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
冯特因出版他的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物理心理学原理》和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而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从1900到1920,他写了10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他称之为“民间心理学”。
在这些著作中,冯特讨论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社会和文化塑造认知(信息处理)和精神生活的方式等主题。冯特认为,心理学是对个人和社会心理学的补充。
在他看来,个人知识——即生理和认知过程——固然重要,但理解社会影响和社会情境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经验同样重要。冯特认为有必要分别研究这两个领域,因为他认为研究它们需要不同的知识形式和不同的研究方法。
冯特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今天并不广为人知,但是对于像美国哲学家g·米德和俄国心理学家l
像维果茨基这样的社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和诞生(19年末至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1860年,出现了一系列由拉卡·鲁斯和斯坦塔尔撰写的关于民族心理学的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法》、西格尔的《犯罪大众》和勒邦的《大众心理学》相继问世,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65438年到0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一本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西方将这一年视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和中国的每一位社会心理学家都将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这一学科,使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创始人是公认的奥古斯特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主要有三个原因:1)开始使用实验;2)用定量分析来补充对现象的定性分析;3)从描述现象到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早在1898,triplett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是多年来,这个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莫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开始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出版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方法,完善了以托马斯和齐纳内茨基为开端的态度研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1934中,莫雷诺提出了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社会测量方法。1938年,勒温将场论引入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征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些研究方法体现在为“社会心理学”建立一个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确立其定量准确的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同。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
20世纪50年代,Ashe等人对服从进行了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说服的研究。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研究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为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为研究热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3.社会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服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氛围、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受到两个学科的影响。从一开始,社会心理学就有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分类很多,不同的分类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研究重点。
社会心理学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体社会属性表征的反应。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或某些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
心理影响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外在影响,进而形成综合心理素质。心理社会心理学曾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但现在它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存在。
目前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指社会-社会心理学。但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和。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们认识自我的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以来,从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继承了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在“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上观点不一。美国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1924)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从一开始,社会心理学就有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包括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一般来说,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65438年至0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 .奥尔波特(G.W .奥尔波特,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真实的、想象的和暗示的存在的影响。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社会行为的依赖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有代表性的是C.A. Ellwood (1925)的定义,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心理学为基础。从对人的反应、交往和本能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出发,“研究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利于理解个体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和诞生(19至20世纪初)1908,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西方将这一年视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
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将科学实验方法引入这一学科,使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的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f·奥尔波特。
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出版了《基于实验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正式开始。社会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主要有三个原因:1)开始使用实验;2)用定量分析来补充对现象的定性分析;3)从描述现象到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就对社会促进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多年来,这一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莫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开始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方法,完善了以托马斯和齐纳内茨基为开端的态度研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1934中,莫雷诺提出了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社会测量方法。
1938年,勒温将场论引入社会心理学。这些研究方法体现在为“社会心理学”构建一个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其定量化、精确化的研究方向。3、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同。
《社会心理学》1928年问世,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完善了从托马斯和齐纳内茨基开始的态度研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1934中,莫雷诺提出了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社会测量方法;1938年,勒温将场论引入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征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历史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
1860年,出现了一系列由拉卡·鲁斯和斯坦塔尔撰写的关于民族心理学的论文。此后,弗洛伊德的《模仿法》、西格尔的《犯罪大众》和勒邦的《大众心理学》相继问世,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5438-0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史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
1860年,出现了一系列由拉卡·鲁斯和斯坦塔尔撰写的关于民族心理学的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法》、西格尔的《犯罪大众》和勒邦的《大众心理学》相继问世,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5438-0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莫德开创了实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方向。
虽然用实验方法对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8年triplett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和普及这个方向的是allport和Maud。在他们之后,实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开始成为西方特别是美国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一书出版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进入快速发展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方法,完善了托马斯和齐纳内茨基开创的态度研究,成为当时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1934中,莫雷诺提出了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社会测量方法;1938年,勒温将场理论引入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征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20世纪50年代,Ashe等人对服从进行了研究。
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说服的研究。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研究中心。
20世纪70年代,以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为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为研究热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和应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同。早期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侧重于大群体和大众的心理现象,如拉恰·鲁斯、斯坦塔尔和冯特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对大众心理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影响,如塔德的模仿定律、勒邦的群体极端主义、人格消失等。20世纪初,态度研究成为中心。
实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出现后,对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后来,群体过程、说服、服从、认知失调、归因等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美国是研究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其研究课题具有代表性,经常影响其他国家。随着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课题日益丰富和扩大。
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到社会惰化研究;从对服从的研究到对反服从和独立的研究;从攻击性研究到利他主义研究;从对吸引力的研究到对爱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到归因的研究等等。说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正在日益拓展和深化。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用现场应用研究检验实验室研究得到的理论,并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新世纪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者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会来回往复,互相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人格和社会心理的进步。
6.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000字以上)。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它有很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早就讨论过身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谈到了心灵。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类的心理特征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培根、霍布斯、洛克等英法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在18年末试图纠正中世纪被神学扭曲的心理学思想。并给出科学的解释。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知识来源于外界,洛克首先提出了联想的概念,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Lamater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机器,虽然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19世纪中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的威信也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此时,生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孪生科学,也已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性讨论,转向具体问题的研究。这一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现代心理学成立于1879。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被宣布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和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觉和知觉的心理过程,主要采用生理实验技术,所以他把自己的研究称为“生理心理学”,也叫“实验心理学”。迄今为止,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已经反复数次。起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成一些心理要素。例如,对一本书的感知是由矩形、一定大小和绿色封面等感官成分组成的。这个观点无疑是受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用了分析方法,化学元素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把冯特的心理系统称为元素心理学或结构心理学。冯特晚年还进行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大量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高级学生。回国后,他们分别成立了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冯特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却遇到了困难。问题出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的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需要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并不是所有心理学的人都能认同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沃森第一次挑战了冯特的心理学。华生指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平起平坐,就必须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沃森说,意识是主观的,没有人能看到或触摸到它。你不能把它放在试管里进行测试,所以这么模糊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科学心理学应该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到的事物之上。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所以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它想探究一个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只能推测。我不确定,所以不需要关注。沃森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新行为主义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用行为主义原理改造社会。他写了一部小说《瓦尔登湖II》。它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为“行为工程”,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在中国身上。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无处不在。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社会制度,向往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不胫而走。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主导了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不能因为心灵的活动是看不见的,就否定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然而,仪器或其他工具仍然可以用于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客观研究。毕竟心理学要研究人的心理内部过程。而且人的社会活动极其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学可以解释的。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欧洲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流派,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结构心理学的基础主义。其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克勒。格式塔是德语格式塔的音译,意为整体和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部事物时,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由外界决定的。但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将* * *组织成某种格式塔,决定了人们从外界看到的东西。当时物理学中流行“场”的理论,而格式塔学派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学的规律也可以应用到人脑的活动中。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类人猿的智力。克勒观察了类人猿如何折叠几个木箱。
7.心理学史及心理学入门书籍《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两本书,理论很好理解,有很多例子。
在你对心理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你可以看看各个领域的心理学:杰瑞·m·伯格(Jerry M. Burger)、e·阿伦森(E. Aronson)、发展心理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大卫·r·谢弗/凯瑟琳·基普,我推荐的主要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指关于精神疾病的写作,如抑郁、焦虑、惊恐障碍、强迫症等。,作者劳伦·b·合金,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马诺斯)然后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之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个人建议你一定要在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之后再去看心理咨询。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和基本的调节方法。
8.什么是社会自我,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受社会的影响。所以,自我不是单纯的随心所欲的自我,而是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我。用社会自我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通俗点就是专业社会心理学的自学大纲。1.课程概述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交往中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科学。
人是社会的动物。他一出生就处在一个先前形成的社会中,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关怀,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自我意识和人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个人会有意识地通过行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社会决定和影响个人,个人也可以积极反作用于社会。
所有的个人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找到社会原因,所有的社会问题也都与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有关。人的行为很复杂,但也不是深不可测。
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两个基本动机:维护自尊的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需求。要了解我们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感知和思维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概念是:社会影响对人有强大的作用;为了理解社会环境的力量,我们必须考察决定人们如何解释社会环境的动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影响,我们都受到别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如何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的。
二、自学法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基本理论概念。社会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证科学,其目的是科学地回答关于社会行为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理论,还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结合真实案例加深理解。
除了教材,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心理学》(美国),侯玉波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月《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杰森,北师大出版社2000,8月《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沈主编,和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10,3 .每章需要掌握的要点: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学习和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课程打下基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强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见和伦理问题。(重点)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通过本章,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重点)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第三章社会化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社会化的含义、历程、内容和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定义;(强调)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内容;(重点)社会化因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计算机网络。(重点)社会化理论:精神分析、认知发展、社会学习理论等。
第四章社会角色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连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了解社会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角色扮演的技巧和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也了解性别角色差异。社会角色的意义;社会角色的分类;(强调)角色理论;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冲突;(重点)性别角色差异。
第五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独特形式,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直接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的内容:身体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 * *我与自我;现实自我和可能自我。
(强调)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自我过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表现。第六章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人们社会行为的直接因素。因此,了解社会动机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人们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动机的含义和特征;社会动机的类型: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力动机;动机理论: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重点)系统激励理论。动机挫折与行为反应:挫折的产生;挫折后的反应与应对。
(重点)第七章社会认知了解社会认知的特点、范围和影响因素,特别是认知偏见和印象的形成方式和应用。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和图式;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重点)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因素、客体因素、认知情境因素。
(强调)印象形成的规律和模式;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第八章社会态度社会态度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将着重于态度及其特征、态度的要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偏见。
态度的定义和特征,态度的要素;(重点)态度与价值观、信念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偏见:偏见的原因,偏见的结果,消除偏见的方法。(重点)态度评估。
第九章态度的形成和态度的改变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