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与哲学思维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准直观教学法外,还应重视单元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比如学戏剧的,可以形成一个专题,联系中国传统戏曲来讨论。以下是J. L .分享的外国文学教学与哲学思维培养范文。
外国文学教学是实现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哲学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理顺外国文学教学与西方哲学思维方法培养的相关性和统一性,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哲学思维培养必将成为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生长点和外国文学教学的新视角。
文学教学;哲学思考;投机方法
一,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和哲学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前者是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所以是具体的形象化;后者是思辨的、逻辑的、推论的,所以具有抽象的理论色彩。两者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在文学中,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揭示出来的;相反,在哲学中,特殊性是通过普遍性揭示出来的。我们也承认,文学和哲学都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两者关系密切。关于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关联理论?认为哲学是文学的思想背景,其完整的思维体系可以满足人类对知识的好奇心,同时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宇宙之间相互合作。因为人可以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人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适应自己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在致力于反映生活、描写生活、提出理想、表达情感思想时,明显受到哲学的影响。第二,哲学可以作为文学批评的工具。因为文学作品是用语言表达的,而语言表达的食物是有线索和途径可以探索的,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哲学可以从外在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吴希敏,1994)。
第二,外国文学中培养哲学思维的范式
(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大部分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能力,甚至上升为更全面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维者具备很多人格特质,比如好奇心、开放性、系统性、分析性、探索性、批判性、自信心和成熟性。它培养了富有创新意识的批判精神。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西方文化和文学背景,结合历代接受者对探索性文学形象的评价和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批评,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直接相关。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成为一种解放力量,在不断的批判中实现不断的创新。
(2)哲学辩证思维的培养。哲学辩证思维具有综合联系性和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如何理解外国文学中复杂的文学现象及其发展脉络?对前景做出准确判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我们只解释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等。总的来说,但是我们不分析这些学说的产生。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这些学说的前因后果,这些知识就会被搁置,就无法上升到法学的层面,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注入辩证法,运用辩证法融会贯通,准确分析其正反两方面。
(3)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善于发散思维,导致突发奇想,超前于想象等。,可以启发。当然,发散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任何一种想象都是在一定的体系中进行的。就外国文学而言,它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所以,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站在外国文学的层面上思考周围,还是发散周围,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在深层思考中碰撞出火花。(钱宁宁)
(4)哲学思维意识的培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思维阶段分为前操作思维、具体操作思维和形式操作思维。后两个思维阶段是形象的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经验思维,一种是理论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前者是在观念的基础上比较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后者是通过分析事物的各种属性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大学生在记忆时能抓住主题,标出重点,编好提纲,是理论思维的表现。
(5)求同求异的培养。求同思维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事物之间寻找* * *相似性。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独特性和个性。我们要求学生的是能够看到差异中的相似,以及相似中的不同。如果我们比较一下18世纪的英法德文学,就会发现它们的异同。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分析、判断,提高哲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外国文学中哲学思维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的定义越来越取决于思维素质的高低。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作为主干课程的外国文学应该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找到更合适的定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这就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法。一方面,要能随时将所学知识的最新成果和学术界正在争论的话题溶入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站在批判和创新的最前沿来启发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要让学生怀疑、挑战、开拓,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怀疑、挑战、开拓的气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结合自己的科研,采用一些不同于课本和权威的角度和方法,或者对疑点和难点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外国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充满了审美愉悦,通过教师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指导,会更加生动活泼。
(二)建立宽松的民主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哲学思维能力的前提。气氛看似是一种无形的元素,但实际上却蕴含在师生的互动和活动中,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中,使之完全被教师、学生和观察者所感知,是能够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积极、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设置有利座位来提高教学效果。理论上,萨特?涉及文学观?主要被批评?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唯美主义观.理论思维培养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西方中心主义?用恰当的西方文论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应用是可行的,但久而久之容易忽略东方文论乃至中国文论的存在。在外国文学课上,要重视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东方文化积淀的培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外,安排学生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摘要也是培养理论思维的好方法。
(3)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哲学教学内容体系。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也与知识体系本身的构建密切相关。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纯粹,以历史为线索,分阶段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作品和作家。这种模式比较固定,缺乏新鲜感。能否恰当地将比较文学的相关内容纳入外国文学的教学,尤其是比较文学的思维方式。其次,除了按思潮教学,能否按文学类型分类进行戏剧、小说、诗歌教学,举办戏剧表演、小说改编、诗歌朗诵等多种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4)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准直观教学法外,还应重视单元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比如学戏剧的,可以形成一个专题,联系中国传统戏曲来讨论。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构建国家文学话题,比如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美国文学话题和英国文学话题。同时,完善文学哲学思维的考试模块模式。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包括记忆、理解、创新。其中创新层面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观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改革,学生不仅可以重视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
[1]吴希敏。西方文学与哲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4,02:26-32。
[2]王富玉。辩证思维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
[3]应龙。论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指南,2011,28:117-119。
[4]于春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5]陈静。外国文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18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