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利他主义论题

小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多行善事,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在中国,有句古话,“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做好事,就会有回报。不仅仅是当事人,还有家属、亲戚都有奖励。一个人做好事,整个家庭甚至亲朋好友都会受益。这是先贤说的。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一个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你多做善事,你会得到回报的。利他行为就是以善良、同情、善良、怜悯的心对待人。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为了帮助一个朋友摆脱困境,并担任他的贷款连带担保人,他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却惹上了麻烦,以至于自己甚至陷入了困境。

在这样的场合,基于个人感情慷慨解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我没有深入思考他为什么会欠债,现在我帮他,他会不会拼命?当他来找你帮忙的时候,你同情别人,不假思索的帮他。表面上你帮了他,其实不一定。这可能会鼓励他工作马虎、挥霍无度和缺乏计划。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

作品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今天,小王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不懂的问题。请帮助他完成它。你出于同事间的友谊帮助了他。几天后,他又找你帮忙。你不好意思拒绝,又帮他完成了。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种依赖,遇到问题就找你,因为他知道你会无条件的帮助他。这样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不但没有帮到他,反而伤害了他。即使他曾经试图解决过这个问题,他所学到的才是他真正拥有的。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哪些是可以帮助的,哪些是真正利他的;有什么是没办法的?要懂得拒绝,不要尴尬。

“爱不是为了别人”,同情别人,多为别人做好事,必然利人利己,这没有错。为了让生活更幸福,我们应该多做善事,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