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999是我国的“政府上网年”,国家信息部门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计划到2000年力争实现80%的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上网。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各级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800多个政府部门申请了域名,其中200多个已投入运行。可见政府上网工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积极的响应。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上网不仅触及技术,更触及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甚至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生活方式。它要建设的“电子政府”在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对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和管理决策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上网策略,将挑战转化为政府改革的动力,推动中国行政体制的深入改革,已成为行政管理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是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
政府上网建设“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内涵是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虚拟组织,从而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的外延几乎涵盖了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的所有政府管理职能。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依法行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的民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有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表现为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少数到多数,从部分到全部。政府上网正好迎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开辟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和讨论国家事务的有效途径。公众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表达意见、与政府领导对话甚至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政府也可以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建议,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伴随互联网而来的管理透明、政务公开,在扩大民众对政府管理的认识范围和程度、对政府管理实施有效监督、规范政府行为、保障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上网有助于政府公务员端正工作作风,定位为公仆,也有助于政府及时纠正管理失误,承担失职责任。
(二)有利于强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
政府上网是政府职能上网,但不是所有职能都能上网。除了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还要考虑政府的能力,了解政府在网上能做什么。这无疑为政府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能和能力提供了一面“镜子”,可以使政府下定决心建立有限政府,即建立一个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都受到宪法和法律明确制约的政府,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制约。可见,政府上网对其转变职能起到了借鉴和催化剂的作用。当然,在线功能的电子化和计算机程序的顺序执行会进一步限制功能的扩展,制约其规范化行使。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正在从管理型向管理型转变,政府可以利用上网的机会,完善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改进行政管理的组织、方法和行为,使政务从神秘封闭走向透明公开,使管理从间接走向直接,使公务员从“高高在上”的官僚变成高质量服务的公仆。当然,网上政府最重要的管理服务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平等公正的信息资源。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是政府。政府上网后,将克服各种物流、信息流障碍和组织障碍,杜绝传统管理组织形式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而导致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的分布和流动更加合理,信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因此,政府通过互联网宣传政策,扩大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遏制和消除官僚主义,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完成投资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任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选拔任用优秀人才。
“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与前几届政府有很大不同,对国家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需求,特别是管理和科技素质的缺乏和迫切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务员必须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激励自己尽快增加理论知识和实践才能,尽快适应网上新的行政环境,胜任“电子政务”中的工作。由此,政府上网为国家公务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二,政府在互联网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