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礼仪论文!急需。

第一,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温柔敦厚,然后才是君子。

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系统阐述了他的理想君子人格,提出了一系列人格培养方法。《论语·永业》:“子曰:‘质胜于文,文胜于质。温柔,然后是绅士。”“这句话阐明了孔子所向往的君子人格形象,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温良恭俭让,然后君子’。从整句话来看,一个品德高尚,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即文采和素质。但并不是说有这两种品质就够了,而是要让这两种品质适当配合,按一定比例协调,这样人才能成为君子。那么“文”和“质”这两个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两者如何混搭才能称得上绅士?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质:简。文:华世仪。野:蔑视野义。历史:祠堂的历史,以及在官府中持有文书的人。彬彬:有板有眼,混而合适的意思。”整段话的意思是:“朴质胜于文才,似乡下人;文采胜于朴质,就像祝祠堂里的官(或衙门里的文员);只有朴实又很般配的文采才是君子。”

按照钱穆的解释,“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朴素本性。所谓“文”,正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是诗、书、礼、乐之文,容之沉浮,声之玄学歌,雅之颂。”指的是对人的外貌的装饰和“诗、书、礼、乐”的修养,是对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的装饰。“质胜于文野”说明这种与生俱来的单纯有好有坏,需要后天的“文学修饰”来弥补其不足。如果后天的“装饰”不足,就会暴露先天的不好的一面,使人看起来粗鲁、庸俗。所以孔子说:“无字之言,不远矣。”(《左传·相公二十五年》)文以质胜史,说明后天的文化饰品也要有分寸,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说后天的装饰完全掩盖了先天的本性,那么也就掩盖了人性原本单纯纯粹的好品质。一个失去了内在本质,只有外在华丽装饰的人,让人觉得虚伪和夸张。所以孔子说“画在事后”,要求一个有修养有品格的人,必须做到“文”与“质”的适当协调,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弥补文的不足,显示其优点。“彬彬”是文学的坐标。“文质彬彬,则君子”是指一个人要达到“文”与“质”的完美统一,举止要与内在的良好品质相统一,“质”与“文”都不能偏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做才能体现出温柔的绅士风度呢?《论语》中有大量内转“质”外转“文”的言论,贯穿于君子的仪态和品行之中。《论语·卫灵公》:“君子之义是质,礼是行,孙是行,信是成。君子!”君子要把“义”作为自己的内在人格,用“礼”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谦虚地与人交谈,诚实地与人相处。只有做到这几个方面,才能真正称得上君子。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应该把“德”作为自己内心淳朴的“性”,把文明规范的礼仪作为自己行为的外在“饰”和约束标准,对这种道德保持谦逊和忠诚,并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践行。

《论语·阳货》记载,孔子的弟子张子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提出要做到“礼、容、信、敏、利”。孔子认为,尊重别人就不会被侮辱;包容和爱他人,人们愿意和他亲近,和他一起做事;坦诚待人,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思维敏捷,容易成功;你对别人好,就容易造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礼、容、信、敏、利的内在品格,其外在行为才能得体、得体,才能成功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第二,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秘书礼仪修养的意义

孔子所要实现的君子人格,应以“仁义”为本质,以“礼”为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培养出“礼、容、信、敏、利”的优秀人格品质,在具体实践中做到彬彬有礼。儒家的文质并重、内外兼修的君子理想,对现代秘书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具有良好人格和高尚情怀的秘书,在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环境中,必然会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情操和得体的行为礼仪。具体来说,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秘书的礼仪修养有以下意义:

(一)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

一个高素质的秘书,要以君子人格为动力,努力修养,完善人格。如果能把“君子”人格的理念融入到秘书的个人修养中,对他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孝为诸德之首”,儒家崇尚君子“孝而善为”的精神品格。《论语》要求:“弟子进则孝,出则孝。他们真诚相信,他们无时无刻不爱着人,但他们是善良的。有余力就学文学。”一个人学会做“君子”,应该从孝道开始,作为培养人格的基础。在家要孝敬父母长辈,出门要爱护兄弟朋友,言行谨慎,诚实守信,把对父母兄弟的感情提升为对大众的博爱精神。孟子曾经说过,我们要“老,老,少,少”。孟子这里说的是儒家实现博爱精神的具体方式。我们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延伸到爱别人的亲人。我们从爱自己的孩子开始,延伸到爱别人的孩子。这样,世界将处处充满爱,社会将处于和谐状态。作为秘书,他所从事的工作本来就是一个处理社会事务的岗位,这就要求秘书工作者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一种热爱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愿意付出的精神。学习儒家的孝爱精神,可以培养秘书工作者的大爱意识,把对父母兄弟的爱扩大为对社会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工作忠诚热爱的态度。

其次,儒家君子“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可以鞭策秘书工作者积极面对工作。《易》云:“天道强,君子自强不息。”作为一个仁者君子,应该遵循苍劲的天道精神,永不气馁,永不懒惰,努力工作,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儒家的这种思想可以用来磨砺秘书工作者,加强人格修养,培养孟子所说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权贵不弯”的独立人格精神。无论多难,富贵贫贱都不能让改变性格和节气变得容易。

(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秘书工作必备的职业道德。儒家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为秘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供了良好的滋养。儒家所提倡的“见贤思齐”、“义至上”的君子品格,让我们在面对义利冲突时,懂得如何取舍。真正的君子在面对利益诱惑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义”,看看是否符合“义”的要求。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获得这样的好处是道德的,它就会被欣然接受。如果获得的利益不符合道德的要求,道德就应该是最高的,当它被抛弃时,它就必须被抛弃。在重要的政府部门和现代企业中,秘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处于上传下达的位置。单位的很多重要信息,甚至一些机密文件,都要通过秘书这个职位传递给下级部门。如果秘书工作者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很容易抵制利益的诱惑而试图违法,陷入犯罪分子设置的陷阱,出卖政府或公司的机密。对儒家文化中义利思想的深刻学习和把握,可以使秘书工作者认清利害关系,忠于职守,恪守应有的职业道德。(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秘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事务的助手,社交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工作的特点就是与人打交道。不管他为谁服务——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同的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正确运用礼仪理顺关系,对秘书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那么,秘书该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如何处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呢?基于“正名”的思想,孔子所倡导的许多处理社会关系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

首先,孔子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孔子在《论语·鲁兹》中说,做臣子的关键是:“活得恭敬,敬执事,忠人。”意思是作为下属,对领导要谦恭有礼,对领导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敬意。但孔子提倡的“敬”,并不是一味的讨好、巴结领导,没有原则,没有个人尊严。例如,在乾隆皇帝统治下的小沈阳,总是害怕讨好皇帝,称自己为“奴隶”。一个正直威严的臣下,对他所服务的领导应该是“毕恭毕敬”,恭敬而不谄媚,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同时,既要尊重领导的人格,又要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认真地把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交出去,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坚持“忠诚”的原则。在孔子看来,如果官员能够充分尊重领导者的人格,忠于领导的事业,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君臣关系。儒家的这种思想尤其值得借鉴,它可以为秘书工作者提供一个与领导相处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地位。

其次,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帮助秘书处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其他人际关系。秘书在上传下达的岗位上。要想很好地贯彻领导传达的精神和要求,首先要与接受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工作效果。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呢?儒家崇尚“和而不同”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充分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希望通过不同个性和不同元素的组合来弥补,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不能一味求同存异,强调绝对服从,而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结合不同人的特长,在合作中完成一项工作。这种合作精神不仅不扼杀个性,还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个人价值,给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按照儒家的说法,要实现这种和谐精神,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而且要根植于人格宽容大度的精神。

(四)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秘书的形象不仅代表他个人,也反映了他所在机构或单位的形象。秘书的个人学识、才华、修养、性格、风度、体格都可以通过礼仪表现出来。所以秘书的对外礼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儒家所追求的君子礼仪,要求文质合一,强调其行为的内外和谐,反对没有内在精神的外在虚荣礼仪。在《论语》中,孔子批评了那些口若悬河而无好品质的人,认为:“君子以礼待人,天下之民皆兄弟。”(《论语·颜渊》)礼是处理好人关系的关键环节,但必须有内在的“敬”和“礼”。只有你毕恭毕敬,举止得体,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喜欢,和别人建立起兄弟般的关系。儒家非常重视社交场合的礼仪和仪容,强调与人交往要注意仪容的修饰。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玉藻》中总结的“九礼”,即“言行九则”,包括脚、手、眼、头、气、立、色、坐、口、声的仪容和言语要求,可以借鉴。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外貌上,要求“飘逸自然”“容止可观”,沉稳而不浮躁,飘逸而不俗套,自然而不雕琢。语言要求用词要符合身份场合,用词要“忠实”、“是非”,要鄙视花言巧语、谗言、谄媚、淫秽,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儒家所提倡的语言艺术,不仅适合语境,用得好,灵活实用,而且传达了一种尊重、友善、得体的信息,使人体验到一种人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