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作为一名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真正用来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我经常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去获取一些信息(暂时不提知识),也习惯了,也真的觉得这也是一种提升和学习。

就是这几天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

零碎的时间,比如课间休息,饭前饭后,偷懒的作业,日积月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财富。会用是基本,怎么用是关键;

条条信息,比如朋友圈,微博,知乎,等等。这些零散而短暂的信息对我们的感官产生了强烈而迅速的冲击,但它们带给我们大脑的却是零散的点,没有源头,也没有避难所。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碎片化的阅读材料只能称之为信息而不能称之为知识,因为它们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叫做联系。

为了适应读者碎片化的时间特点,碎片化的阅读材料往往短小精悍,就像一篇议论文。为了节省时间和视觉空间,省略了大量的论证过程,只留下结论部分。

读者得到的是零散的结论,所以也省略了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结果是:

1.容易遗忘:碎片化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处理,往往只是大脑的过客;当时你以为启发性的结论可能真的会出现在合适的场合,不会从脑子里冒出来。他不需要,所以不会慢慢存在。

2.片面理解:每一个观点都不会深入,人都会跟风。“没错”“哦,没错”,缺乏主见,摇摆不定。

累了,明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