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历史学术论文
如何写好历史学术论文
下面按照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1)论文题目科技论文是有题目的,不是吗?无标题。论文题目一般在20字左右。题目大小要和内容一致,尽量没有副标题,没有1报告和二次报告。论文题目都是直接叙述的语气,没有感叹号和问号,科技论文题目不能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语。
(2)论文署名的科学论文应署名真实姓名和真实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就归属,便于后人跟进。严格来说,论文作者是指对论文的选题、论证、文献综述、方案设计、编制方法、实验操作、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写作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够回答论文相关问题的人。现在参加工作的人往往都是罗列出来的,所以要按照贡献大小来排列。论文的署名应该是本人认可的。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学术导师列为论文作者或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一般不署名。
(3)论文的引言引人入胜,意义重大,要写好。一篇好的论文介绍,往往能让读者了解你工作的发展,以及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的地位。要写论文的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有必要回顾必要的文献,陈述问题的发展。用词要简洁。
(4)论文材料和方法如实写出实验对象、设备、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并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都可以按照杂志的投稿规则来做。
(5)论文的实验结果要高度概括,认真分析,逻辑呈现。我们要从粗中选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做出主观选择,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的时期得到的数据,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时得到的数据,以及实验条件不符合时得到的数据才可以丢弃。而且发现问题时必须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允许在汇总处理时因异常而随意消除。在丢弃这类数据的时候,要丢弃相同条件下,同时的实验数据,而不仅仅是那些不是我们想要的数据。实验结果的安排要紧扣主题,有些数据可能不太适合本文,可以挪作他用。不要把它塞进一篇论文里。文章应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会用表格的不要用图表,会用表格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空间,增加排版难度。文字、表格、图表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意外变化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解释,不应随意丢弃。
(6)讨论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放眼全局,抓住主要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讨论。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而不是重复实验结果。应重点论述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成果和观点,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反对的观点。在论文的讨论中,你可以对这个题目的发展提出设想和想法,但分寸要适当,不能写?科幻?还是?想象一下?。
(七)结论或结论论文的结论应写出清晰可靠的结果和结论性的结论。论文正文要简洁,可以逐项写。不用它总结?像这样含糊的话。
(八)论文的参考与奉献这是论文非常重要也是有问题的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方便查找,同时也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以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几乎从头到尾都有需要引用的参考文献。比如,论文的引言中要引用最重要、最直接相关的文献;在方法上,应引用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需要引用数据与文献进行比较;在讨论中,应引用与论文相关的各种支持或矛盾的结果或观点。
全粗心,不查文献;故意不引用,自诩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摆姿势是不对的。但这种现象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出现,应该算是研究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遗漏重要文献、故意不引用他人文献或故意贬低他人工作等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比较微妙,比如在介绍中介绍应该有的内容,引入讨论中。这将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把它和你的论文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再比如,科研总是深入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某年有人在这个题目上做了什么,某年有人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什么?现在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个研究。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表达完全不会损害你的贡献。有的论文作者不说这个,而是说有人一年做了这道题,一年没做,现在我也做了。这不是现实的态度。这有时候可以忽悠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要一个知情人去戳,纸老虎就破了,结果弄巧成拙,失去公信力。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9)主任、技术助理、特殊试剂或设备的提供者、资助者以及提出重要建议者,均为致谢对象。纸质感谢要真诚真实,不要低俗。不要笼统地感谢教授,也不要只感谢别人。写论文致谢之前,要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不能把横幅拉成虎皮。
(10)论文摘要或摘要: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简要概括论文全文。永远放第一条。论文摘要需要写得仔细,有吸引力。让读者阅读论文的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微缩模型一样,或者读完论文的摘要后还想继续阅读论文的相关部分。另外,要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要用真正的重点学术词汇来写,不要泛泛而谈。
历史学术论文范文
历史理论与历史教学
[关键词]通史文体,历史哲学,高中历史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文献识别码】B【文献号】0457-6241(2011)21-0003-03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几经变化。2007年上海市新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了通史体例,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新教科书要在高一、高二阶段教育学生基本的历史观念,达到公民教育的目的。中学的历史课不是培养专业的历史学家,而是学习一个合格公民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而且这种历史知识应该是系统的,其理论基础应该达到历史哲学的水平。通史体例有利于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高中生也是最适合接受通史教育的年龄。他们有能力理解和接受作为历史哲学的通史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加强教学。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是合理的。同时也借鉴上海市编写的前两套高中历史教材和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经验,采用中外史合编的通史体例,进一步强化世界通史的整体结构,更好地体现中国史与外国史的联系和互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历史从分散到融合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而且在体例和结构上也有别于初中课本。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教材的指导思想,这是在比较各种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目前流行的世界通史编纂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理论范式:
1.综合-比较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一种历史叙事的框架,即国家历史的整合和比较,不存在客观的全球历史运动。这个世界通史体系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2.联系-互动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人类社会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随着人类交往空间的扩大,世界历史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但这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的多元结构。这种世界通史体系是以文化形成的历史观为基础的。
3.结构-进化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的结果,客观世界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使其能够形成世界意义上的整体结构。这个世界历史体系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近几年流行?全球历史观?它包含了上述两种理论范式,所以它来源于不同的历史理论。全球历史?系统。
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联系-互动范式出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的交往史是?世界史?因此,交往的历史起点是世界历史的发生。同样,在联系和互动的意义上,世界史?用什么?全球历史?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区分交往的空间范围和交往的密切程度,它们可能作为表达阶段差异的概念:从局部的、有限的交往和互动到全局的交往和互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进化范式出发,世界历史的发生依赖于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及其需要的方式,并能通过各种形式将分散的社会单位(民族和国家)连接起来?聚合?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历史并不总是存在于过去,但历史作为世界历史是结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获得了世界历史的本质——整体性?结构?的内涵,而不是指接触和交流。那么,所谓的?世界史?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整体结构的起源。
从一个分散的、联系的、互动的人类社会到一个结构化的、整体性的人类社会,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历史动力来实现的,那就是?工业生产力?。所以工业化的起点和世界历史的发生是一致的,第一个?工业社会?这是世界历史结构的原型。原型的扩张及其与其他社会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一个世界历史运动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运动(工业文明全球化)的进程中,哪一个较早,仍然具有明显的地域结构特征和一维扩张?世界史?渐渐地越来越多?全球?具有结构特征和多维整合的世界历史(?全球历史?)进化。显然,这一发展阶段不仅表达了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接触的密切,更重要的是结构意义上人类社会整体性的提高。
我们认为?从分散到整体?他的世界通史观是对世界历史宏观过程的科学解释。这套教材以此为指导思想,以中外通史为基本体例,突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生产方式和制度演变线索,古代区域文明向现代世界体系发展中的纵向因素和横向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国历史进程中本土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当然,我们对行文风格和指导思想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一种主观偏好,而是吸收了中国最新的、发展的世界历史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家所公认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学家最突出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苏联通史体系的束缚,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作出了较为完整和独到的阐释。在这方面,中国历史学家吴予希和罗荣渠做出了重要贡献。吴予希先生率先提出要准确理解和阐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根据这一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世界历史从分散到融合的过程?。罗荣渠先生在中国首次将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现代世界的进程。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编写的这套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我们认为,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应该基于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在文明发展初期,其地域性非常强,多元的地域文明是古代史的特征。第二,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人类摆脱了地域条件的束缚,开始走向日益相互依赖的整体发展,直到进入?全球化?时代周刊。因此,在工业文明阶段之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历史叙事的主线。如果不区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而只强调地域文明在空间维度上的特殊性,我们会陷入?文化形态的历史观?片面性。编写教材时,应尽量将上述对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认识纳入中外通史合编的框架体系。
目前使用的上海市高中历史教材中,一至三卷是在地域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古代东方,古代欧洲,美洲,非洲都是并行发展的。因为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所以中国史在教科书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中国史内容的厚重并不意味着在历史观上把中国史当成世界史的主线。正确的理解是,中国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几大区域文明之一。我们提醒老师注意,无论是西欧还是中国主导的古代史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建议在第一至第三卷,即工业革命前的古代史中,把不同地域文明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生产方式、制度特征、文化类型解释清楚,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在古代史教学中,还要注意各地区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及相邻地区之间文明因素的传播和渗透。区域文明起源阶段的社会结构演变过程及其特殊性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在这一阶段,从原始血缘社会向区域社会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从而导致不同的发展路径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其中西欧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孕育了后来所谓的?现代性这一社会基因为工业文明的发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相应的观念文化。因此,在引导学生比较古代区域文明时,重点应该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多元的文化类型。在文明发展的时间轴上,会有哪些制度上的差异?高级?用什么?落后?在文明分布的空间轴上,文化多样性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特征。
第四卷重点讲述了西欧社会如何走向工业革命的过程,并由此展开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本卷内容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老师在讲解中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在第四卷中,不仅有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概念,还有民族国家和世界体系的概念。第四册最后一单元的题目是什么?世界体系的形成?我们认为,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世界的体系结构还没有形成。虽然有文化交流,贸易交流和军事征服,但这些交流并没有导致所有文明地区的整体发展。现代世界体系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它通过殖民主义的强制开启了全球发展的进程。因此,教师在使用第四册进行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西欧史导论,而要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世界史的背景下。
第五卷和第六卷重点论述了整体性和区域性特殊性的关系及其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进一步发展,突出了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20世纪充分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在本世纪,由大工业发起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决定性地超越了区域发展阶段。工业文明的全球普及和现代社会发展机制的全球传播,最终将世界各地区联系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在经济力量的推动下,人类在伴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历史进程中,进入了全球现代化的新阶段。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上半叶以战争和革命为特征的历史进程,也是以殖民主义为标志的世界体系初级形态的解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建的转折点。世界主导权的转移和殖民体系的解体为世界体系的重新整合准备了条件。然而,二战后东西方的冷战格局延缓了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国际政治层面两极结构的影响下,世界体系一度呈现出双重特征。事实上,这种二元性仍然反映了世界体系重建中的过渡。作为世界体系的基础,世界市场的本质是由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建仍然按照其内在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向多极化发展。最后,冷战以二元结构的整合和两极结构的崩溃而结束。冷战后,世界市场的一元性和全球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世界体系发展提供的结构性要素与科技革命提供的技术性要素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深刻根源。当然,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全球问题?甚至演变成?全球危机?这是当今世界全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也在课本上做了必要的暗示。
最后要强调的是,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处理是历史教学的关键环节。通史的比较突出了人类历史的时间性,就是在时间的前提下考察各个空间的具体发展路径和历史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历史的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忽略了时间的线索,就会变成不同地理空间和各种历史事件的随机或简单组合,背离了唯物史观的宗旨和通史体例。当然,在正确把握历史时间的前提下,空间因素的表达也很重要,因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叙事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空间区域进行的。无论是在文本写作还是课堂教学中,历史叙事的建构者和接受者都是具有空间身份(民族、国家、地域)的人。
作者简介余伟民,男,1951出生,上海市人,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主编。
你看到了吗?历史学学术论文怎么写?人们仍然看到:
1.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2.历史教学学术论文
3.学术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要求
4.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5.本科学术论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