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地人谈农业论文
根据各自文化所依据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我们可以将中西文化分为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分别称为“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
“一方滋养另一方”和“颜、赵是慷慨悲凉之人”,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功劳,也说明了自然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之大。“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的产物,是人在自身生活中,尤其是发展过程中所处环境的产物。”[2]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马克思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发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所以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品也是不一样的。”[3]
中华民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面陆连一面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与世隔绝,从而保持了自身文化的强大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在大陆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诞生的儒家伦理,教导人们重地而轻迁,安于贫穷而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悠久的传统中沉淀出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式,保守而缺乏开放意识;珍爱家园,崇尚清静主义;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墨守成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时间意识和进取意识淡漠。所谓“山让人堵,水让人过”就是这个道理。“东方人没有西方人的忙碌感和竞争感。他们总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从不着急,时间观念淡漠。就像‘效率’这个词代表了西方社会主导人们思维的基调一样,中国人常说的‘一般’这个词也表明了他们的生活态度。”[4]狭窄封闭的生活圈子,人与人之间固定而长期的接触,为了和谐相处,中国人非常重视人情世故,“万事皆有学问,人皆通”,这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谦虚。
虚荣、谨慎、包容、含蓄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文化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的内向性格。古希腊和罗马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都位于半岛上,面朝大海,海上交通发达,海上贸易繁荣,使得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社会。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动荡多变的海洋,形成了其开放多变的文化性格,锻造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合作的民族精神,崇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创新,喜欢冒险,喜欢勇敢。在西方,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传统,养成了西方人外向的性格。“在马克思看来,地理环境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通过一定场所的生产关系来影响人的……”5 P&G T;
因此,我们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也不能过分强调或随意忽视,而应该客观公正。正如罗素所说,“目前的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国民性。虽然气候和经济环境解释了一部分,但不是全部。”[6]
2.伦理文化与功利文化
根据中西价值取向的差异,我们可以将中西文化分别归类为伦理文化和功利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的总取向是重义轻利。“义利之辨”是贯穿中国文明史的一个基本问题。主张义利兼顾的墨家,因为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忘记了中道,而主张义无反顾、术利相弃的道家,则完全把功德名利排除在人格标准之外。这种思想虽然一度与儒家的义利观并驾齐驱,但由于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没有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儒家思想作为主导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基本思想是“重义轻利”、“见利如流”、“以义制利”。它主张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身取义。泛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以道德解释一切,导致了人们甘于讲义、耻于讲利的价值取向,强调道德修养,忽视外在成就,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独立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丧失。人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理性和自然失去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科学探索的热情。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的传统趋于反理性,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这是中国古代空谈、玄学盛行,科学衰落,商业不发达的深层原因。科学技术被视为卖淫的狡猾,商人被贬为四人中的最后一个,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发达却难以付诸实践,商业发展缓慢,国家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到了近代,它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对象。
在西方,虽然我们说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社会价值观是复杂多样的,但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权益的实现,并认为它们是神圣的、与生俱来的、天赋的。趋利避害是个体的本能,生存的目的是争取利益。在追求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用承担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所以功利主义在西方社会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毫无疑问,这种功利主义对后世资本主义的萌芽起到了催化作用,但也让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变得非常残酷血腥。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在滴着血和脏东西。”[7]西方社会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而对义的轻视和贬低,很容易导致西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损人利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和恶化,成为赤裸裸的金钱和物质利益关系。西方历史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构成了西方的主流价值取向,私有财产的神圣性成为社会永恒的信条。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驱动下,科学技术在西方特别受重视,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非常发达。在现实生活中,西方人表现出新奇、创新、实用的人格精神。科学观念和技术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一把钩子,一把扇子。反驳嘉伦晒黑有什么意义?最后?他善于推理但不讲感情,善于逻辑思维,忽视直觉感受。
3.和谐文化与反抗文化
根据中西文化不同的具体形态,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归类为和谐文化和反抗文化。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侧重于倡导“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若有罪,不可祈祷”[8]。“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不仅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而且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天上有人,人间有天,主客和谐的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9]中国文化主要把自然看作是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看作是想象的对象而不是探究的对象。对于自然来说,因为“天远人近”[10],所以过于执着于虚无缥缈的天道探索,不仅荒谬,而且徒劳。我们只需要诉诸内心,人的心中有普遍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用心去理解,理解者知天。“一切都为我准备好了。”[11]所以,中国古代文化重人事轻天理,重道德轻知识。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的文化一直强调群体重于个人,和谐重于斗争,宗法和纪律。它劝诫和限制人,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精神,忽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中国文化始终把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放在首位。
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服从意识和真诚意识,寻求一种中庸和谐的应对方式。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还体现和培育了顺从、屈服、保守、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的民族精神。
锌拐杖?要不要逗逗你的头?!爸爸发泄?像毛毡一样攀爬?哎?“道不变”的历史观念让欧美人普遍认为1990年的中国和孔子时代的中国没什么区别。”“旧的东西都是极有价值的,新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12]这也造成了谦逊、谨慎、内向的弱势文化性格。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家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征服和支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赫拉克利特看到“和谐来自斗争”[13],普罗特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人与自然分离的生动写照。虽然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了人间,但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从未停止。西方商业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活和难以把握的自然规律的必然遭遇,让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正是在对奇怪的自然现象的惊奇和困惑中,人们开始了他们的哲学探索。古希腊的哲学从一开始就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把自然作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对象。受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支配,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将自然与人区分开来并对立起来。自然只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西方崇尚个人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西方人充满了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尚武艺、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的思维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和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了直爽、豁达、刻板的文化性格。
由于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人道主义要以天为本,人性要以天为本,德性要与天匹配,天人合一,存在感极其发达,形象思维十分突出,注重直观感受和诗意想象,注重人事却忽视天道,而忽视实证和玄学,导致自然科学不发达,人文科学极其繁荣。“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认识论意识的发展是科学在欧洲出现的部分原因,那么这种意识的不发达也应该是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的部分原因。”【14】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它不仅理解和解释自然,而且征服和改造自然。发展了科技意识,突出抽象思维,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所以,中国有大量“小心求证”的陈景润,西方有大量“大胆假设”的哥德巴赫。
四。结束语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各有特色。中西文明基于各自的制度和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伦理取向,从而使中西真正的人格特征大相径庭。
此外,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意义重大,将解开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谜团,从而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