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好的人进入。。谁知道西方油画中用线的画家有哪些?急!!
中国画主要是用线条描绘物体,尤其是在国画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线条艺术。然而,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绘画技法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西方古典绘画也重视线条的运用。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的区别是什么,有本质的区别吗?
1.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形态中属于感光面。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画家在古典时代是如何谈论用线的。达?芬奇曾说:“绘画的科学始于点,其次是线、面和由面定义的形状。”。这里的线只是绘画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形式,它必须被形式所规定,并最终融化为象样的形象和光感。安吉尔是强调线条运用的新古典主义大师。他认为如果基本的线条不能揭示个性特征,他唯一能达到的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同时他也指出“塑造人物时,光的效果也要从人物的中心点来,然后分层次地加深各个部门的阴影。”显然,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属于自然形态中的感光面,是以接近客观物象的真实感为基础的,是再现人类视觉在三维空间上的反映的因素之一。
2.中国画的线条既是画家提取和概括自然意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又相对独立于客观意象,具有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审美价值。既符合人类视觉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理性,又摆脱了西方写实主义在三维空间被动投射物体的真实幻觉的束缚。因此,水墨勾勒的线条具有相似与相异的双重特征,成为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形式。
3.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意识的差异决定了古典时代绘画艺术中西方现实主义和东方写意的形式。西方哲学把客观的自然世界作为人类的对立因素来研究,体现在绘画上,强调对自然物体在光影作用下的逼真模仿。柏拉图对希腊绘画艺术写实模仿的认可,亚里士多德对模仿论的推崇,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的先贤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字。在《画山水序》中,宗炳多次提到“道”、“圣贤含道迎物”、“圣贤以神教道”、“山川以形平道”等。“道”是古代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即今天的“理”和“理”。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规律。人与客观自然界应该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一体,自然物不需要依靠任何外界条件(包括光线)来支撑,也没有必要去思考。这种“什么都不说都是合理的”的理解,体现了绘画中一种飘忽不定的对光的漠视,同时又重视事物的本质与人的心态的关系。因此,没有光影,只有具有物体轮廓结构和精神感受的线条,这就成了中国画写意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二、国画“写意”内涵丰富。
1.中国画的笔墨线条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在六法中,“用骨笔”是中国画线条的总要求。“老公的形象一定要有造型,造型一定要有骨气。脊梁之形,以意为据,属笔,故画家善书。”内涵丰富的笔触线条——“气韵生动”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构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一草出水》、《五代在风》以及后人总结的十八线人物画的意义远非技术语言所能涵盖,与西方古典绘画中“脸”的“平”线有着本质的区别。
2.国画集文学、哲学、书法、篆刻于一体,强调趣味性、象征性和人格理想化。自从西方绘画出现印象主义以来,由于艺术观念的变化和绘画主体情感意识的觉醒,许多写意绘画相继出现。如果从情感表达作用于主客体关系的程度来把握写实与写意的界限,一些大师如塞尚、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似乎都包含在写意之中。但是,它们和国画的写意完全不同。从表面看,就线条而言,在堪称写意的西洋画中,不仅看不到“如漏痕”“如断钗”的痕迹,也找不到极富色彩的黑墨线。从内层看,西方绘画在印象主义之后的演变,在绘画形式上仍然是比较简单的视觉形式变化,而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融合了文学、哲学、书法和篆刻,强调趣味、象征意义和人格理想化,其“写意”具有丰富的综合意义。忽略了这种差异,就很难把握传统中国的“骨法”。
第三,笔墨呈现的黑白系列构成了中国画写意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如果说黑墨线构建了国画写意的基本框架,那么黑与白关系的表达(不仅仅是线,还包括“色同类”、渲染气氛、表达意境、不妨碍墨色的点、面和国画色彩)。它使国画更加完美。这是与笔法有关的另一个层面,即笔墨,构成了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形式。笔墨所呈现的黑与白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画“神韵”与“意境”的深刻而神秘的审美特征。作为国画写意的另一大特色,是一系列带有西方色彩体系的黑白画。即使是那些充满主观感受,游走在具象与抽象边缘的绘画也无法与之相比,而传统则是写意。
(3)
从中国画的写意特点不难看出“笔墨当随时代”。即中国画的写意要注重现代意识。
第一,在强调传统写意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代意识。
清代画家石涛提出了“笔墨当与时俱进”的观点。首先,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因为中国的“笔墨”才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其次,所谓“与时俱进”是中国画发展的原则和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韵味和风格,否则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独创性,甚至停滞不前;再次,笔墨既是材料,也是工具。笔墨只有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才能产生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性和神秘性,中国画作品才能有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1,中国画“与时俱进”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这个主流中国画就失去了她的艺术生命和艺术价值。从中国画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个时代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时代的气息和特征。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画家在处理“笔墨”的发展和“与时俱进”时,从来没有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自身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们创作了代表一个时代的杰作。如唐代韩熙载的《夜宴图》,既展现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又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生活氛围。再比如;宋代《清明上河图》不仅展现了宋代的造园手法,也反映了宋人的世俗习俗和时代特征。
2.“笔墨当随时代”,在“笔墨”的运用和变化上,也要符合时代的风味和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对现代水墨画的探索,跃上了一个全新的表达层面和思维空间。现代水墨画强化了形神的抽象关系,以“神似”作为现代水墨意象造型的基础。现代水墨画强调构图的自觉性和笔墨的抽象性,强化了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画的写意传统包括晋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中国画传统的全部精髓。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式到现代形式和内涵的转变,如何像其他艺术一样在传统与生活、东方与西方、内容与形式、哲学思维、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拓展新的表现内容和空间,使写意在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的双重观照下走向现代化和未来,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中国写意的突破,离不开现代意识的融入。现代意识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新探索产生的新形式美感;第二,新的现代气息所呈现的新的形式美感;第三,画家客观地体会到生活的深刻体验,用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维去反映适合时代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特定的时代会产生特定的思潮和心态。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开放流通的文化体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对象和审美形式,而不是用新的现代意识去分析传统,利用传统,在传统中孕育未来,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展现新的艺术形式,表达新的艺术主题,那么我们中国的现代写意只能停留在复制传统、再现固有社会的僵局中,谈不上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从现代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科学性来看,要求现代意识要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要在创造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中国现代写意画应该把握现代意识,把握笔墨、形式和意境,加强构图,打破画种和绘画方法的界限,取长补短,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与外界因素的新结合,使艺术表现更加多样化、探索性和现代性,更好地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的新内容和艺术实践的新鲜体验。
第二,中国画的写意性要与现代意识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艺术和其他文化精神产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们必然同物质生活的经济基础及其生产方式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相联系。现代意识促进了当代艺术的产生,当代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为既然科技在发展进步,艺术的发展进步也是必然的。
现代写意艺术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对旧观念的扬弃、新空间的拓展和新形式的表现上,这些都受到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就现代社会而言,它受到现代意识孕育的新的现代审美观念的制约。因此,现代意识对现代写意画的影响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现代意识呢?我认为,现代意识是一种文化观念,它既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这种文化精神在社会、生活、艺术上的反映,是运用现代文艺观念观察民族传统而产生的新认识、新方法、新技巧。因此,现代意识体现了艺术的历史和当代意义。然而,也应该指出,现代意识是相对于过去的非现代意识概念的一个历史范畴,因为人类历史总是处于意识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以现代意识也是一个动态的,表现出从非现代意识向现代意识的转化和演变;表现为对旧价值观的否定,对新价值观的肯定和创新。现代意识不仅构成了对历史的超越,也构成了对当代意识发展趋势的认同。
纵观写意画的发展,说明现代写意画的成功在于建立了具有高度审美历史意义的绘画语言风格新框架;二是要运用新的形式技巧,在话题的展开和意境的营造上要独特感人;第三,表现的体裁和内涵要充分展现时代特征、环境特征和人文特征。艺术不仅可以延续,而且必须在借鉴和融合中生存、发展和变化。只有把最先进、最现代的知识与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相结合,把最鲜明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与深厚的中国人文特色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意识、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