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运动与健康的论文?

通过对学生准备活动的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锻炼观念,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准备活动;习惯;终身体育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当前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人们常说“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意思是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不科学的锻炼不仅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准备活动作为体育锻炼的初始阶段,是提高体育锻炼质量和效果、避免伤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被置于“有无”的位置,使得体育锻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学会做有效的热身活动,养成做热身活动的习惯,对于终身体育锻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本文分析了原因并采取了措施:

1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对07级入学新生(07护理班、07临床班、07药学班)148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1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热身活动,61%的学生认为热身活动会影响运动能力,浪费体力,28%的学生认为热身活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学生不做准备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1学生认为准备活动消耗体力。这种认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约占74.2%。从学生的了解来看,说明学生对人体活动规律以及合理的准备活动对人体器官的良好作用缺乏了解。同时也说明学生缺乏对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良好亲身体验,没有真正意识到准备活动的好处,这就决定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错误认识。

1.2学生不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在调查中,还发现67.4%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做准备活动。如果老师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会发现有的学生只是随便动动关节,有的学生跑几下就完事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准备活动的方法、内容、数量、时间,也不会去做专门的准备活动。学生缺乏独立做准备活动的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措施。

2.1明确有效热身的标准:热身活动的运动量和时间长短要根据运动项目、内容、气候变化和自身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以使身体温暖或出汗为宜,心率升至130次/分~160次/分,使内脏器官和四肢的活动范围和肌力达到适宜的工作状态。正式练习之间间隔2~3分钟为宜。准备活动关节的顺序是:头、颈、肩、肘、腕、腰、臀、膝、踝、趾。准备锻炼肌肉的顺序是:上身(包括胸、腹、背、上肢等。)和下肢(包括臀部、腿部、脚底和脚趾)。准备运动力量练习的顺序是:从小、中、大循序渐进为宜。教学准备活动还应该包括一些类似于基础练习的动作。

2.2引导学生理解、认识和体验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要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做好准备活动,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深刻理解准备活动对提高运动效果、有益健康的真正意义。因此,要向学生讲解有关热身活动的作用及其对人体的良好影响的生理、心理知识,讲解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让学生了解科学道理,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目的。这些内容不仅要在理论课上讲解,还要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讲解。可以在做准备活动的同时或之前进行讲解,后续活动的作用、目的、收益要反复强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有意识地做准备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也对准备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使自己的准备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真正起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学生对热身活动的重要性只有理性的认识是不够的。学生应该亲身体验热身活动的好处和作用,让他们在热身活动后感到放松、神清气爽和充满自信。我们学校的新生入学时必须进行体能测试。对于被调查的班级,我们第一次考试不做热身活动,第二次考试老师认真带领热身活动。结果表明,热身活动测试成绩明显提高。50米平均增加0.3秒,铅球平均增加0.25米,立定跳远平均增加0.08米,仰卧起坐平均增加3.2秒,800米平均增加9.27秒。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考试,采取两次测试,一次不做热身活动,一次做。结果表明,不仅准备活动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动作技术的表现也相对稳定,错误较少。这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热身活动的好处。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准备活动后,心理更加放松,自信心增强,动作更加灵活协调,容易发挥出最佳水平。这使学生对准备活动有了感性的认识,真正体验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2.3明确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创新,激发兴趣。热身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热身活动,包括各种走、跑、跳运动,徒手运动,活动四肢各关节。以上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准备活动形式,稍加指导就能掌握要领。另一种是专项准备活动:比如打排球前做一些垫球、发球、传球等练习,长跑前慢跑一会,打篮球前做一些投篮、传球、运球等练习。相对来说,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难度较大的准备活动形式。教学中应以一般准备活动为主,专项准备活动为辅,内容形式多样化,积极创新,创造学生喜欢的、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如果在准备活动中使用“体育游戏”,或者在准备活动中使用音乐、舞蹈,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编排,既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真的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我要学”为“我要学”。改变长期以来的准备活动就是慢跑和做操这种枯燥单调的形式。最后,提高和激发学生做准备活动的兴趣。

2.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带准备活动。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带热身活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上个学期的体育课,每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每个班级又分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大约10人。老师安排好清单和顺序,提前给出具体内容和要求,时间约15分钟。要求课前准备教案,课前交给老师。参加预备活动后,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并打分(20分),计入期末总分。这个任务在第一节课就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早准备,早积累。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们知道学生们正在积极准备这项任务。平时不仅上课认真学习,课后也看书。你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渠道获取有关筹备活动的各种信息。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内容,他们还练习了很多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口才。并让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设计和完成预备活动的能力。这对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很重要。

3结论和建议

3.1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热身活动习惯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明确热身活动的标准、形式、内容、意义和作用等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到热身活动的好处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热身活动的重视程度、自我意识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3.2为了保证学生有能力在上学期自带预备活动,教师要在前几个学期的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学生一起认真完成每节课的预备活动,注意穿插理论知识,介绍预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才,还要给学生看预备活动的教案。

3.3体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建立一套适合的、比较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体育健身计划,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热身习惯的培养是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参考

[1]刘大海等.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泽山。对发展学校体育重要性的战略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

[3]葛望,李卓,魏源,程伟民。中学生体育课自带准备活动的实验研究[J].现代信息,2002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