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演讲中的人物是谁?

既然要说,那就说一个大家熟悉的吧。

小时候,邓亚萍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因为她的父亲是当时的体育教练。但是,她身材矮小,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根本无法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练完体能课后必须做100的发球和接球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熟练,基本功更扎实,他在腿上绑上了沙袋,把“木签”换成了铁签。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可贵啊!这样不仅会让身体受罪,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一次闪现,展开,腾挪,都可以用挣扎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常有的事!但他从不抱怨,也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会心痛得流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坚持,10岁的她,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超额完成了训练任务。当内训里规定她早上练到11,她就把自己延长到11: 45,下午练到6点,练到6点45或者7点45,训练结束,练到晚上9点。邓亚萍经常错过训练的时间,所以她给自己做方便面。

在队里练习单边进攻的时候,邓亚萍还在腿上绑沙袋,面对两个男陪练的左右移动,一打就是2个小时!

多球训练的时候,教练轰球,邓亚萍睁大眼睛,每次都一丝不苟的接球,一个接一个有1000多球。

据张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要打1万球。

每次训练课结束后,邓亚萍的衣服鞋袜都被汗水湿透了,有时候甚至连地板都湿透了,要换衣服鞋袜甚至换桌子再练一遍。

邓亚萍长期从事强化训练。从脖子到脚趾,她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受伤了。

为了对付腰部肌肉的劳损,她不得不戴上宽护腰。膝关节肿得有脂肪垫,踝关节几乎长满骨刺。平时,她都得忍着。如果真的很痛,她有针去合,脚底磨出血泡,就拿起来包了一层纱布再练。即使伤口感染了,挤出脓液也要继续练习。

她刚报清华外语系的时候,导师让她一次写26个英文字母。当时别人眼中最简单的东西,都是邓亚萍呕心沥血写出来的。

于是邓亚萍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经常学习到很晚才休息,有时边走边看,连吃饭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问自己,做作业要和完成培训班一样。今天能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含糊,这是绝对正确的。邓亚萍的拼搏精神给导师和学弟学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2月,邓亚萍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邓亚萍开始在剑桥大学语言学院学习英语。短短三个月,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从住处赶到学校。下午三点半下课后,她还去学院的学习中心学习ix,听磁带练习口语,直到晚上八点学习中心关门才回到住处。

回到住处,邓亚萍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用英语和楼主交流,按时完成作业,预习作业。

最终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字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他的头不能动,一动就很疼。然而,痛苦并没有征服邓亚萍。她咬紧牙关,坚持用固定的姿势查阅资料、写作。

她的坚韧使她最终成功,这显示了她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