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是哪里人?

王大中

王大中,1935年3月2日出生于河北昌黎县,中国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

1953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58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1970任清华核能研究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1980去西德深造;65438-0982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清华大学校长。

王大中早年从事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后又从事低温核供热堆的研究。

中文名:王大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昌黎县

出生日期:1935年3月2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研究生院:亚琛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

人物体验

1935年3月2日,王大中出生于河北昌黎县。我从小在天津读书。

1958,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毕业。

1961到1962,清华大学研究生。

1970,任清华核能研究院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

1969年至1979年,从事热中子钍增殖堆和高温气冷堆研究,历任反应堆设计室主任、反应堆工程综合室主任。

1980,去西德深造。

1982年获得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83以来,主持低温核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清华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并领导了中国自建屏蔽实验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主持高温气冷堆的研发工作,提出了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并获得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的专利。主持了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0 MW高温气冷堆的研发,初步建立了我国高温堆研究基地。80年代开创了我国核供热研究的新领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座5万亿壳核供热堆的研究、设计、建造和运行。他还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产、空调制冷和海水淡化的研究。

清华大学官网2065438+2008年2月信息显示,王大中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1部。

发表的论文

博,郑文祥,董铎,。液压驱动控制棒静态特性的实验研究。核电工艺,2001,22(1):11-14。

王大中。冷却水钼处理技术进展。工业水处理。1993(04):3-6.

、赵、。高炉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工业用水和废水,2000,31 (2): 16-18。

博,郑文祥,,,杨,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力驱动技术。清华大学学报,2005,45(3):424-427。

秦本科,博,郑文祥,。控制棒水力驱动机构液压缸升压过程。清华大学学报,2008(12):2182121。

秦,博,郑文祥,。降压过程中控制棒水力驱动机构液压缸运动阻力的研究。原子能科学与技术,2009,43(4):435-440。

出书

王大中。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清华大学出版社,11版,2007年。

人员培训

到2016年,王大中已经培养了15多名博士和11多名硕士。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数字工程技术研究院和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的信息,王大中培养学生的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公益服务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

王大中院士还获得了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巴黎中央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性格评估

在工作情况看似繁忙混乱的时候,他头脑清晰,安排有序,把握住了前进的方向。和他在一起,清华人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他把自己拉在前面,把自己推在后面。他鼓励大家跳着跑着去摘更多诱人的水果。(清华新闻网评论)

王大中校长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兢兢业业的教育情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改革精神。同时,他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者,具有学术气质和人格魅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评论)

性格影响

《跨世纪的清华梦——王大中校长十年启示录》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出版的一本书,作者吴民生、吴建平、孙海涛。这本书反映了王大中在这一时期作为清华校长,主持清华改革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并推动其实施,为清华的快速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本书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校级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