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大男人生下来就头晕眼花,血脉贲张?
晕针是针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晕针”这个词在《金针赋》中早就有了:“晕针之人,亦气虚……”。然而,关于针刺后头晕的原因、症状和治疗的描述始于1700多年前的《针灸A&B经》。比如《针灸经典甲、乙·奇邪血络》第十四章说:“刺血络之仆是什么?”……曰:脉气足,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为仆;……"。明确指出“针晕”现象是因为气虚。至于眩晕的治疗,《A-B针灸经典》第一部分《十二经脉络脉分支》指出...又小又矮的气短,连拉肚子的都烦,连烦的都无语,烦的都急着坐。"
一般来说,头晕多为轻度,但也有严重症状。特别是一些针灸延迟的患者更要注意。另外,拔罐、艾灸、刺血、耳针、穴位注射的患者,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与针灸患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临床上还发现,针病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针刺反应灵敏,刺激强度相应增强有关。
关于针晕的机理,有人把它和休克混为一谈。针性晕厥其实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或血管减压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范畴。它是由针灸等强刺激引起,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回流心脏的血量减少,从而使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血流量暂时而广泛地减少,称为晕厥。
针刺头晕应该是不良反应。值得指出的是,很多文章都提到针刺眩晕(或拔罐眩晕)往往能使患者原有症状消失。有人曾集中观察了31名针灸头晕患者,发现其中10人疗效提高较快,于是认为针灸头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尤其是疼痛性疾病。我们认为针刺眩晕与疗效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实,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但针刺头晕是一种给患者带来痛苦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仍应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