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要盲目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以免一味纵容孩子。

娇生惯养的父母也喜欢照顾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大小事务,宁愿为了孩子累也不愿意辛苦。一方面让孩子很自卑,觉得只有你会做,我不会做。另一方面,想当然的认为父母应该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们会很不满意。

溺爱有两种。

在相关文章中,溺爱分为两种——包办型溺爱和放纵型溺爱。在包办溺爱中,父母把孩子当成“自我延伸”,孩子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在纵容溺爱中,父母甘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他们是孩子们的手脚,他们愿意接受孩子们的指挥。最终,放纵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放纵会导致孩子心里没有别人。”心理咨询师袁荣玲说,“如果父母没有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而且,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装得很厉害,其实也逃不过溺爱带来的三种常见后果:依赖,他们首先依赖父母,最后依赖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他对配偶和孩子来说是个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出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而他们却对自己的感受视而不见。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他们习惯了自大,接受不了这种自卑,所以会转嫁给别人,更伤害别人。任性加上被父母溺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我要,马上要”成了他们的习惯。

两岁是关键期。

幼儿是自恋的,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种天生的自恋。这个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了解社会,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孩子不进入社会,父母亲人就代表了社会。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纵容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要求,就是告诉孩子所有的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应该满足他们,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天生的自恋不会遇到真正的挫折,心里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公式,就很难走出来。

有些孩子是幸运的。离开父母后,在幼儿园或小学遭受挫折和坎坷,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自己的定位,知道应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顺利地进行下去,无限地扩张自己。然而,当他们进入现实社会,他们的自我中心受到重创,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固化的自恋心理定势。这个时候他就要靠自己去和社会竞争,他面对的只有灾难。

心理学家指出,别人不会惯坏你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挫折是一种必要的体验,是一种必然的体验。“0-2岁的时候,你不会在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上犯大错误,但是从两岁开始,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探索,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他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别人和他一样重要。他应该爱自己,但同时也应该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