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论文
标签: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经济关系教育
序
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的性格培养。体育与德育、美育、智育同等重要。当两者互为条件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运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装饰品或者架子,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无足轻重的位置,那我们一定会受到历史无情的惩罚。
20世纪初,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下了著名的论文《体育研究》,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发人深省的命题。①当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体质是否已经野蛮到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抗衡?你有足够的力量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吗?恐怕每个清醒的运动者都无法给出一个非常乐观的答案。
党的十三大决定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振兴国民经济战略的首位,把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粗放经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的综合目标。有了这一目标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六大用六个“更加”作了简明的开篇,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落实体育的地位,促进经济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必要研究体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在以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提高全面建设社会的人力资源水平;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体育与经济的含义。
1.1运动的意义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这个词有多种解释。体育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训练,是开发人的潜在能力的活动。从教学的性质来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产业可以为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科学技术,提供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所以体育的发展本身客观上包含了经济因素。体育的发展是一项超前的事业,因为培养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滞后的。因此,体育的发展必须先行。
1.2经济的含义
经济代表一定的财富和生活成本,也可以代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总和。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体育进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强健的体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说明体育运动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
2.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经济繁荣。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具有同步的基本节奏,与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最根本的因果关系。体育发展不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我们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体育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体育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相协调。
社会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体育事业的内部结构和比例。马克思指出:“人类总是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通过仔细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些任务。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正在形成的时候才会产生。”(2)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规模,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即保证必要的人力,提供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场地、书籍、器材等。,并保证必要的财力,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开支和体育经常性开支。国外学者对1984届奥运会的奖牌分布和获奖运动员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98%的奖牌被经济水平更高、人均寿命更长的国家获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发展的前提指标。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决定了劳动力的总量,也决定了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总数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决定了体育体制和体育结构。
2.2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决定了体育发展的规格和方向。
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水平、方式和水平制约并最终决定体育的质量,即制约并最终决定劳动力的规格,进而决定体育训练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对竞技体育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有直接影响。265438+20世纪初是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世纪里,社会化大生产在广度和深度上迅速发展,将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在下降。进入小康社会后,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得到更大的社会支持。
3.经济发展也需要依靠体育的推动。
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的发展一样,不是主观的,不可能单独调整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特别是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和人们劳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运动技能的培养。经济发展与运动技能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运动技能训练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源的再生产,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数量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质量上要相互适应,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再生产。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力再生产是任何社会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体育锻炼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体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最基本的联系是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来实现的。
劳动力的再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恢复和保持职工在现有生产过程和科技活动中的劳动能力,使其能够继续从事劳动和工作;二是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以替代退出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补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在劳动再生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通过生活资料的消耗来进行的,包括需要花费一定的物质资料来教育和培训劳动者,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后者要通过投资体育来进行,发展体育是重要的劳动生产手段。
那么,体育在劳动再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体育锻炼传授和积累劳动技能。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的再生产还包括技能的代代相传和积累。”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是将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受训者,保持和发展员工在生产过程和科技活动中的劳动能力。
第二,运动可以产生劳动能力。人的工作能力是他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教育可以生产劳动能力”⑤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现代生产条件下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发育,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体育锻炼能力,锻炼强健的体魄,使之成为合格的劳动力。
第三,体育投资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能力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除生产和自身价值以外的新的价值。经过训练和锻炼,劳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超越自身的新价值。”这不仅说明体育投资是生产性的,而且体育投资在生产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消耗的费用相比,往往是一个“扩大”的量,这就是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在生产中的作用,在生产中反复实现。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设施建设投资为71.3亿元,将极大地改善体育产业的硬件设施,带动其他产业投资体育产业,从而增加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
3.2发展体育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的重要途径。
科学本身是一种经济,但不是具体的、直接的经济,而是以知识形式存在的潜在经济。要把科学转化为具体直接的生产力,一部分可以通过体育来实现。一方面,通过体育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成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了劳动力的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发明创造,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中,构成生产资料的要素。这个过程也是由体育科学培养的科技人才来实现的。社会科学也可以通过体育科学转化为物质力量。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不断拓展劳动者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产生新的更高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不断揭示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3.3体育是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是一种精神生产,也称科学生产。教育不仅可以积累和继承前人的科学技术,还可以承担发展科研的任务。体育培养运动员,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地掌握前人在某一领域的科学精髓,包括从前人的某些思想和技术中获得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实验,探索未知领域。最终实现突破,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4.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4.1体育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经济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各种社会组织在改革中获得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并迅速发展壮大。到1992,全国组织有1400个,省级组织有19601个,县级组织有16000个(据中国日报65438,⑦)但在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参与程度、独立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几点:①。采取“民间政府援助”的方式,由政府和财团提供资金支持,依托民间体育组织开展国内体育活动,参加国际体育比赛。(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再被政府垄断,而是分解为社会中的各种利益集团,使得市民社会和世俗社会相应发展。
4.2农村体育的发展
农村体育问题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和重点。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以下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涉及的内容包括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以及一些竞技体育。在中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帮助和治理国家的大事来抓。发展农村体育在中国体育发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战略地位。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发展农村体育有利于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设体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农村体育问题的解决和程度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对其发展的建议有:①加强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让每一个公民真正明白体育工作的意义。(2)加强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体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强化监督职能: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体育工作质量,评价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和实施的措施,将体育工作纳入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4)加强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总之,只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体育内容和过程的优化,各级重视,狠抓落实,农村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4.3认识体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教训是体育的发展需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具体来说,追求表面的“高指标”,往往导致规模大、效率低、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发展和脱节。条件跟不上发展,这是过去乃至现在的症结所在。为此,必须做到:①必须正确理解和贯彻“体育发展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也要依靠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贯彻和处理好“服务”和“依靠”的辩证关系。②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有条件发展的原则。
4.4体育产业亟待开发
体育产业是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和健身需求的新兴产业。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使得体育产业从一个非独立的产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使得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目前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有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比赛转播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业、体育电子商务等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行业。体育的发展必然会扩大相关部门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为这些部门提供市场,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首先,它可以促进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训练和科研设备、运动饮料、药品等生产的发展。资料显示,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一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从65438年到0998年,美国体育年产值达到631亿美元,体育产业价值占GDP的2%。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存在的问题有:①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明显快于西部。(据统计,1999年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人均GDP为4145元,仅为东部的36%,即1/3。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温饱边缘。中国31.42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占48.25%。(2)结构不合理:具有本质功能的健身娱乐明显滞后于体育表演业。(3)、其他部门没有得到协调发展,部门之间的关联度也很低。总的来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诱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惊人。预计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至少将达到数百亿元。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体育产业做好,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呢?主要谈以下几点建议:①。加大对西部体育产业的投资和开发。利用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体育旅游。重视西部地区农村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普及,通过土办法与外国相结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其独特价值。②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大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加强社区健身指导员的培训。(3)通过“私人政府援助”,其他部门的金融合作将促进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4)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争取在政府支持下举办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