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哲学方法验证或反驳相对论
文革期间,很多人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亩产一万斤的可行性,相对论是错误的。结果很可笑。
顺便贴个相关信息:
爱因斯坦是反动的?文革中批判相对论的闹剧。
“相对论”传入中国后,它和它的发现者被人们称颂了很久。然而,从65438年到0952年,苏联发起了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运动,指责爱因斯坦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中国紧随“老大哥”之后,于6月195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日丹诺夫的文章,指责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和不可知论,抨击爱因斯坦是“反动分子”、“民主个人主义者”、“老民主主义者”。
中国对爱因斯坦的批评最初是受苏联的影响。然而,在苏联停止批判的6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原因,中国对相对论的批判愈演愈烈。
65438-0965,中国青年报举办了是否应该“既通俗又专业”的讨论。有些人以爱因斯坦为论据,认为即使没有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一个人仍然可以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为了反驳这种观点,4月,中科院的两个人撰文指出,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超越阶级和政治的科学家。事实上,是爱因斯坦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使之成为美帝国主义手中威胁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砝码。争论如此激烈,钱学森还被要求写一篇讨论文章,也用“原子弹”的例子来说明爱因斯坦没有脱离资产阶级政治。
一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很快,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成为自然科学中批判运动的第一个突破口。这场批判运动最早是由湖南醴陵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引起的。1967,老师去北京搞“革命系列”,宣传自己关于“场论”的“革命论”。他以“北京场论小组”的名义发表论文,根据毛主席语录对物理学中的场论进行批判。相对论被批判为“没有跳出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完全违背了我们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的物质矛盾运动规律”。这篇论文引起了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的注意,并表示支持。
196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关于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该班在成立之初就认为“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严重错误是目前阻碍自然科学进步的最大绊脚石之一”,认为“应该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批判相对论、改变其一生的武器”...没有这一点,自然科学的理论就不能被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6月,班级发表了第一篇批判文章,题为《彻底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观点——评相对论光速不变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的“罪状”如下:“相对论是彻头彻尾的主观主义和诡辩主义,即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光速不变原理“深刻地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终极社会、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可超越、西方科学是人类科学的极限”的反动政治观点,“从根本上违背了唯物辩证法,而且没有得到实验的直接验证”。为了加强说服力,本文引用了毛泽东和林彪论证光速不变原理的“错误”。
这篇文章送给了毛泽东、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同时,学习班在收集资料、酝酿、撰写后续文章方面更加积极。
第二篇批判文章《相对论批判(讨论稿)》发表于1969年8月。本文提出一个论点:如果根据相对论,同时性是相对的,那么在1969年3月中苏边境金银岛事件中,我们说苏联开了第一枪,苏联说我们开了第一枪。事实上,哪一方开了第一枪是无法做出客观判断的。这个论点如此“有力”,以至于一些反对相对论批评的人不敢再为它辩护,因为谁为相对论辩护,谁就是为苏修辩护的叛徒。
两个月后,《相对论批判》完成,分发到全国各地,鼓励群众运动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中央文革小组多次批示部署,准备用红旗发表。
由于对公开发表这一批评的后果没有把握,1969年秋天,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刘西尧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除“研究班”代表外,竺可桢、吴、周培源、钱学森等应邀出席会议。中国“原子弹之父”王也受到了的邀请,但他拒绝出席。
钱学森外交地说:“鉴于爱因斯坦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影响,恐怕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这件事。”吴说:“我认为这篇文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如果我们公布了,它将成为一个笑柄。”竺可桢、周培源等人都反对发表这篇文章。
从65438年到0970年,这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的阵地转移到上海,成为姚直接领导的“上海革命委员会写作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批判相对论的运动一直持续到1976,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大部分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夸张的“梦话”。
1979年春天,为纪念爱因斯坦诞生100周年,科学家们齐聚北京。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批判爱因斯坦的闹剧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