第四,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党员师生要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时刻充满激情,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敢打必胜,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开拓进取,勇于和善于在各项工作和学习中开拓新局面。

2.切实增强党员师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首先,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增强政治敏锐性,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学校党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允许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凌驾于组织之上。学校党政班子要带头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凝聚班子力量,积极营造既集中又民主、有纪律又能保障党员权利的良好氛围。

3.增强党员师生的宗旨观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标杆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切实体会到“情为立命之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教育利益和学生的公平教育。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要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学校党政领导必须真诚地信任和依靠教师,最大限度地争取学校教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倡导党员师生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只要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发挥,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就会产生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4.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在党员教师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学党章、找差距、争做优秀教师党员”等活动,使党员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做到“意识高于群众、行动领先群众、能力优于群众、业绩优于群众”,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育人的能力,提高全体立德庶人的工作水平。

1.全校教职工与一个后进生交朋友,作为学校加强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试验田”。学校要切实扭转德育干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全员做德育、重视德育的新气象。通过实践,每人每年至少要写一篇关于如何推广学校德育类型的文章。学校要定期评德育论文,举办理论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定期表彰奖励“学校育人”的先进个人,推广先进做法,大力宣传先进师德事迹。有条件的学校要编书,把学校德育成果物化。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1)认真贯彻教师法。在德育工作中,学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教师法》,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就医困难等实际问题,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2)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面对知识更新加快、学校教育水平亟待提高的新时代,教师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创造条件,舍得投入,精打细算,用好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促进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教育,教师能够有效地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迎接素质教育和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也是教师教育的基础,起着“以身作则”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加压,牢记“师者先自强,教育者先自律”的古训,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学校的育人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为人师表。

第三,弘扬主旋律,改变育人模式

各校要以“创建综合特色一流学校,培养有学历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机遇,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在促进教育转型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提高全校德育工作水平。

1.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校德育中,要始终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认真发掘、研究、提炼中华文化的精华,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天地间没有什么比人民的民本思想更伟大的了;各贵,和而不同;创新和随事件变化的创新精神;富有不屈的高尚气节;增强健康能量,促进善良,遵守传统美德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组织观看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视频和爱国主义影片,教授爱国歌曲,开展“学历史、知国情、爱祖国”等征文比赛,组织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情操和优秀作品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出版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大打击力度,防止精神药品在社会和校园蔓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作用,通过学习帮助家长主动适应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对子女教育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家长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村、街道、居委会和其他乡镇组织要努力在社区和农村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担负起青少年学生校外道德教育的责任。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校内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或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校讲学,使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2.做好学生培养工作。

第一,建立引导机制,引导学生做合格的学生。每名新生入学时,学校要及时组织学习《小学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利用“尊师爱校月”开展教育活动,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校风,让学生牢记校训、遵守守则、循序渐进。

二是引导学生向雷锋学习,奋发向上。要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广泛宣传雷锋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新途径,让学生自觉向雷锋等先进人物学习,努力进取。

三是建立对学生的约束机制。学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师生考勤制度》、《学校班级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利用每学年6月和165438+10月的“法律、法规、法制、纪律教育月”活动,广泛开展守法、安全教育,举办守法竞赛,对个别违纪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应成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四是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为减少教育过程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应制定并监督学生落实“学生寒假活动”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对学生校外学习生活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提高作为社会人的意识,促进其成为文明公民。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多鼓励。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并将结果记入学籍档案,作为继续教育推荐和评价的依据。要经常利用班会、校会、专栏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等。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六是利用重要节日开展教育。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要积极开展各种中华文化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国、爱民、敬老。

第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重,加强德育针对性。

运用心理学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学生心理和谐,已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团结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课题。教育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始终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入育人的全过程,使学校德育更有成效。

1.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方面,要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师生以和谐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养乐观豁达、包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的社会心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情看待一切。同时,引导师生树立合理竞争和促进的理念,倡导宽容合作的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高度重视师生满意、认同、快乐的主观感受的情感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位师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营造每一位师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才能的环境,让全体师生都有平等的机会上学、创业和凭自己的能力改变处境,促进人的个性、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注意观察和正确处理师生的消极情绪,如忧郁、孤独、失落等。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文艺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造成师生心理失衡和适应不良的外在诱因,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使师生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悦和轻松。

2.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康的校园舆情收集和反映机制,促进师生情感沟通渠道的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的积累,帮助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心理和谐。学校各机构、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学校组织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帮助师生解决思想、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

3.巧妙利用积极心理效应,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一、巧用霍桑效应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电气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设备完善,福利优越,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按常理来说,工人安居乐业,生产效率高是理所当然的,但工人还是很委屈,生产效率不理想。对此,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小组,进入霍桑工厂,对工作条件、生产环境、福利待遇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福利待遇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员工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关。轻松友好的人文氛围对提高生产效率能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的实验对学校道德教育有两点启示。首先是转变观念。学校教育要以师生为本,营造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和师生应该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激励人。二是鼓励师生“士气”,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工作条件和方法,还取决于师生的情绪和态度,即“士气”。学校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有效的人文氛围,让师生在通畅、不设防、不受干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玩耍、主动学习。

二是巧用“天使效应”,多方面欣赏和鼓励师生。

如果你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会处处遇到天使;如果你把别人想象成恶魔,你可能会时不时遇到恶魔;如果你总是以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天使效应”。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百川,气度大。如果教育者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总是用批判的眼光去面对,那么师生之间的摩擦就会产生并加剧。对学生的欣赏体现了老师的谦虚和优雅。帮助失败者找出失败的原因,给他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再次发挥自己的特长;对自卑的人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努力学习的学生,教育者要时刻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对学生的欣赏。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