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形象论题

第一,我们看到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脱离现实,沉迷幻想,行动盲目的人。他因为看骑士小说看得入迷,失去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变化了的时代,试图用自己的游侠行为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反抗不公正作为伸张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判断力和判断力:他把贫穷的旅馆当成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锅当成魔术师的头盔,把酒皮当成巨人的头,把羊当成魔术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到处都是恶魔,巫师什么都捣乱。所以他到处乱,横冲直撞,刺假想敌。结果呢?虽然他动机善良,充满诚意,却只能处处碰壁,被嘲讽,被伤害,让自己成为一个滑稽的人物。最让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堂吉诃德》里写了很多爱情故事,但没有一个发生在堂吉诃德身上。他的梦中情人杜尔西内亚从来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却可以一直在唐吉诃德身边看到她――他在成功的时候梦见她,在失意的时候想起她,在孤独的时候想起她,在忙碌的时候想起她。他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却忍受不了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质疑;他在冒险中遇到了无数美女,但他认为没有人能与他的杜尔西内亚相比。直到最后被打败,他还在捍卫杜尔西内亚的美丽――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在他最后一次回家的旅途中,堂吉诃德并没有被自己被毁掉的名声所困扰,而是被爱情对他造成的伤害所困扰――这种伤害,当然,只有杜尔西内亚才能在他的想象中给予他。堂吉诃德没有爱情,只有爱情梦,最多算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他为此吃了很多苦,受了屈辱。这是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多么可叹!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暴政和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动群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世间的不公正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许这就是他理想化的骑士精神,但他对它是如此的痴迷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以至于他已经完全变成了偏执狂;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的,在他心里就是全部。因为偏执,他的行为变得疯狂,所以大家都把他当成疯子,觉得他很可笑。但他从来不怕人们的评论和嘲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处处碰壁,但他不屈不挠,真诚无比,什么都改变不了他的初衷。对他来说,生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爱惜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理想。他为别人而活,为他的兄弟而活,为铲除邪恶而活,为反抗魔法师、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而活。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并愿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再者,我们可以说,堂吉诃德是《永不妥协》的斗士,因为他有实现理想的无私精神。堂吉诃德敢于为伸张正义、消灭邪恶而无私地战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不胆怯,从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看成一个巨人,毫不犹豫地向它冲去。他把酒袋当成巨人的头,绝望之下用长矛杀死了它;他把羊当成魔术师的军队,杀了马。他与比斯开人激战,与扬维斯人战斗;他为了一个被欺骗过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与抛弃她的人决斗;他甚至敢于毫无畏惧地独自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总之,堂吉诃德敢于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他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失败告终,但他不屈不挠的自我牺牲精神确实令人钦佩。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既有搞笑的特质,又有严肃的思考;既可笑又崇高;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组合的可笑、可悲、可乐又可敬的角色。二、堂吉诃德形象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堂吉诃德形象彻底完成了作者赋予的推翻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使命。13世纪,骑士小说在欧洲相当流行。16世纪后,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其已无市场,但在西班牙仍广为销售,泛滥成灾。这部小说结构千篇一律,情节荒诞离奇。他们都是虚构的骑士,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经历和说不尽的爱情纠葛,为国王和贵族奋力拼搏,最后总是大获全胜。朝廷和教会利用这类文学宣扬骑士精神的荣誉和骄傲,鼓励人们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统治,建立世界霸权,很多人也沉迷于这类小说。一直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塞万提斯,亲身经历了中世纪封建制度给西班牙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所以他对美化这种制度的骑士精神和骑士文学深恶痛绝。他想把人们从这种令人陶醉的鸦片中唤醒,从脱离现实的梦境中解放出来。塞万提斯曾多次宣称,他的创作动机是“攻击骑士小说”,“扫除骑士小说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扫除骑士小说”。作者正是通过对堂吉诃德典型形象的刻画和对堂吉诃德荒谬行为的描写,以及他屡屡碰壁、事事失败的经历,生动地表明了骑士的长矛和盔甲已进入历史展厅,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壁。作者利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对腐朽荒谬的骑士制度和通俗的骑士小说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抨击,指出了它对人们的毒害,从而给了骑士小说以致命的打击。事实上,它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自从《堂吉诃德》问世后,西班牙骑士小说就销声匿迹了。(2)《堂吉诃德》寄托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体现了其时代意义。小说《堂吉诃德》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点。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者通过主人公唐吉诃德的行为或通过他的口来传达这些人文思想,也就是说,作者把这些人文思想灌注到主人公唐吉诃德身上。1,作者的人文思想首先表现在反对封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基本上都是人文主义者。他们的代表作品都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是。反对侠义、侠义小说的本质是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反对那些有悖常理、不合时宜的行为。塞万提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对这些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抨击,扫除了这些毒害人们的思想,加速了骑士小说的淘汰。正是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成功,达到了甚至超出了作者的预期。2.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反对暴政,追求自由平等。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暴政和残酷,向往自由,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世界上的不公正为理想。他诅咒自己的时代是“万恶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他主张“万物平等”,“自由是上天赐予的无价之宝”。他放了那个苦役犯,因为“人人生而自由,把自由人当奴隶对待是残忍的”。他还认为,人的社会地位是暂时的,只有“德”才是真正高尚的。他尊重女性,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他称赞巴西琉球在追求爱情上的勇气和机智。这些都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心声。堂吉诃德对自由、平等、爱情、司法制度乃至文学艺术都有新的人文主义观点,他的荒谬行为中隐藏着高尚合理的因素,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极具智慧和勇气的人。这也是读者喜欢他,同情他的一个重要原因。3.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小说采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上。在中世纪,封建阶级和教会别有用心地忽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他们的作品滥用梦和象征等神秘主义来赞美上帝和天堂。由于“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人文主义作家否定了中世纪不重视生活现实而重视虚无天国的荒谬。他们热爱现实生活,深入生活,展现生活。人文主义文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揭示了复杂的现实矛盾。塞万提斯认为,文学应该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只模仿自然,自然是其唯一的模型”。(2)《堂吉诃德》是欧洲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围绕着堂吉诃德的三次旅行展开。以他的行踪和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反映了16年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的种种丑恶和腐朽,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如店主、妓女、囚犯、公爵、女士、农妇、小贩、仆人、牧师、商人、理发师和牧羊人。从田野到森林,从农村到城市,从客栈到城堡,从陆地到岛屿,我们都能领略到西班牙的城乡风光和人民风情。作家把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了比较:一方面是统治者的奢侈,贵族子弟靠权力攫取妇女;另一方面,千千的数千万农民衣不蔽体,饥肠辘辘,从而批判了压迫人民的封建制度。《堂吉诃德》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西班牙王国千疮百孔、无可救药的政治局面。堂吉诃德游侠历险记的思想基础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希望有一个理想的“黄金时代”,但现实社会是一个“乱世”。于是他决心改变这个丑陋的现实,他决心“拯救一切苦难,经历一切危险”,于是我们遇到了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堂吉诃德。第三,最后说说对堂吉诃德形象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堂吉诃德的性格如此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堂吉诃德》刚出版的时候,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让人发笑的滑稽故事,一个小贩兜售的通俗读物。它在17世纪的英国首次受到关注。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积极品质。他指出,虽然这个人物很可笑,但也是令人同情和尊敬的。18世纪,法国人把西班牙骑士改造成了理性而有道德的法国绅士。19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成了一个悲剧人物,既可笑又可悲。记得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