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之美
诗无定法,操作之美专一。这给诗歌欣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诗友常说:评诗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没有理由去谈。这种说法既有道理,也不完全有道理。这种观点的致命错误在于,夸大了不同主体对诗歌的审美差异,抹杀了诗歌客体本身美的相对独立性。这种观点的直接后果就是迷信“权威”和“多数”,其危害不言而喻。在我看来,一首好诗总能说一二三四。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对诗歌的评价标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因为对新诗知之甚少,这里说的诗都是指旧诗。
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坏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区分好诗与坏诗的标准在于美。这里的美是指广义上的美,即豪放即美,抑郁即美,豪放即美,忧郁即美,开放即美,忧伤即美。本文不打算从哲学上分析美的本质,只打算在分析一些诗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诗歌美学可操作性的观点。
一、诗歌美的源泉:
诗的美是整体的美,很难把各种源头分开。但具体分析,诗歌的美大多是由于以下几个部分:
1,形象之美。用意象表达感情和意义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意象。有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一去不复返,黄云随风驱百里,雪峰白绕九流旋”;有的深邃开阔,“叶落如瀑沫,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有的以动取胜,“江间波随天起,云在阴中接地”,有的以静取胜,“松树林月色,绿泉流泻”,有的形象丰富多彩,如:“昆山满玉,凤凰啼,芙蓉啼,露珠香。十二门前寒光融,二十三丝动紫帝。女娲炼石补天,石破地搅秋雨”;有一个很深的歧义,“人鱼在月亮绿色的大海中哭泣珍珠般的眼泪,蓝色的田野对着太阳呼吸着它们的玉石”;有的阴郁,“春梦常飘雨,整天灵风不满旗”,有的凄凄惨惨戚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有一种奇形怪状的美,“扣斗之拳倒盖,凤凰飞带虎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笑看天出门,我们这一代是蒿人吗”;有苦有苦,“黄花满地堆。憔悴,现在谁能摘”;有一种纤细柔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图像种类繁多,很难进行全面的统计。塑造形象最重要,最生动,就是写对象能抓住其关键特征,生动传神,写人物能抓住其最典型的风度,直入其精神世界,使人物成为现在的样子。比如,写猪“明日钢刀犹未动,今朝梦不相违”,写猴子“棕尾藏双股,红臀已跃然人前”,写姑娘陈娇“陈乔骤风汲水,雷霆骤鸟倚人”,写自己“笑看天出门”;二是深刻,即深刻博大,或意境宽广,或发人深省,或体现作者的深厚感情。古人有很多这方面的句子,我就不举例了;第三是自然,即使形象复杂,也要轻松。写意象有几条戒律。一种是为了写图像而写图像。比如李贺,以《雅》为例,是写音乐的,和乐天的《琵琶行》一样,更多使用意象。但李贺的充满了空洞的思想,所以与乐天相去甚远。前辈们嘲笑它是诗鬼,并以一派胡言来掩盖它。与之类似的还有韩愈。因此,诗到韩何,诗几乎是卑微的。第二,切忌敷衍,人才弱。一首诗容不下多少意象,我们可以少写,而不是勉强应付,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细柳织金梭”。第三戒形象单薄,如“一个小瓶在月光下呈淡红色”,有险恶之意。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有人称之为气场,推至顶峰。我不认识那个诗人。《诱惑下》第一篇认为意象不自然,如《书堂》几首关于雨的诗。再无聊的人,也不会用镜子去照雨。再比如“一不小心记住了中肠,拿杯子的时候手就歪了”,这就不典型了。
2.字面上的美。诗歌是语言艺术,文字美和形式美也是美感的一大来源。文字美主要包括:
(1)文笔优雅。没有文字的文字是走不远的,尤其是诗歌。打油诗也是意味深长,内容丰富,但如果最后不优雅,写出来也不优雅。需要强调的是,有几种词语是要避免的:一是混合词语,如“你碰壁了谁来收拾你的冷骨头”“远在欧洲,你自己先自护”,不伦不类。二是造词,随意组合,如“古蛐蛐”和撞墙的“纤鲤”;三是晦涩,如许唐的《夜光白欲腐》;四是假装恶心的话,比如许堂的“喜欢脏内裤”;第五类直截了当,如“将军仗着胆魄出征,腰间佩剑过秋水”、“铁臂撼三座山”、“乌蒙走在泥丸里大有威严”、“野夫路上见不平,胸中佩剑”等。第六类是为了典故而典故。这样的分类太多了,我就不举例了。第七类是单词提炼太多或者天赋不够,导致个别单词与上下文非常不符。比如“一朝莲落霜飞”这个词看起来像儿歌,“谁问你是不是满满的爱”这个完整的词看起来怪怪的,“白莲花比云好”这个词是淡淡的。。。太多了。撞墙的语言能力真的很差。对于诗歌来说,婴儿只是初学者。先说单词提炼的原理。词的提炼不是找一个突出的词,让它在全诗或全句中鹤立鸡群,而是找一个合适的词,这个词能在全诗或全句中完成它的使命,并与上下文相一致。如果提炼到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个词的区别,那就是失败。这和提炼句子不一样。
文字是诗歌的基础,其他一切美感、内容、形式、意义都首先用文字表达。如果说的话不合理或者有严重缺陷,那其他的就没话说了。以上这些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都是晦涩难懂,有创意的,因为文白相间的语言很可笑,搞笑的语言很恶心,加粗的不美,但是不符合人的基本语言规则。
(2)文字的形式之美。旧体诗本身就有形式美,尤其是格律诗,工整本身就是一种美。这里强调的是诗歌的“巧”。一是工作难,“黄牛峡声转静滩,白马河寒树影稀”。第二,你工作了,你就不知道你的工作了,你会详细的知道你的工作。比如“老了会悲壮,今天会幸福”;第三,文字工作很奇怪,但很合理。“竹叶对人来说不算什么,菊花从此不用开了。”“春舟坐天,老花看雾”;四是特殊句式,包括故意颠倒一般语法顺序、故意打破一般节奏、重词等。、“顶角自鸣悲,月在中天,却无人与我共”“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香谷啄鹦粒,吴彼栖老凤枝”。在这里,我也提出几条戒律。当我辞掉轻松的工作,我就不应该工作,比如“我知道你看丑看腻了,但我又羞于离开一草一木”,我就不工作了。第二条戒,有害于工作,如落草大师写的“秋日花出香,月夜动竹影悲”。为了与秋相对,夜音的意义不明(顺便说一句,大师的七律不错,但项链往往太酸)。三戒用的是特殊句式,气势和意义不匹配,如孟的“疾未减人之难,诗何以感合时宜?”
3.内在的美。这里指的是字面意义上的美感。不同内容的诗歌,对内在美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从诗歌的功能来说,无非是抒情、写景、议论、叙事。当然,这几个方面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但从单个句子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上几类中的一类。让我们来谈谈他们在不同类别中各自的优先事项:
(1)亲情是真挚的,可以是含蓄的,也可以是直白的。比如“却不是她那么苦恋的男人”“看到落花就知道这一天,故乡是有明月的地方”等,含蓄而意味深长。“我们是蒿人吗”,“哦,我怎么能对那些永远不会被展示出真诚面孔的高等级和高职位的人卑躬屈膝呢”,“这堵墙的北面有战争和山脉,在这栏杆旁边我怎么能不哭呢?”诸如此类。两种风格的抒情有不同的要求。含蓄的风格要求含义深刻,能引起共鸣,有更高的内涵美,而地道的风格要求音韵必须与之相配,有气势。虽然作者的感情可能是真实的,但是他的才华达不到,音韵意象也没有很好的组织,使得感情来得很突然,比如天吴的很多诗。第二,避免啰嗦,怕意思不清楚,我很爱。就像大多数古诗词在罐子里一样。三忌过于狭隘,只关心抒发感情,不注重构图和意象韵脚的协调,所以过于单薄,起不来了,如孟的闺阁情诗大多如此。四忌太酸,自尊心和潜力不足叫酸。诗、书、砖、老人、寺庙如果没有文字的气势,都是酸酸的。这太过分了,几乎所有指名道姓的网络“诗人”都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装老,没有足够的天赋。五个柏忌太多了。不该用力的时候却要用力,看似莫名其妙的愚蠢和固执,比如“我心古,水是烦恼浪所能抵扰”(对比)还有最后你想到回家,现在我的心都快碎了。春天的微风,既然我不敢认识你,你为什么要进入罗微?),看起来很恶心,以前的光郊岛就是因为这个而建的。对了,我觉得诗歌整体水平不如郊区海岛人,诗歌就不用说了。然而当代比城郊岛优秀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2)景物的描写,基本上就是上面说的意象的创造,就不赘述了。
(3)讲起来奇、准、辣、滑稽,如“东风不随,春时铜雀台锁二乔”“满屏时不见怨,唯诗人们聚”“流氓为王”“李玟屡战死沙场,犹挂”“江东子弟才华横溢,东山再起”。讨论平庸没有观点,没有情调,没有情绪,比如《三国演义》、《东周史》中的大部分讨论诗。二是戒律太创新,不够精炼,如龚景的“枉杀毛延寿一时”等等。就讨论而言,书生霸王是出类拔萃的。
(4)记叙文。没有白居易的对就没有叙事,琵琶恨二曲,真是千古傲骨。屈原的《离骚》当然可以视为叙事诗,但他的语言习惯与现在大不相同。杜丽王子也有优秀的叙事诗,但其深刻的含义,知名度和魅力不如白人。《园园曲》也是一首叙事诗,但没有白诗那么轻松。叙事重要的是放轻松,把叙事和意义、感觉和风景、放松和警句结合起来。《书生霸王卖淫》等几篇文章已经叙述完毕,但风未至。区别也不错,就是太厚了。对于当代的网络“诗人”来说,叙事首先要过于平淡,直白,没有跌宕起伏,如死尸死水,如苏无名的寓言诗。这两个戒律在语法上过于扁平,所以不具有文学性。他们认为他们是古拙,但事实上他们很无聊,就像撞墙的叙事诗。三戒放不下自己,你嫔妃太多,有损诗风,枯燥无味,像一首碰壁的叙事古诗。
4、外在的美。指诗歌的文字之外的联想和体验所产生的美感。这种美感对于诗歌来说太重要了。不幸的是,大多数当代“诗人”对此几乎没有经验。古人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我就拿我自己的一首诗来举例。“中秋月圆如泪,路穿桑葚。”字面意思就够好了,但是字面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满月像眼泪?其实就是心里在哭。为什么路在桑树附近?一个是你老了,一个是你迷茫了。仔细体会,辛酸沧桑的感觉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字里行间的暗示。又如“见落花知此日,故乡有明月处”。后一句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前一句是今天看到落花才知道的。字面意思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今天我看到落花你就知道了?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细细品味,回味远不差,溢于言表。觉得这句话不如对面这句话的人,真的不懂诗。
内涵之美在于文字之外,重要的是用最少的文字引发最丰富的联想。但这需要读者的水平。
一首真正的好诗,不是用别扭奇怪的词语表达简单的意思,而是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意思;不是创造别人想不到的形象或感受,而是表达别人能想到却写不出来的形象或感受;不是面面俱到,怕别人想不到,而是用最少的文字留给读者最大的想象力;不要刻意突出主体,而要让主体形象在读者面前凸显出来,仿佛这是第一件事。可惜现在能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太少了。
5.声音和韵律之美。无韵无诗。写一首没有节奏感的诗不是一首好诗。需要指出的是,格律不足以形成音韵美,也不是音韵美的必要条件。两者的关系是写格律诗更容易达到声韵之美,仅此而已。有些人误以为只要按规矩写诗,韵脚就没问题,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格律是一个星期就能学会的,音韵之美要靠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和理解。我在网上待了很久,似乎除了我之外,没有看到谁能深刻体会到音律之美。