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一堂成功的小学音乐课,需要一定的艺术美建构。老师设计这门课的教案,就像作曲家创作一部作品;上这个课,就是这个作品的表现;观察这节课是对艺术美的欣赏。因此,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前提。
关键词:音乐;教学;有效性;美术;审美
如何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目前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小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要考虑到审美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特别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和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真正美的事物中去享受美,从工作、日常生活、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教师要讲求教育的艺术,用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二,普及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个伟大目标的前提下,决定了它的性质是音乐艺术的普及教育,而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进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美育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激励人们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点,结合本学科的优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的目的,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是非善恶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情感的敏锐洞察力,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在不展示我题目的情况下,谈谈听完《野蜂飞舞》后的感受。一些学生说他们听到了洪水的声音。有人说他们听到了疾驰的马蹄声...其中一个学生形象地描述道:“音乐有时深沉而有力,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在音乐中跳跃的感觉就像同样可爱敏捷的小鹿。音乐中的快速度仿佛是老虎和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的宏大感把人带入了宽阔的原野。”这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场景?”学生回复我:“前几天在动物世界看到老虎追鹿的场景,今天听歌的时候不自觉想到的。”是的,无论是《老虎追鹿》还是《奔马》还是《洪水暴发》,都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听歌时想象的结果。老师怎么可能轻易否定?更何况音乐是模糊不确定的,任何感觉都是在有片头暗示之前就成立的。我对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赞赏和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热情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学生不会想到野蜂飞舞的场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见过大群蜜蜂飞吗?”学生说没有,难怪,没有生活经验,哪里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这首歌的初衷,我在课后搜索了一个关于野蜂的短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知道野蜂喜欢群居,知道它们拍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知道它们攻击敌人时的激烈场面。有了这个准备,享受“野蜂飞舞”就很有效果了。学生们听音乐时有时会抖动翅膀,有时会感到危险,有时会在手中画出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瞬间都不是课前设计的,而是在师生、生活、生命的互动中成长,从思想感情的交流中成长,从感情的触动中成长。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大方,应该容纳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可能会创造出非凡的光彩。
第三,研究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隐藏在头脑中,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欣赏作品时,无论是听到、理解还是感受到理解的深度,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触发学生的内部功能。如果要求学生总结作品,必须回忆并陈述自己感受到的音乐作品。能总结作品的同学,一定是激活了自己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付诸实践。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做出学生需要勾勒的认知功能,还需要监控得到的大意,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任教师,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情感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教师要创造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练习方法。
音乐活动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三度创作的过程。一次创作是静态的,二次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次创作是欣赏者。课堂上的说、唱、玩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的。教师要在教材中发掘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素材和词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由。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当我用打击乐器练习时,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在学生自由练习打击乐器的时候,我一改过去走来走去的方式,坐在学生旁边带头练习。我非常努力地练习。一开始有同学来找我,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同学。他们可能认为老师的做法很新颖。看我练得这么辛苦,他们也没开小差。看了一会儿,他们回到座位上认真练习。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课上。我坐下来静静地听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我时而闭上眼睛,时而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时而随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指轻轻敲击节奏。结果下面的小朋友和我一样认真,和我一样在认真听歌。
简而言之,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使教师自信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为指导,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才能符合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则,才能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曲斗小学)
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摘要:音乐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总能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小学音乐课“活”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动态课堂;奥尔夫教学法;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享受音乐。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包括器乐表演)、舞蹈等形式自然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还是以唱歌和教授乐理为主体的旧模式,导致学生认为音乐课只是唱歌课,冗长而没有启发性。因此,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童趣,富有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呢?
一、与时俱进,教师“活”
为了让音乐课充满活力,音乐教师应该有激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激情来自于:
1.备课的激情让教材活起来。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想成功,让课堂活跃起来,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积极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唤醒学生的激情。
2.自我活力,让课堂“玩”起来。
当一个无精打采的老师走上讲台,教室里的气氛必然是死气沉沉的,学生的心理也是压抑的。生命力和能力训练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热情的参与,才会有认知的欲望,表达的欲望,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的感知和独特的体验。激情是所有艺术风格之母。教师要充满事业心,尊严大方地走在讲台上,让学生受到感染,迅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角色。教师有激情,才能用教师之火点燃学生之火。
二是形式多样,课堂“活”起来
1.丰富视听,创设情境。
为什么电影电视如此吸引眼球?为什么学生这么热衷于唱影视歌?我们的音乐教育怎么了?我们对媒体的影响无动于衷吗?面对“见多识广”的学生,我们必须用影视艺术的理念来审视音乐教学,用视听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和动觉,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之美,激发他们的审美冲动。比如在教鉴赏课《小动物唱歌》的时候,作者把全班放在一个情境中。他们刚进场的时候,放的是动画片。学生们乘小火车去森林,向动物们问好。唱声乐,深入情境。学生带着小动物参加聚会,听“小动物唱歌”。推演情境,看动画片,听音乐,扮演森林之王的角色,考察所有的动物,最后发挥想象力表演。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认真听歌,全班同学都很开心,很兴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选择尽可能多的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结合一些Flash速写和电影插曲,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然后课堂自然就活起来了。
2.环境熏陶,体验音乐
《爱的教育》中描述的学习场景:蓝天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四周都是低矮的灌木。鸟儿在森林里歌唱,虫子在草丛里嗡嗡叫。而孩子们坐在地板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享受自然和自由学习。每个人都不会拒绝游戏,学生也不例外。游戏教学将讲、听、看的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游戏节目,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必要时,更换学生座椅,将“移植式”改为“半圆式”或“马鞍式”。教师从“主角”变成了“导演”。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上台表演,从游戏中获取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之美。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旋律性和故事性强的音乐,如韦伯的《邀舞》。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三,发展兴趣,让学生“活起来”
奥尔夫的教学方法认为,每节课不需要讲太多,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其次是练习排练和即兴创作。大家仿佛感觉到每一节课都在“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接触,在“演奏”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很好的方法。现在很多学生都擅长音乐,有的会弹古筝,有的会吹口琴,有的会指挥,有的会独奏,有的会跳舞。因此,发挥学生的特长,给他们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活”课堂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教唱国歌、歌唱祖国、春江花月夜、七色光的时候,作者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表演。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并有明确的目标。课前把歌曲的伴奏曲谱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把伴奏弹好,熟悉曲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在舞台上伴奏、指挥、跳舞,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做到教与学相得益彰,教与学相得益彰。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变过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助互动、自由和谐的过程,是体验、创造和分享音乐之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了解和适应学生的兴趣、情感、心理和个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
总之,一堂音乐课,如果能充分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就能实现动态教学,避免形成死板僵硬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让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徜徉。
以上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