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乃权的主要经历

林乃权

林乃权,博士,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常委、福建农林大学农工党总支部主席;福建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农林大学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动物分类学报》、《武夷科学》、《福建华东昆虫志》的编辑。

中文名:林乃权。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福建

职业:生物学家

毕业院校: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农学院。

代表作:《动物分类学报》、《武夷科学》、《福建华东昆虫志》。

个人简介

林乃权,博士,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常委、福建农林大学农工党总支部主席;福建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农林大学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动物分类学报》、《武夷科学》、《福建华东昆虫志》的编辑。长期从事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卵寄生蜂的区系分类、开发应用和茶果害虫综合治理。主持(或参与)省级、国家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中国赤眼蜂分类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及优秀论文(作品)奖9项。199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1995赴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农学院深造。理论上,我国赤眼蜂、杂交池蝶等卵寄生蜂资源的区系分类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独立完成的《中国赤眼蜂系统分类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在应用研究方面,茶果害虫的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福建省荔枝、龙眼产区,应用扁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和福建省茶区茶树害虫综合治理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茶树害虫综合治理及其多媒体数据库开发”获2001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荣获福建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2、1999两次被农工党授予福建省先进个人称号。

教学剪影

农业职工大学党总支副主任,植物保护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林乃权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人大常委、福建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农林大学分校副校长;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

林乃权教授非常重视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治学严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内容,及时使最新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和教材。注重本科生三种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去做;有信心,有毅力,有恒心;效率、质量和创新。先后培养了50多名本科生,10多名研究生被国内外高校录取,在本科生教育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林乃权教授的科研成果进了课堂,进了教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赤眼蜂资源的区系分类与保护利用研究》、《中国赤眼蜂的区系分类与系统发育分析》、《赤眼蜂的系统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赤眼蜂的系统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中国赤眼蜂的系统分类》(199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主持的项目“蝽科昆虫卵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与应用”、省农委的推广项目“应用扁腹甲防治荔枝蝽”、省财政项目“扁腹甲人工寄主卵的研制”等成果已被整合到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害虫生物防治”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省科委项目“茶树害虫的科学管理”和省跨越计划项目“生态茶园与茶树害虫的科学管理”的成果已分别融入植物保护本科专业“植物保护专题”的教学内容。

教学课程

害虫生物防治(害虫防治部分),植物保护本科;昆虫分类学,昆虫学硕士课程;

害虫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昆虫学博士课程。

研究方向

害虫综合治理,生物控制,寄生蜂分类。

连任省人大代表

2008年,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确认,郑金贵院长、林乃权教授当选为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据悉,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共有553名,由18个选举单位选出,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市人大代表和驻闽部队有关军代表。郑金贵校长和林乃权教授分别由宁德市和龙岩市人大选举产生。

橄榄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林乃权对油橄榄病虫害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案,为油橄榄种植的推广和效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橄榄是福建的特色水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鉴于油橄榄病虫害研究基础薄弱,福建农林大学(1999-2002)对闽清、闽侯等油橄榄主产区常见病虫害及其天敌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发现真菌病害13种,病原线虫9种,害虫8目37科66种,食肉天敌9目29科60种,昆虫。其中真菌病害12种,病原线虫7种,害虫43种,天敌44种,均为橄榄新记录。同时,还对油橄榄昆虫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摸清了油橄榄主要害虫如木虱、枯叶蛾、角质层蛾、曲叶蛾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消长规律。分析了相关环境因子对害虫的影响,首次制定了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和周年治理措施。

2003年3月,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认为大部分油橄榄病虫害及其天敌的鉴定为首次报道,填补了我国油橄榄病虫害及其天敌研究的空白。提出的综合经营策略和年度经营措施具有实用价值。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对橄榄害虫及其天敌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登记号:福建柯城登字20030361)。1999以来,在闽清、闽侯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5533多公顷,直接增收节支经济效益达3950多万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极为显著。此外,还在福州、莆田、福安等地的橄榄园进行了示范推广,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生产价值,在福建省乃至南方油橄榄产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议提高研究生的生活水平。

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建省部分高校代表表示,目前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统一生活标准过低,部分地区甚至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直接导致很多研究生无法安心学习和科研。他们建议政府财政可以适当提高研究生的生活水平。福建农林大学郑金贵、林乃权代表汇报说,目前,福建

近日,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建省部分高校代表表示,目前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统一生活标准过低,甚至在部分地区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直接导致很多研究生无法安心学习和科研。他们建议政府财政可以适当提高研究生的生活水平。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郑金贵、林乃权等代表反映,目前福建省研究生生活费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292元,仅高于福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290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252元,低于福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他们说,全日制研究生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拨付的生活费远远不够,直接导致部分研究生无法专心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在物价不同程度上涨的情况下,学生生活费大幅增加,给低收入家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这些代表表示,目前福建省在读研究生2.96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500人。虽然高校通过提供助教、助研等勤工助学岗位,实行导师资助制度等方式努力增加研究生生活补助,并不断加大力度,但并不均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建议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适当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安心学习和研究。

项目

1.中国赤眼蜂资源的区系分类、保护和利用研究。国家自然基金,1990—1992,主持人;

2.扁腹小蜂在防治荔枝蝽上的应用。省农委推广项目,1992—1993,主持人;

3.胡蜂人工寄主卵的研制。省财政项目,1996—1999,主持人;

4.中国马蹄莲的区系分类和系统发育分析。国家自然基金,1997—1999,主持人;

5.卵寄生蜂的开发与应用。国家教委项目,1997—1999,主持人;

6.茶树害虫的科学管理。省科委项目,1997—1999,主持人;

7.橄榄害虫及其天敌的区系分布与可持续控制。省基金项目,1998—2000,主任;

8.叶蝉科的天敌资源及生物防治。美国农业部合作项目,1999—2001,参与者;

9.橄榄病虫害种群动态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省科委项目,1999—2002,主持人;

10.黄蜂产卵利他林的研制及生物测定。省教委项目,1999—2002,主持人;

11.闽北新引进果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省科技厅项目,2001—2004,参加人;

12.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及多媒体数据库的开发。2002-2004年,省跨越计划项目主持人;

13.赤眼蜂科的系统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3-2006年,主持人;

14.山地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科技厅项目,2003-2006,主任;

15.中国马蹄莲属的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3-2006年,主持人。

获奖科研成果

1.1991《福建赤眼蜂分类学研究,一、赤眼蜂种类描述》获福建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2.1995,《中国赤眼蜂分类》(专著)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3.1995《赤眼蜂一新属五新种记述》获福建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4.1997,《中国赤眼蜂系统分类》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5.1998《赤眼蜂三新种记述及赤眼蜂新种的建立》获福建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6.2000年,“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及多媒体数据库开发”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作品

1.《中国赤眼蜂分类》(专著,58万字),1994,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iv+366页。

2.子宫肌瘤的首次记录(Hym。Mymaridae)来自中国,并有3个新种的描述. Proc.Ent.Soc.Wash,1996,vol.98(2):301-307。

3.一种新的拟萘类植物。Mymaridae)来自中国。(中国膜翅目膜翅目一新种),武夷茨j .,1997,vol.13:98-100。

4.AnagrusHaliday(Hym。Mymaridae)of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some news species . ann . ent . SOC . Amer,1998,vol . 91(2):108-133。

5.1999,WorldreviewoftheCamptopteragroupofgenera(Hym。my maridae)proc . ent . SOC . Ontario,1999,vol.130:21-65。

6.赤眼蜂科的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分析。昆虫分类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第五届全国昆虫分类学会议论文集),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278-287。

7.最近的进展来自中国。提交给“国际分类和生物控制”,14-17,2001,匈牙利Koszeg。

8.嗜蛇虫属一新种及雌蛾的描述(Hym。:赤眼蜂科)、槐属寄生蜂(Hom。:叶蝉科)。动物学杂志,2002年,第27卷(2): 347-350页。

9.biologicalcontroloflitchistink-bug,Tessaratomapapipposa(Hem。:蝽科)。(Hym。:蝎蛉科)。2002年7月22日至26日,中国北京。

10.福建赤眼蜂和蝶蚌的种类。福建昆虫志,2003年第7卷,第623-713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