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达芬奇的论文,(艺术)

论达芬奇作品中的圣母之美

16世纪,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和建筑师,达芬奇更是以他在绘画上的成就而闻名。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玛利亚”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一系列具有人性美的圣母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真正精神。本文试从绘画者从小到大形成的题材、结构、技法、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分析几幅绘画作品,从而探究达芬奇作品中的圣母之美。并与之前和同时期的画家所画的圣母像相比较,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院;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是指15年末至16年中期。此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就是其杰出代表。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作家、数学家、医生、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研生涯中,始终有着对知识探索的深深热爱。他无愧于“Homo Universalis”(“全能的人”)的称号。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技巧在他死后100多年影响了意大利和欧洲国家的艺术。他创造的“sfumato”使画面的轮廓线和色调更加柔和,更加立体。而“明暗对比”使被描绘的物体看起来有一种真实的错觉效果[1]。这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圣母玛利亚画像中。达芬奇是一座高不可攀的艺术高峰。

莱昂纳多?6?1?6?1达芬奇出生于1452佛罗伦萨和比萨之间的达芬奇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著名律师塞尔?6?1皮埃罗?6?1?6?1(皮耶罗·达·芬奇爵士),他和一个贫穷的餐馆女仆卡塔琳娜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和这个可怜的女孩结婚。据文献记载,一般认为达芬奇五岁前由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不缺衣食住行和亲朋好友的关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他离开了亲生母亲,这种影响将贯穿他的一生,并在后来的达芬奇作品中有所体现。他笔下的女性都是慈爱的、美丽的、和平的,她们的表情既有母性又有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玛利亚”似乎是他偏爱的主题。

少年时期的莱昂纳多已经表现出了多才多艺的特点:他不仅外貌出众,而且天生歌喉优美,弹琵琶,歌声嘹亮;他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光影效果,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像龙一样的怪物。所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韦罗基奥的绘画工作室。佛罗伦萨是艺术家的摇篮,这里学术自由、艺术流派和各种新思潮非常活跃。韦罗基奥是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他提倡认真学习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还提倡用精细的描写方法来表现对象,灌输徒弟热爱自然的思想。在这里,达芬奇不仅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而且为他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致力于研究各种表现技巧和造型艺术,认为大自然创造的美是绘画的对象,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达芬奇在韦罗基奥的《基督受洗》中左下角画了一个半跪的天使,比画面主体更加柔和自然。他的表情、神态和柔和的色调显示了他的绘画天才,被沃尔夫林称为“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2],表明这不是15世纪艺术界的东西,而是一种新的因素,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时代即将到来。年轻的达·芬奇在作品中展现了由素描激发的新思想,使他从画室中优秀的同伴中脱颖而出,进而超越了他的老师,超越了佛罗伦萨众多有才华的人。

1473-1475年期间,当他还在韦罗基奥的绘画作坊时,达芬奇完成了《告知怀孕》,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了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构图。这幅画是根据圣经画的?6?1传统宗教题材的《新约》,描写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婚前得知自己怀孕后的恐慌和焦虑。当画家表达这个传统主题时,他违背了前人的刻板印象。他把玛丽亚的闺房置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来告诉玛丽亚神谕的天使加布里埃尔跪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背景有挺拔的柏树,重叠的山岸,潺潺的流水。天使加百列左手拿着一朵素净的百合,面部表情十分柔和,毛茸茸的翅膀富有质感。玛丽亚右手拿着一本书,左手意外伸出。她年轻的脸上显示出惊讶的尊严和美丽。玛丽亚的手势和表情表达了她对这个事实的惊讶。而且惊讶中似乎还流露出一点害羞的表情。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的素描和透视已经炉火纯青,他开始注重动作、手势和姿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未来光影的处理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画面布局井然有序,安静欢快。柔和的色彩洋溢着清新自然的青春气息,没有宗教的神秘感。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场面浓缩在这一瞬间的画面中,展现了抒情的意境,生动地表达了《怀孕通知》复杂的思想感情。整个画面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像一股清流流过当时的意大利艺术界。

梦娜。6?1丽莎(1503—1506)似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画,它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启发了后人无数的诗歌、绘画、雕塑和小说。虽然她也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但画家确实为这幅画做了特别的努力。据说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为了唤起画中人发自内心的感情,请来了音乐家为她演奏,小丑为她表演,但这位女士并没有让达芬奇得到他想要捕捉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画家画的飞机设计草图,她感到了极大的震撼,露出了由衷的微笑。这种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立刻被达芬奇捕捉到,并成功塑造。“她不同寻常的眼神仿佛跟随观众,展现了她的坚毅、魅力和智慧。她温柔、优雅、深情,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了无限的深邃和极其饱满的色彩;但她那微妙而神秘的微笑,却透露出一种美女在世俗生活中的愉悦和安逸,是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世俗精神的生动写照。[3]“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个令人难忘的微笑,并不是一位女士的特定表情,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拥有的,也是我们都共有的人性的微妙之处。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6?1丽莎的魅力。显然,这幅画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的庄重、典雅、理想主义的特征,但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文特征上的局限,进一步走向了现实和内在性。

画中的她是那么平静的看着我们,温柔的眼神占据了我们的视线。她的表情难以形容,迷人而难以捉摸。一种强烈的美渗透在整个画面中。难怪瓦萨里在《著名艺术家传》一书中写得如此忘乎所以:

“任何人想看看艺术能在多大程度上模仿自然,只需要看看这幅肖像,她所有微妙的细节都被忠实地再现了。她的眼睛明亮而湿润...睫毛和眉毛都是精心复制的,而梳向两边的头发好像是从皮肤里长出来的...红润可爱的嘴唇与鲜活的脸颊融为一体,仿佛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急切地看着她喉咙下的凹陷的人,一定会想象自己看到了脉搏跳动。这是艺术的奇迹[4]”

这幅画的背景就像神话中的场景。就像《岩中圣母》这幅画中,画家对岩石和流水表现出无限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幅风景画中,画家引入了大气透视原理的描写,并进一步创造了“盛开法”的画法,运用模糊处理明暗的过渡,让人仿佛能在画中看到空气,加强画面空间的纵深感。相比早期作品《摇滚圣母》,更能让人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对于五岁就离开亲生母亲的达芬奇来说,即使他从小就受到继母的疼爱和照顾,但他对亲生母亲的深深依恋却伴随了他一生。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把圣母画成这样的样子。画过圣母玛利亚的画家很多,一般都是善良正直的,但达芬奇的圣母玛利亚却能一下子打动人心,因为画中人物的表情。在他的晚年作品《圣母、圣婴和圣安娜》中,圣母和圣安娜同时出现在画面中,这一点尤为突出。相信每一个看过达芬奇《圣母玛利亚》的人,都会被画中人物的表情深深打动。

《圣母子与圣安妮》(1508-1510)是一幅宗教画。画面中,圣母坐在母亲桑塔·安娜的腿上,而婴儿则准备在地上抱一只小羊。这种画面在当时很少见。所以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经为此大做文章。人文三角的构成包含了画家童年的创伤经历,即作为私生子,他渴望亲生母亲和继母双方的爱。但艺术史学家发现,这样的构图其实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并以此来表达生活的代代相传。画中的三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时间含义:圣塔安娜代表过去,圣母代表现在,两个圣徒指向未来。甚至连背景中的小羊和树都暗示了婴儿未来的苦难。

然而,人们眼前看到的难道不是一个迷人的礼物吗?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个角色之间的和谐交流,不正是艺术家想要肯定和赞美的现实生活吗?

金色的画面中,婴儿正在和小羊玩耍,旁边的玛利亚面带微笑,伸出双臂,向孩子做了一个拥抱的手势,仿佛要阻止他的顽皮——“到我这里来!”旁边的圣塔安娜,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画面和谐而平静,像是夏日里一个悠闲的午后。母女俩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容,嘴角安详地翘着,表情如在梦中。其实这张图的背景并不是真实的背景,高高的山和朦胧的天空,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室内的姿势,但是这种与现实冲突的背景和人物的组合并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让人觉得和谐。现实中找不到的环境,可能只有在圣母玛利亚身上才能看到。

伯灵顿之家漫画(1499)是一幅早期未完成的素描,但它与圣母、圣婴和圣安娜非常相似,其中玛丽亚在左边,圣安娜在右边。两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玛丽亚垂着眼睛,歪着头若有所思地听着。在右边,桑塔·安娜的脸在阴影中,但给人的感觉是她的五官更明亮,因为她的眼睛是睁开的。她面对着玛丽亚,举起左手,对她说了些什么。玛利亚的脸很迷人,而桑塔·安娜的眉宇间充满智慧,更加迷人。她在构图中的位置比较靠后,身体被天使遮住了一半,前面的光线也被玛利亚挡住了,在脸上投下了一些阴影,但她的脸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深邃的眼窝像两潭深泉。画家在这里没有留下空白,而是全部进行了阴影处理。如果你把其他的部分遮住,只看这里,人们看不出这幅画是什么,但是当你把它放到整体中,它就变成了一双眼睛,也让人觉得她在盯着侧面的前方。过了一会儿,她发现她的眼睛仍然在微笑。“明暗”在画中的应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不同疏密的线条表现出光影的微妙变化。抛开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巧不谈,画中圣母玛利亚和圣塔·安娜安详的神态真的是感人至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表情。在我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圣母像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这样的样子,但它无疑是吸引人的。画中的圣母静静地看着你,仿佛无论你做错了什么,她都会原谅你,告诉你总会有机会的。即使闭着眼睛,她脸上还是露出这样的表情。当我怀念这种神情的时候,我不得不翻开达芬奇的绘本,它给人平静和安慰的力量。我觉得这才是母亲的样子。

现实中,我们的母亲不是这样的,但我不否认她对我们的爱。他们并不都很漂亮,满脸皱纹,有些头发已经变白,皱着眉头——那就是在为孩子的温饱而努力。如果抛开这一切,我们的母亲会有这样的表情,隐藏在她平时的表情后面,被生活覆盖,但她确实存在。我想一个孕妇在第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一定会表现出这种表情。这是神圣和纯洁的时刻。达芬奇只是把这种潜在的神圣挖掘出来,用纸笔展示给我们。这是一个理想化、神化的母亲。她美丽,冷静,包容,有爱,没有一丝烦恼,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洁。只剩下她对我们的爱。

如果一幅画只是赏心悦目,那它就不美。如果它能抚慰人们的精神,到达人们的心灵深处,那它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艺术的目的不是满足人们的眼睛,而是满足人们的心灵。这就是达芬奇笔下的圣母玛利亚之美。

自中世纪以来,大多数西方艺术都是宗教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也是宗教绘画,或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绘画等。然而,在中世纪当时的绘画中,画面上的人看起来是呆滞而痛苦的:圣母玛利亚是悲伤的,耶稣总是在那里受苦。中世纪的教堂里经常会有很多基督教人物的壁画和马赛克,比如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里的圣女与圣西奥多和圣乔治一起坐在王座上,这在当时是非常美妙的,但它的整体绘画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慢慢走近14世纪的“文艺复兴”,以乔托为代表的佛罗伦萨学派,其作品犹如清新的空气,重新具有了浓厚的世俗意味,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达芬奇到了之后,画风突然变了,圣母玛利亚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一个非常好玩的孩子。即使是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也是扎实有力的,但人物却远不如达芬奇那样温文尔雅。达芬奇的圣母像是独一无二的。在达芬奇的作品中,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迎来了它的艺术巅峰。

从字面上来说,“文艺复兴”源于法语单词“文艺复兴”,我们翻译成“文艺复兴”,但它所放射出的光芒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它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先驱,那么达芬奇就是艺术领域的先驱,人文主义当然可以在古希腊找到源头,但在基督教文明的统治下,“理性”在几个世纪后逐渐回归人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功劳。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开始进入现代,“现代西方文化中日益明确的个人主义意识逐渐确立。这是一个具有改变世界巨大力量的思想,无疑激发了推动者强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它创造了英雄辈出的‘巨人时代’[5]。“恩格斯说过,这个时代需要巨人,也确实产生了巨人。从时代分析,基督教文明的自然神论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必须由人来代替,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在过去,人被视为上帝的附属品,但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承认人是人的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产生了许多这样的巨人。如果要找一个代表文艺复兴真正精神的人,肯定会指出列奥纳多?6?1达芬奇,巨人。

达芬奇是艺术大师,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像神一样有无限的理想,却只有常人有限的力量。他什么都想做,而且想做得完美。他构思了成千上万个计划,但只完成了几个。因为一旦发现自己做的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马上就放弃了。他的人生是一条未完成的路,充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片段。临死前,他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辈子一件工作也没干完。”[6]“但他对人的崇高观念,对现实世界的充分兴趣,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对人类理性精神的真实理解,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看着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圣母玛利亚雕像,虽然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作品,但从它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芒足以让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人文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