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秦汉至隋唐音乐史。
汉代,鼓乐兴起于西北边疆。它由不同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如横吹、骑吹、黄门布道等。它们在马背上或行进中演奏,用于军乐礼仪、宫廷宴会和民间娱乐。今天存在的民间打击乐,应该有汉代提倡的遗风。汉代还出现了“百戏”,将歌舞、杂技、角力(相扑)融为一体。汉代法学的成就是方静用三分盈亏法将八度分为六十律。虽然这个理论在音乐实践中毫无意义,但却体现了法律思维的精妙。理论上达到了五十三平均律的效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
由宋相鹤发展而来的尚青音乐受到北方曹魏政权的重视,并设立了尚青部。金代之交的战乱使清商音乐流入南方,并与南方的吴歌、戏曲融合。北魏时,这种南北融合的尚青音乐又回到了北方,成为流传全国的一种重要音乐。自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方国家的歌曲开始传到内地。北梁时,吕光将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龟兹(今新疆库车)音乐带到了内地。这说明当时各族人民在音乐上的交流是非常普遍的。此时,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乐器古琴已趋于成熟,主要表现在:汉代已有古琴专著《曹勤》解释琴乐的称谓。三国时期著名钢琴家嵇康在《曹勤》一书中记载:“徽为中山玉”。这说明当时的人已经知道了古琴徽上泛音的出现。
当时一大批文人乐手相继出现,如嵇康、阮籍等,广陵散(荆轲刺秦王)、曹、醉酒等一批著名曲目问世。南北朝末期,还有一种流行的歌舞剧,有故事线、角色和化妆表演,有唱有跳,还有伴奏和管弦乐伴奏。这已经是一部小雏形的歌剧了。这一时期法学上的重要成就包括谢逊发现了金代管乐器的“孔正数”。南宋何承天用等差叠加法创造了一个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法。他的努力初步解决了三分盈亏定律黄忠无法还原的问题。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政权得到统一。尤其是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敢于吸收外来文化。此外,魏晋以来孕育的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最终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全面发展的高峰。
唐代宫廷所欣赏的音乐称为“乐言”。隋唐七曲九曲属于燕乐。它们是各民族和一些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尚青音乐(汉族)、西凉音乐(今甘肃)、高昌音乐(今吐鲁番)、龟兹音乐(今库车)、郭康音乐(今俄罗斯萨马汉)、安国音乐(今俄罗斯布哈拉)、田甜音乐(今印度)、高丽音乐(今朝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龟兹乐和西凉乐。燕乐也可分为作壁和贝利。根据白居易的诗《贝利》,左臂的表演水平高于贝利。唐代流行的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的一朵奇葩。它继承了香河大曲的传统,在九首乐曲中融合了各民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遍舞的结构形式。《焦芳录》所载《唐大曲》有46首,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出自著名帝王音乐家唐玄宗之手,风格典雅,为世人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生动的诗《衣羽舞歌》描述了这首大曲的表演过程。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在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机构上,如教学作坊、梨园、大乐部、宣道部和专门教授幼儿的梨园等。这些机构通过严格的演奏考核,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唐诗,文学史上的一绝,在当时是可以欢歌笑语的。那时候,艺妓们常常能很快唱出著名的诗歌;诗人入行后也以诗歌的受欢迎程度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琵琶是唐代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它的形状和今天的琵琶几乎一样。现在的福建南曲和日本琵琶,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一些特点。受龟兹乐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燕乐的八十四调、二十八调乐论。到了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法记谱法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