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步行者的作文

行人

路与行者如影随形,很多作家都喜欢以路来描绘人生。关于路,鲁迅先生说得很精辟,其实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行者是一个永远在山顶和水边,看似可以触摸却又远离都市现实的人。在海岸上,在小路上,在深涧里,在岩石上,在古松、藤蔓、草头旁,行者用脚和心丈量自然,追求无我的境界。在这里,没有任何钢筋混凝土和人员干扰的余地。

行者是一个喜欢回望过去的人,如风的思念,真实的点滴,会心的微笑,这一切都伴随着安静的坐着,诚实的脚步,时而带着些许苦涩与孤独,在期待中前行。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要走的路太多了,大自然悄悄打开了行者的心扉。

行者是一个对未来的梦想多于计划的人。他虽然擅长策划,但更倾向于随遇而安,幻想。或许,静静的走,激动的走,激情的走,甚至坎坷的走,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计划得过于周密,以至于束缚了自由的心灵?

行者,也是精神上富有的人。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经常住在山顶的旅行者来说,这两个是什么?步行者的快乐在于他行走的时候,在于他与其他步行者分享经验的时候,在于他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在于他在山野或海边大声呼喊的时候。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热烈,时而宁静,时而宽广,时而含蓄,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却透露着自然的美好。

比如抬头看小溪,有错落有致的树林,有清澈潺潺的溪水,有形态各异的岩石,有变幻的光影,让人在宁静中获得宁静、纯净、质朴的野趣;比如,放眼望去,海岸对岸,有洁白的沙滩,嶙峋的岩石,拍岸的海浪,陡峭的岬角,高耸的海岸,宽阔的大海,蔚蓝的天空,使人的心情时而起伏,时而平静,时而吞山河,时而平稳,时而宽广开阔,时而委婉,往往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穿越。

如果山野是徒步旅行,它往往更幽默或弱和可怜的队友。如果他们随随便便地谈天论地,或者沉默不语,那就没有风景了。

与学问相似,行者也有三种境界,即第一重,持之以恒,带渐宽而无悔,使人憔悴为伊;二、孤独,独自登上顶峰(代表高楼),遥望世界末日;第三个,顿悟,蓦然回首,那人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开始,孙悟空陪着唐三藏一路驱魔,历经艰难险阻,但中间也不乏退缩。境界对比的时候,恐怕还是第一位的;现代步行者,多为行走而死,可入第二名;而能超脱现实最终回归的又能算第三优先?

我经常把做行者的步伐和每天忙于一些人事的步伐做比较;我经常把山野之路比作人生之路。经常有人问,它是给旅行者的吗?谁是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